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万军 《河北法学》2015,33(3):47-55
理藩院是清代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专门机构,清代主要由理藩院行使蒙古地区刑事立法职能.至乾隆、嘉庆朝,蒙古地区的刑事立法逐步完备、定型.《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所涵盖的刑事法律内容丰富.理藩院在行使刑事立法职能过程中,妥善地协调了与刑部的关系,强化了对蒙古地区刑事法律规制.对于维护和巩固清王朝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主体并联合各族地主阶级建立的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法律制度,渊源于明朝,其基本的体系和内容与明朝法律制度相同,即所谓“清承明制”。但是随着经济政治的变化为了巩固极端发展的君主专制制度,清朝统治者运用法律手段实行高压政策,并且全面保护满族贵族的特权,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实行空前严厉的镇压措施。这些特点构成了清朝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时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理藩院则例》和《回疆则例》是清代民族法规中具有代表性的四大成文法规,在中国法制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一、《蒙古律例》《蒙古律例》是清朝早期民族立法的代表作,它是在清初《蒙古律书》的基础上,经顺治、康熙、乾隆三朝的不断修改、增删,成于乾隆54年。计有官衔、户口差徭、朝贡、会盟行军、边境卡哨、盗贼、人命、首告、捕亡、杂犯、喇嘛例、断狱12卷,共209条。《蒙古律例》的适用范围限于蒙古地区,它的作用:一是通过规定蒙古地区的户口管理、基层组织、差役徭役、会盟、边境卡哨等制度,严格限制蒙古人民的  相似文献   

4.
蒙古立法在清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清朝中央政府在坚持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结合蒙古的风俗习惯,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法制建设,针对蒙古地区独创了《蒙古律例》、《理藩院则例》等地方特别法规。这些法规被习惯称之为“蒙古律”。但对于清代蒙古律的性质和地位问题,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它不属于中华法系的范围,而是属于所谓“蒙古法系”。所以,本文拟对蒙古律和大清律的一些内容进行分析比较,以弄清蒙古律在清代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8年《监察法》与2021年《监察法实施条例》分别规定了监察调查中的鉴定措施,这标志着我国继司法鉴定、行政鉴定方式用于解决专门性问题之后,又产生了解决专门性问题的监察鉴定方式。《监察法实施条例》在监察调查权限中规定了鉴定措施的基本规范,监察鉴定对于监察调查中专门性问题解决有其存在必要性和基本价值。根据《监察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监察机关鉴定措施实行对外委托方式,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监察机关不内设鉴定机构。完善监察鉴定制度,应在监察机关内设对外委托职能部门,建立对外委托监察机构名册目录、建立监察鉴定意见复议制度,以及完善出具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6.
《食品安全法》第53条确立了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地位,然而,从制度层面上看,尚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完备,监管体制弊端明显,监管机制尚未理顺,召回体系有待细化等问题。因此,应从各方面予以完善。同时,新《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出台,本文兼做述评。  相似文献   

7.
徐娟 《法制与社会》2013,(14):82-83
朝贡贸易体制是一种调整中国中原帝国与东亚、东南亚、中亚等国家间的以"朝觐、纳贡"和"册封、赏赐"为内容的国际经济贸易关系的制度。它历经两千多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诚然,朝贡贸易体制已经衰亡,但我们仍能从它的兴衰史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朝贡贸易体制的存亡原因入手,通过对历史制度的思考,着重分析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得出对当代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基本逻辑是指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反映了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有机结合,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与依法行政有机结合,以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是我党治国理政的基本逻辑,其理论价值为我党治国理政的制度完善指明了方向。应当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加大宪法监督的力度,增强宪法的权威,制定《执政党法》,明确规范政党关系,完善行政行为法律体系,为现实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2023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法》第30条第2款明确规定“国家缔结或者参加的条约和协定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是我国法律文本首次明确条约与宪法之间的效力关系以及真正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确立了“宪法至上”原则。根据《对外关系法》的相关规定,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所确立的以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合宪性审查职权为核心的合宪性审查制度,不仅使得审查对象的范围得到了拓展,更重要的是合宪性审查有了新的法律依据。宪法规定、宪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可以成为合宪性审查的确定性标准。因此,《对外关系法》的正式实施为我国合宪性审查制度注入了新活力,使得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在制定法规则体系中获得了最高的法律权威,有助于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强制法》的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强制法》是规范政府共同行为的一部重要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支架性法律,其出台是我国行政法治建设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本文从法律地位、价值取向和制度逻辑三方面结合的视角,依次探讨了《行政强制法》的地位、所涉重要关系、行政强制的界定、原则、设定、种类、程序、执行体制和法律责任等九个基本问题,以期对准确把握该法的立法精神,正确理解和实施该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从法益分析的角度,结合环境立法发展的新趋势来判断,中国环境法律体系是以《环境保护法》为基本法,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保护法、生态保护法、资源循环利用法、能源与节能减排法、防灾减灾法、环境损害责任法等七大亚法律部门,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所构成的体系。环境法在中国已发展成为一个体系相对完整的法律部门,但同时存在法律体系不够协调与周延、部分法律规范互相割裂和冲突等问题。建立内在协调统一、和谐自洽的环境法律体系,需要从根本上改造现行环境基本法,整合、理顺法律体系内部各单行法的关系,完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2.
车丕照 《法学杂志》2024,(1):128-140
《对外关系法》是我国涉外领域的基础性和综合性法律,对我国的涉外法治建设具有统领作用。这种统领作用主要通过该法授权、协调和衔接三大功能的发挥而实现。所谓授权功能是指该法明确规定了在对外关系方面各国家机关和其他实体的职责范围;所谓协调功能是指该法可有效地协调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之间的关系,并有效地协调涉外法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所谓衔接功能是指该法可以连接国内法与国际法,保障两类法律的有效实施。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该法对涉外法治建设的统领作用,应特别注重强化该法外部的广泛性和内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张琰妍 《中国司法》2006,(3):103-10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涉外刑事案件越来越多,其犯罪性质愈加恶劣,波及面愈加广泛,给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带来了巨大危害,也影响了国际社会的稳定,我国急需一部法律来规范和制裁这些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引渡法》于2000年12月28日颁布实施,中国的引渡制度体系由此更加完整,它是对中国缔结的双边引渡条约、涉及引渡规范的多边国际公约的更深一步的诠释与补充,它们作为我国与外国之间的刑事司法协助法律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了中国的法制,对于加强同各国在打击犯罪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有着十分重…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军事法学教授、中国政法大学特聘军事法学博士生导师周健的又一部力作———《法律战 :战时军事法》丛书已由海潮出版社出版。本丛书由《法律战 :战时军事法总论》、《法律战 :战争法》、《法律战 :战时军事行政法》、《法律战 :战时军事刑法》和《法律战 :战时军事刑事诉讼法》五部书组成 ,全套书共计 1 2 0万字。各书的主要内容如下 :《法律战 :战时军事法总论》的主要内容 :战时军事法 :法律战体系的核心 ;法哲学视野中的战时军事法 ;战时的法律界定 ;战时军事法概述 ;战时军事法律制度基本理论 ;我国战时军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的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是在坚持国家统一所有的前提下,以出资人制度为核心进行制度体系构建的,与国家整个法律体系是相统一的。但也存在国家所有权行使法律制度安排不足等问题。完善企业国有资产国家所有权行使法律制度,应遵循《企业国有资产法》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修订《企业国有资产法》等法律法规,出台《企业国有资产法》配套法规规章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法律规范之间不够协调等问题,需要尽快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修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现行法规。《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是合理的选择,但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措施较为严密,但应当注重科学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科技进步需要法律的指引与规范,各种规范科技进步关系的法律、法规需要由一部基本法律来统领。我国《科技进步法》实施十几年来,发挥着科技基本法律的作用。然而,它并不是完整意义的科技基本法,在内容与制度上仍然存在明显不足。这种状况不利于我国科技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本文首先肯定了《科技进步法》实施以来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其在科技立法中的地位和特征;同时指出该法在立法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科技进步法》正式提升为科技基本法,以及完善与之配套的制度与措施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修订后的新《公司法》在总结近年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当前经济生活的变化和运行规律,对原有公司法律制度作了较大的调整、补充和修改,对相关制度进行了完善与创新。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本文将围绕新《公司法》对我国银行业的重大影响进行阐述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简论我国行政责任制度所体现的平衡原则姜明安我国行政责任制度由大量的法律、法规中有关行政责任的法律规范构成。其中比较集中比较系统地确定行政责任制度的法律、法规主要有三部,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相似文献   

20.
郭雳 《中国律师》2013,(5):76-78
20年来,证券律师行业伴随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快速成长。证券法律业务规则体系渐趋完善,在《证券法》、《律师法》的统领下,目前该体系的相关规范大致可分两类:综合性与实体性规范。前者主要包括: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订的《律师从事证券法律业务规范(试行)》,和证监会与司法部颁布的《律师事务所从事证券法律业务管理办法》、《律师事务所证券法律业务执业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