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破天险腊子口,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最后一个硬仗,也是最关键的一仗。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在这关键的一仗中,不畏千难万险,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智大勇,战胜了敌人。从此,突破天险腊子口的事迹,永远地留在了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光辉史册上。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9月21日至27日,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学党史重走长征路”第四组来到了甘肃。本着“体验长征、传承精神”的信念,我们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足迹,感受到了腊子口战役的豪壮艰辛、俄界会议的果敢英明、红军西路军最后一战的凄然壮烈以及会宁会师的胜利喜悦,感受到了长征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是来到天险雄关腊子...  相似文献   

3.
“陆房突围”埋下伏笔 1933年11月.陈光调任红二师师长。从血战湘江到突破天险腊子口,陈光率领红二师做先锋.一路披荆斩棘,抢关夺隘。1944年5月,陈光在延安学习时.党小组在“对陈光同志的历史总结”中特别提到:“在长征中腊子口攻坚.陈光时中央红军北上,渡出险境,贡献极巨。”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9,(6):94-94
为实现“川陕甘计划”。策应中央红军北上,1935年3月28日.红四方面军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开始了大规模的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李先念受徐向前的命令,率部迎接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实现懋功会师:亲自指挥包座之战,为红军打开北上通道;坚决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积极支持朱德、刘伯承、徐向前等反对和抵制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率领第二次北上先遣军过草地.激战腊子口,为红二、四方面军开辟通道……经历了极其艰难而曲折的斗争。  相似文献   

5.
1935年秋,红一、四方面军冲破敌人重重包围,跨过荒无人烟的茫茫草地,继续向北挺进。那时,我在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二营当通信员。九月下旬的一天,我团奉命来到川甘边界的腊子山脚下,做好了强“攻天险腊子口”的战斗准备。当天中午,我随营团首长登上腊子口西山坡。举目遥望,只见群山起伏,巍峨叱咤,一条20多米宽的山涧似一把利剑,劈开一座座山峰。在东西两山山腰有一处自然突起的山丘,上面凌空飞架一座小桥,此处正是天险腊子口。腊子口山势险峻,是通向川甘地区的咽喉要道,也是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在腊子口的东山上,驻扎着当地军阀鲁大昌一个团的…  相似文献   

6.
腊子口放歌     
正毛泽东长征诗云:"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历尽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越过了岷山,终于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腊子口是岷山的重要隘口,只有通过腊子口,方能从四川进入甘肃,走上北上抗日大道。因此,突破国民党军防守的腊子口,成为红军北上途中的关键之战。请看萧华创作的七言律诗《突破腊子口》:峭峰插云一线天,陇蜀千嶂峡道连。  相似文献   

7.
高耸的纪念碑伫立在腊子河畔, 掩映在高山峡谷之中。3月11日,迭部县百名党员干部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昔日长征故地天险腊子口战役遗址、茨日那毛泽东旧居和“俄界政治局扩大会议”故址等地,参观、瞻仰、凭吊、座谈,讲解、缅怀腊子口战役的历史丰功,重温入党誓词。这项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大家一致表示,要拿出当年红军艰苦卓绝的革命精神, 推动全县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8.
杨成武 《共产党人》2006,(16):42-43
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红一方面军一军团第二师的红四团在漫长的征途中经常担负先锋团的开路任务,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穿越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红四团漂亮地完成了许多对全局有重大影响的战斗和行动,充分发扬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由已故的原红四团政治委员杨成武撰写的回忆录《忆长征》,在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首发,本刊从本期起,连续刊发此书的内容,以纪念这一光辉历程和为共和国捐躯奋斗的英雄们。  相似文献   

9.
1935年9月,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攻破天险腊子口,直奔哈达铺镇。在这里,党中央和毛主席在历经渺无人烟的雪山草地后,在当地邮政代办所,从国民党的报纸上发现陕北刘志丹根据地的存在,从而召开中央领导人会议,重新调整战略部署,决定了北上抗日的具体路线和中央红军长征最终落脚点。从60年代初开始,省革命历史博物馆先后数次派人到哈达铺,协助文化部门,查阅资料,走访群众,收集革命文物,先后查找出红军一方面军司令部,周恩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中央领导人住室及红军军团级干部会址等中国革命遗址。但毛主席住室在哪里,却始终没有查找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与长征的关系是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肯定方志敏等领导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揭开长征序幕的历史地位;用具体的历史事实说明他们策应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及其对铸就“长征精神”作出的历史贡献。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正如果说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乐章,那么乐章的最强音一定是中央红军。在8.6万中央红军的长征队伍里,福建子弟近3万,英雄们一路闯关夺隘,勇往直前。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等一个个长征地标,都有福建子弟兵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功勋。在湘江战役中,由6000多福建子弟组成的红三十四师担任殿后任务,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展开殊死拼杀,绝大部分壮烈牺牲,确保了主力红军安  相似文献   

12.
正1935年3月下旬,长征中的红一方面军在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后,决定取道云南北上四川。红军接连调虎离山,对贵阳、昆明虚晃一枪后,于5月初到达金沙江边。此时蒋介石才如梦方醒,急忙调集军队围追堵截。金沙江波涛汹涌,涛声惊天动地,两岸群山陡峭,高耸入云,自古便是天险,蒋介石试图利用金沙江围困并消灭红军。危急之时,川滇37名船工鼎力相助,协助红军抢渡金沙江。由此,红军跳出了几十万敌  相似文献   

13.
榜罗镇忆昔     
榜罗镇忆昔晶中位于通渭县的陇中小镇榜罗,由于6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至此后,在这里召开了著名的“榜罗镇会议”,使榜罗镇的命运和中国革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1935年9月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突破渭水封锁线和天险腊子口后,经武山榆盘进...  相似文献   

14.
黄开湘的名字,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说起中央红军长征中红四团团长王开湘,人们一定并不陌生。其实,他们是一个人。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中央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涌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  相似文献   

15.
长征博物馆     
2006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诞生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本刊特别推出“长征博物馆”栏目,图文并茂介绍红军长征史迹。福建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红军长征出发地的主要省份。当年,中央苏区所属的22个县福建就有11个。福建有近3万人参加长征。福建苏区人民积极扩红支前,支援红军北上抗日。长征路上,八闽子弟兵英勇作战,流血牺牲,到达陕北时仅剩2000余人。福建人民为红军长征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期引领读者走进宁化苏区——  相似文献   

16.
回望续范亭     
续范亭,明大义,赴国难,热血悲歌,剑胆琴心,辛亥革命时是革命党人一先锋,曾暗助突破腊子口天险的红军,曾与“西安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成结为至交,在1938年的革命根据地,“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阎锡山发动“晋西事变”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把重要军事情报传递给党组织,为党中央、毛泽东决策反击山西反共顽固势力争得了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7.
周重礼 《党史纵横》2001,(10):16-17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四团(简称红四团)是红军长征中的先锋团。这支具有光荣历史的英雄部队在长征途中战功显赫,出现了突破乌江天险、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等英雄群体,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谱写了光辉壮丽的诗章。这支先锋团的政委是曾任中央军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的开国上将杨成武。可团长黄开湘的姓名却由于种种原因至今鲜为人知。 黄开湘,1901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黄家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便开始承受生活苦难,学木匠以箍桶为生。在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中,由方志敏介绍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一些中共党史和革命史论著、教材,都把1934年7月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派出,说成是当时党中央作为配合长征的战略部署,说它“对红军一方面军和全国红军的战略转移起到了积极的配合作用”。我们认为,这种把中央派出北上抗日先遣队作为战略大转移的部署,甚至说成是长征的开始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两年的殊死战斗,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终于战胜了围追堵截的敌人,克服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在1935年10月19日、1936年10月22日和1936年10月9日先后到达了陕甘地区的吴起、将台堡和会宁,由此胜利地结束了长征。1935年9月22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离开俄界,突破天险腊子口,于9月18日进占宕昌县哈达铺镇。在哈达铺,党中央和毛泽东从国民党报纸上获知陕北有相当大的一片苏区和相当数量的红军。9月27日,中共中央在榜罗镇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把中共  相似文献   

20.
1936年7月.红军长征途经青海省班玛县,点燃了千里草原革命的熊熊烈火,当地藏族人民为了表达对红军的怀念,把红军长征经过的子木达沟改称“红军沟”,“红军沟”石壁上当年红军书写的“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巨幅标语,经过半个世纪的风雨剥蚀,至今仍字迹清晰,历历在目,1986年5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