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宏观经济的几项指标中,就业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一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代表们认为,虽然去年超额完成了就业目标,但是今年的900万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数字。对于就业而言,今年确实存在着一些困难。国债减发300亿元,实行双稳健的调控政策。根据专家预测,今年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有放缓,这对于靠增长拉动的就业而言,实现目标带来了难度。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渐下降。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从近两年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增加…  相似文献   

2.
人社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25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继续保持在较低水平。但是,未来几年内,我国每年高校毕业生仍将有700万人左右,农村转移劳动力约500万人,还有大量的城镇困难人员需要就业,再加上我国经济增速正从过去二三十年的近10%降为未来的7%左右,在这种形势下,就业靠什么拉动呢?衡量经济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最常用的指标是就业弹性,即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能  相似文献   

3.
杨建慧 《前进》2004,(5):47-48
前,我国经济面临极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由于劳动力结构的空前大调整,必然进一步加剧社会就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失业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存在,已经成为我国近年失业问题的重要特点。就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最灵敏的指标和晴雨表,事关改革发展的大局,如果处理不好,中国经济增长的成效很可能会被沉重的就业压力所吞噬。因此,如何缓解就业压力,将成为我国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一、提高待业人口素质,更新就业观念是缓解我国当前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造成就业压力加剧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4.
柳云飞 《前沿》2009,(3):111-118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就业增长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增长是就业增长的重要前提,同时,就业增长与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教育增长、投资增长、工资增长、贸易增长、人口增长、社会保障体系、就业观念、通货膨胀、法治增长以及创业等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就业增长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中就业弹性的变化及其产业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是实现就业的根本途径,它与就业增长是正相关的。无论是处于竞争均衡的西方工业化国家还是处于结构转换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进程,都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这种互动机制。伴随着我国较快的经济增长,GDP就业弹性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选择,以增强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6.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社会和谐之本。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增长与就业背离”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并重,促进增长与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关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我国目前总的现状是“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经济发展的指标GDP大约排在世界第73位。而社会发展指标HDI则大约排住第96位。两者之间的落差足以说明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城乡居民收入落后于GDP增长。就业的增长落后于GDP增长.社会教育福利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GDP增长……经济与社会的不协调在上海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科院入口所蔡日方认为,经济增长并不自动导致最大化就业。经济增长固然是就业增长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常常并不导致相同的就业增长。中国目前的总体就业弹性为0.1,也就是说,GDP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带动0.1个百分点的就业增长,大约是80万人。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就业弹性大约是0.3至0.4。总的来看,20世纪8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大,但自90年代以来逐步减小,已经降低了2/30  相似文献   

9.
韦宇红 《桂海论丛》2007,23(6):36-39
20世纪80年代,广西经济增长表现出较强的就业带动效应,但进入90年代,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就业增长却呈现出下降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带动作用的减弱导致广西失业问题突出。文章对广西经济增长就业效应减弱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周青梅 《青年论坛》2011,27(1):115-118
“十二五”时期要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需要有新的思路。要将促进就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政策的基本优先目标,转变经济增长是促进就业增长惟一途径的观念,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重新认识,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解决就业问题,实现高增长、低失业,政府必须从长计议,全力以赴。一、制定科学的投资政策,确保投资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同步。就业增长与实际经济增长成正比关系。根据目前我国的就业状况,经济每增长1%,将新增就业机会101余万个,经济增长快慢是影响就业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不仅有利于避免由于经济波动产生的周期性失业,避免通货膨胀,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劳动过剩经济的局面,必须在长时期内保持适度的较高经济增长速度。要解…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理论上将有四种互动模式,本文针对我国目前经济高增长就业低增长的现状,提出了实现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模式符合我国现实的国情,并进一步提出了实现就业与经济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人才就业不足的总体特征是短期内人才就业表现为结构性失业 ,长期则表现为人才总量性失业。本文从分工的角度给出了一个人才就业机制理论分析框架 ,认为人才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是一种循环累积的互动机制 ,其核心是分工及其演进。我国现有经济增长与人才就业增长“一高一低”的格局以及人才就业不足的问题是由当前我国低水平分工和低人才资本积累造成的。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分工 ,消解人才就业制度约束 ,重视人才资本的积累 ,鼓励创业与非公制经济的发展 ,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与社会保障体系是促进人才就业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变动率和残疾人就业变动率的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对残疾人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而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残疾人就业的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在我国经济增长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次要因素,主要因素是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残疾人就业率偏低.经济增长为残疾人牡会保障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经济支持,进而有利于残疾人的就业.因此,我国应逐渐把宏观政策目标从关注效率、转到效率与公平兼顾上来,使经济增长的目标不仅关注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重要的是着眼于社会公民,特别是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发展,经济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从大环境看,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指标整体不理想,部分区域出现负增长,并且各地不断有中小企业宣布停办或者破产的情况,因此,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民营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力军,对稳定经济增长、扩大社会投资、活跃城乡市场、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共同富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大环境看,全国民营经济发展指标整体不理想,部分区域出现负增长,并且各地不断有中小企业宣布停办或者破  相似文献   

16.
无就业增长是目前经济学界面临的又一大困惑,而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其对就业的破坏性影响更将持续较长时间。重庆作为带动西部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和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迫切需要破解无就业增长难题。本文客观分析了重庆所面临的无就业增长问题,并探索促进重庆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与就业同步增长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继续保持很高比例、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条件下,解决城乡劳动者的就业问题和治理失业顽症的根本出路,在于经济增长能够不断创造就业岗位,保持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同步.为实现这一目标,需澄清一些认识,在改革和发展中,确立更加明确的就业导向.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压力却不断加大,国家统计局的测算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呈现下降态势。20世纪80年代,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240万个就业岗位,而90年代以来,只能增加70万个。制约就  相似文献   

19.
纲要要点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扩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促进就业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我们的研究认为,技术进步总是倾向于使边际就业弹性下降.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我们已经对美国1948—1998年50年间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到的基本结论是,美国的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即,技术进步降低了边际就业弹性,减少了经济增长对就业的需求。本文试图对中国的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进行分析。由于中国的就业统计仅有按人数统计的数据,没有按时问统计的数据,而且中国正处于改革过程之中,就业人数统计数据不如美国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