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丹 《当代贵州》2023,(16):16-17
<正>贵州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化在贵州高质量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作用,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用好世界级资源、对标世界级标准,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进一步提升旅游格调品位,加快推动贵州旅游产业化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山西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文化旅游强省应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领域整合资源,多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力度,增强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多层次创新产品,多角度强化服务,通过"点"上着力、"线"上打造、"面"上构建,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点线面结合,倾力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多要素配置资源,多平台共享信息,着力打造最优全域旅游环境;多主体参与投资,多渠道强化融资,搭建好投融资平台,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多媒介宣传营销,多方位合作开放,着力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全域旅游体系;多层面统筹规划,多部门管理联动,切实做好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旅游强省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新建县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丰富的山水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三大优势,作出了打造旅游强县的战略部署。本文在对新建县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优劣势分析、准确定位、要素整合和功能完善的基础上,提出加速发展旅游产业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是我国旅游发展大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山西省在全域旅游建设中,以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为支撑,以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为重点,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探索。以全域旅游创建为契机,将山西建成文化旅游强省,一方面要在打造三大旅游板块基础上再打造三大新旅游板块,即晋中城市旅游板块、晋南旅游板块、创意旅游板块,另一方面要在全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服务等方面对标一流再发展。山西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探索启示人们,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应在全部门配合、全产业融合、全社会参与、全需求满足、全过程服务等方面发力,坚持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共同发展,进而推动全域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突出强调了人才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基础性作用,对人才工作服务于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明确要求,将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新范畴,“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这一新命题、新战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的新发展,表明了我们党以创新技术,依托产业发展生产力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高度。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和要素构成,明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功能环境和时代要求,是深刻回答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开阳县在发展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奋力推动资源型城市向创新型、生态型、融合型城市转型跨越,大交通、大园区、大旅游和小城镇“三大一小”建设为开阳转型发展换挡提速。2017年春节假期,开阳县接待海内外游客76.1万人次,同比增长36.4%;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38.6%。2017年1月,全县财政总年收入累计完成14875万元,同比13.22%;截至2月10日,县内57户规  相似文献   

8.
一、能力系统的概念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就是生产力之所以发展的客观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国情,就是这个国家发展生产力的能力。发展生产力的能力系统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诸项能力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作为独立的代表参与汇集,而是在经济运行中相互交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结构。二、能力系统的构成要素l、资源供给能力。所谓资源供给能力,决非限于资源的拥有,还包括资源的开采、综合利用能力。在我国,人口占有资源相当低,尤其是林木储量、可耕地面积、水资源,都居世界后列,这些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能力。2、社会投资能…  相似文献   

9.
达坂城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充满古文化底蕴的历史古城,拥有丰富的自然及文化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配置来看,达坂城地区具有三大系列旅游资源及产品配置。即:自然景观型;人文景观型;名胜古迹型等。积极发掘境内旅游资源,并及时转化为产业优势,必然能推动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管云 《当代贵州》2024,(19):16-17
<正>贵州因地制宜推动“富矿精开”,摆脱传统增长方式、发展路径,以新质生产力重塑贵州产业竞争新优势。放眼贵州,全省49种矿产资源储量排名全国前十位,其中21个矿种位列全国前三。开发丰富的矿产资源,是贵州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富矿精开”成为贵州发挥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一招。  相似文献   

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期间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词,既彰显出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肯定了新产业在孕育发展新动能中的重要作用,更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主攻方向。新质生产力,关键在“新”、核心在“质”。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新产业为主导,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湘潭市主动审时度势,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伟人故里、大美湘潭",打造全域旅游,提出"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旅游发展思路,把红色旅游摆到战略地位,发挥优势,积极借势,用好资源,体现特色,推动红色旅游与诸多产业融合发展,发动全民共建共享,开发和提供更多层次、更人性化、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6,(4):60-61
正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抓住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依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深度开发地区旅游资源。通过对外合作和基地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业发展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促进旅游、影视文化、体育、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旅游深度融合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  相似文献   

15.
<正>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为让科技成果转得快也转得好,贵州创新科技政策协调机制,深入探访创新主体技术发展需求,剪断阻碍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细绳子”,推进政府、企业、高校、院所、融资机构等多重力量相互交融、合作共赢的协同创新,畅通转化渠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其文化中心的地位。如今,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呼和浩特市委、政府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夯实公共文化服务根基,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网络基本形成;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名片;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品牌,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业态和发展模式,并努力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打造为新的支柱产业。步入新  相似文献   

17.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与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建立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先锋》2022,(11):35-38
<正>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优质资源要素高度集聚、高效配置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资源集聚和要素运筹能力,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成都探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路径,就必须坚定不移推动优质资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集聚、科学配置,不断提高传统要素效率,激活数据等新型要素潜能,持续提升超大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奋斗》2024,(2):60-61
<正>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20.
正沿河自治县积极搭建"民心党建+三社融合"发展平台,促进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等更好融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去年以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搭建"民心党建+三社融合"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社、农信社功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资源要素等更好融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心党建"+合作社。沿河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探索推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