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画坛,张厚存算不上什么“人物”,然而,他那散发着泥土芳香的乡土油画和富有个性的铁皮油画,却创造了自己的风格.张厚存生在土壤肥沃的苏北靖江县,从小  相似文献   

2.
韦启美,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著名油画家与漫画家。韦先生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诸名家,从师承关系讲,他属于中国第二代油画家。战争与动乱使他未能像前辈画家那样有幸留学国外,他的油画技巧是从前辈们那里间接得来,再靠自己的天赋与努力。韦启美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力行"明智的放手"之法,他认为:在欣赏学生有生气的作品时,总能得到克服自己艺术老化的"酶",正是他这种民主开放的教学模式,使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他的艺术生涯包括油画与漫画两个方向,早期油画功力扎实,写实性强;80年代成为其创作风格的分水岭,如《立交桥》尝试着用线、块和形体表现新的纯静而坚实、严密而空灵的实在世界。在老一代画家中,他是走得最快的一位,追逐着  相似文献   

3.
吴作人成为一位油画家应归功于早年留法所得到的教益,1930年他与吕霞光考入巴黎美术学校西蒙教授工作室,一个月后即转赴比利时布塞鲁尔皇家美术学院巴思天画室。他在谈到他的油画生涯时曾说:"如果说徐悲鸿先生给我奠定了油画基础,那么,巴思天则给我奠立了油画基础,我就是师从这两位大师,经过探索、创造才找到了自己的创造路子"。这位比利时当时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皇家美术学院院长,教给了吴作人北欧弗拉曼画派的表现技巧,使其深得神髓,并以优秀的成绩获得了金质奖章。吴作人在坚实的基础训练中,使素描趋向于谨严简洁的风格,造型教实,体块明确,但缺乏  相似文献   

4.
支部生活:曾有一个中国游客去意大利游玩,站在高处拍了一张佛罗伦萨的照片,他回国后在无意中惊讶地发现,自己拍的照片与一张画于400年前的油画居然一模一样。这说明了欧洲古城的保护是多么细致入微。  相似文献   

5.
有个深圳人花上千美元从法国买回了8幅油画,当他在深圳大芬一家油画公司订制画框时,油画公司老板告诉他,这8幅油画全部产自大芬,而且是一个外国画商从他那里花2000多元人民币买去的。据世界行画批发商麦克维达的调查,在占了美国油画市场份额60%的中国油画中,大芬油画占了其中的80%。专业化的分工,加上流水线式的生产,使得大量的大芬油画走向世界。大芬是深圳市龙岗区的一个小村子,被誉为“中国油画第一村”,被评为“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市场需求成就现代画商大芬,面积4平方公里,居民300余人,可谓弹丸之地。但就在这里,却云集了80…  相似文献   

6.
《中国残疾人》2008,(2):69-69
在小兰为自己描绘的画卷里,油画仍然是主角。她梦想着有一天,自己接到的单达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尽管这样的单她至今只接了一单,但对方卖出上万元的价格让她看到了自己油画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在袁熙坤的作品陈列馆,我看到了画家的部分作品。袁熙坤擅长水墨画和油画,同时他还长于画动物中的狮、虎和人物肖像。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慢慢认识和了解这位大师的艺术成就。他的绘画创作让我们有机会走进他的故事之中。袁熙坤出生在云南省一个国画世家,父亲袁晓岑是中国著名的花鸟画大师,然而袁熙坤的绘画之路完全是靠他自己走出来的。 袁先生说,由于秉性所致,他从小就  相似文献   

8.
油画的发源地属于西方,国人经过大约三百年的接触以及一百多年在这方面上的努力,在油画技巧上的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油画仍然属于西方的绘画系统当中,用我们自己的所谓中国式油画对其取而代之是绝对不可能的,油画民族化是针对于当前优油画技巧的世界化以及对于非民族文化进入国家的一种狭隘的防范心理,和意象油画本身的发展并没有太多的关系。中国的意象油画如果想要进一步发展,就不能够回避在当前全球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油画走向世界的问题。中国的油画历史不能被简化成为意象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葵园     
许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活动家、演说家,更是一位难得的通过文化思考形成绘画取向、又通过自己的绘画实验解决文化认识问题的"思想型"画家,尤擅油画。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本期人物     
许江  范迪安 《今日浙江》2012,(10):60-60
许江是一位艺术教育家、活动家、演说家,更是一位难得的通过文化思考形成绘画取向、又通过自己的绘画实验解决文化认识问题的"思想型"画家,尤擅油画。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表现主义艺术在中国当今艺术界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1.
李灼先生是著名的中国画人物画家。然而,最早知道先生的名字,并不是因为看过他的国画人物画,而是他的油画作品。学习油画是李灼先生早年的孜孜追求,上世纪六十年代,他毕业于四川美术  相似文献   

12.
黎春华 《今日海南》2008,(11):44-44
回首5·12汶川大地震的悲痛,灾难如昨。虽然从地震灾区返回海南已3个多月,援川志愿者包庆友的心情却一直未能平复,他每天闭门在工作室里潜心作画,希望能用自己的画笔,以灾情为背景,创作出系列油画作品义卖支援灾区儿童。  相似文献   

13.
肖巩 《今日上海》2010,(7):52-53
油画家田学森,从山东到上海定居,已十三年了。但繁华的大都市并不是画家贪求和留恋的地方。早期田学森的作品就有着与故土山东乡土油画不同的特点,1997年他到上海后,就感觉找到了适合表达自己气质的艺术语言。他画了大量城市女性、人体和城市风景,一反他从前作品中的强烈对比,  相似文献   

14.
王晓高 《前沿》2013,(6):171-172
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起步于20世纪初,当时以林风眠、关良等为代表的留学画家为这一绘画形式的兴起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在学习了西方绘画后提出的中西结合的艺术思想成为表现性人物油画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开始有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在各种西方艺术理念的综合影响之下,中国的表现性油画走上了本土化、多元化的道路。21世纪以来,我国的表现性人物油画有了新的突破,更加注重精神意识的传达。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中国当代表现性人物油画具有丰富的写意特征,这一特征增强了绘画的表现力,也成为区别于西方油画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5.
吕斯百(1905-1973),江阴人,早年由徐悲鸿推荐留学法国巴黎高等美术专科学校、法国Julian油画研究院深造,投P.A.Laupen门下,回国后历任中大艺术系教授、系主任,南师大美术系主任,为我国早期留法的著名油画家之一。吕斯百的油画作品质朴无华,率真淡泊,一如他谦和坦诚的为人。他虽没能给我们留下震撼画史的宏构巨制式的大型主题创作,但在他那一幅幅朴实近人、充满纯粹艺术品味的静物画与风景画里,有着极为出色、高度精堪的艺术表现技巧。油画语言透过褐黄、赭红、橄榄绿的色彩表层,向人们诉说着这位不炫于外却极度辉煌过的油画大师。  相似文献   

16.
朱伟慧  朱建华 《台声》2000,(8):22-23
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已有一个世纪。在百年之中 ,激烈的社会变革促使中西文化在我国出现碰撞和融合 ,当代中国油画就是在这样势态下产生的。它积几代人的传承、积累与推进 ,现今已初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族风貌 ,为世人瞩目。在新世纪来临之际 ,为推进中国油画艺术的深入发展 ,展现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才能 ,经多年酝酿和近两年的具体筹备 ,由中国油画学会发起 ,文化部艺术司、中国油画学会、中国美术馆主办 ,株式会社东芝·东芝 (中国 )有限公司、国际新时代 (集团 )有限公司、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广西美术出版社、世…  相似文献   

17.
范凯 《今日中国论坛》2007,(12):117-118
他——历时18年,访遍名山古刹,创作了震惊中外的《五百罗汉图》;他——继创作《五百罗汉图》之后,又历时10年再作《八百裸女图》;他——能够左右开弓,两手同时作画,而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毛笔画出速写;他——创造了世界上最小的微雕油画艺术;他——虔仰佛学,曾开口"普天之下之主持,莫非唐明之师傅";他就是唐明。传奇的人生、传奇的艺术,唐明大师以自己独有的文化艺术行为诠释了艺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正>油画这一舶来画种,从上世纪初进入中国已有了百余年的历史。这百年间,油画不仅在中国扎根,而且形成了多种风格面貌。成果之丰硕,令世人瞩目。写实油画以其深厚的传统和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丰富着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呈现出油画更广阔前景和蓬勃发展的趋向。我喜爱写实油画,其严谨的艺术语言,真实的情感表现,具象的科学精神和朴实的审美形态,尤其是与现实生活的贴近,真实美,生活美的动  相似文献   

19.
中国油画年展于一九九二年假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展出,参展画作二百三十幅。画展作品是去年全国油画展的优秀作品,能全面反映大陆当代油画的整体水平和冬元化发展趋势。带团参展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教授,一九五三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他的作品参加历届重要的全国美展,多次赴国外展出,为收藏家收藏。对中国油画,靳教授认为,要把西方油画语言研究透彻,把西方油画技巧全部学到手。这样才能具有油画这个画种的特殊表现力,才会具有油画的审美特性,同时,中国油画要具有中国民  相似文献   

20.
油画在中国     
几个世纪来,油画这个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400多年前传入中国 1583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他在传播基督教的同时,也让中国人首次见到了西方油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