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新刚 《唯实》2011,(11):59-61
把民生理念融入法治之中,构建民生法治,既为法治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对我国的法治建设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加强民生法治建设,必须充分发扬民主,确保民生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公平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坚持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为改善民生提供切实保障;司法机关应当从保护民生权利、救济民生利益的角度进行理念设计和制度安排,不断提高司法保障民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正>省委书记杜青林同志提出的"富民强省、民生为先","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体现了新一届省委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据利益的执政追求,是执政理念的升华。民生问题,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方方面面,解决民生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是同级政府从质量、计量、标准、认证、食品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等方面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职能部门。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是质监部门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所以,质监部门要在改善民生中充分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朴范镇  孙虹 《新长征》2013,(1):44-45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年来,延边州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增长、维护稳定紧密结合,着重解决好困难群体、优抚群体和特殊群体"三个群体"的实际困难,实现了从保障民生向改善民生的重大转变。通过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5.
民声·民生     
民声是风向标,执政要听民声;民生是落脚点,执政要为民生。民声和民生素来密不可分。民生的落实需要倾听民声,只有倾听民声,才能使民生建设的决策符合群众的需要,才能检验民生建设的成效;民声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解决民生,只有解决民生,才能得到群众拥护和赞成,才能筑牢执政根基。作为领导干部,要把民声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要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办民之所需,干民之所盼;做  相似文献   

6.
岳天雷 《学习论坛》2009,25(10):65-68
王廷相的民生思想大致可归纳为:惠民之政,为了民生;均田薄赋,改善民生;崇俭禁侈,关注民生;力救灾荒,纾困民生.其中,还蕴涵着改革、节俭、救灾、民本等可资借鉴的精神品格.继承和弘扬这些精神,对我们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民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关节点。构建和谐社会与改善民生具有本质的一致性,只有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地推动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越超 《新长征》2011,(4):46-47
长春市二道区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核心所在"的理念,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作为切入点,以民生为大,民情为先,采用科学的方法破解关系群众利益的大事,从而达到让“群众满意,企业满意,基层满意”。  相似文献   

9.
《实践》2017,(2)
<正>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强调,要着力加强民生建设。作为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加强民生建设,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宁。正因如此,保障和改善民生应成为我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着力点。加强民生建设,就是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精准发力、持续用力,  相似文献   

10.
<正>幸福生活,人人向往。人民所愿,吾之所求。内蒙古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民生之大,在国在邦;民生之微,衣食住行。本文从自治区众多民生政策、民生工程中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领域来展示民生成就。在广袤的内蒙古大地上,这样温暖人心的民生关怀还有很多很多……  相似文献   

11.
<正>六枝特区监察局倾力打造民生特派队伍,坚持精准抓监督、抓宣传、抓走访、抓查处,不断深化民生监督,为民生政策效用最大化提供强力保障。为切实守护好民生政策底线,六枝特区监察局倾力打造民生特派队伍,把纪工委系统监督范围延伸至乡村组,坚持精准抓监督、抓宣传、抓走访、抓查处,不断深化民生监督,为民生政策效用最大化提供强力保障。精准监督:终端连接无盲点如何让纪工委工作"上联天线、下接地气",使民生资金在基层得到更有力的监督?近年来,六枝特区不懈探索,织牢监督网底,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联网",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组,实现精准监督无盲点,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2.
郑淑欣 《奋斗》2007,(4):60-60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热议民生发展大计,在国人中引起强烈反响。“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史记&#183;赵世家》)民生这一古老而又现实的话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为关注民生、尊重民意、顺乎民心的盛世之举欢呼称道之余,也说上几句.算是一种感奋和响应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条:党的领导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发展经济是推进民生建设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是推进民生建设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党史文汇》2012,(7):2+65
介休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岳山北侧,汾河南畔,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是大太原都市圈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介休具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晋商文化发源地之一。古老的历史,蕴育了灿烂的文明,给介休留下寺庙古迹139处,文物194项,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达75处。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民生"成为政府工作最具分量的词汇,在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下,民生化作了  相似文献   

15.
民生为重     
解决民生问题是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民生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到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用大量篇幅介绍了政府大力改善民生的措施,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省第八次党代会对于“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作出了六项部署,第一项就是“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提出要高度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进入了以人为本、民生为重的时代。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不仅是党的宗旨,也是政协的使命。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政协各级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应深刻认识促进民生改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人民政协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立身之基、履职之要,作为政协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在促进民生改善中发挥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省委书记杜青林讲得最多、功夫下得最大的事是民生.杜书记在接受《求是》杂志记者采访时说,"我到四川工作8个多月了,对民生问题最深的体会有三条:首先,必须改善民生,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到改善民生上;其次,必须把改善民生落到实处;第三,改善民生体现四川各族人民的新期待,不仅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而且具有特殊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8.
建设100所公办幼儿园,在100所中小学实施“阳光校园·智慧教育”工程;对40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万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贵州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就业问题、社会民生痛点、难点问题,彰显了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必胜决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贵州落实好民生实事,准确把握民生脉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不断解决好民生问题,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美好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7,(10)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保障人民群众各方面利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以来,作为总书记考察期间到过的地方,锡林郭勒盟牢记总书记"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嘱托,并把总书记的嘱托转化为砥砺奋进的强大动力,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70年的时间内,中国人民的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农村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70年农村民生改善既是全体中国人民民生改善的一个缩影,也是整个国家、民族面貌发生质变的生动例证。70年来农村民生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归根到底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要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农村民生的改善永远在路上,农村民生的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一、70年农村民生的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