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一向以重视教育著称,二战结束后,面对一片废墟,把发展教育放在首位的举措,更是令世人折服.但是,日本教育政策的另一面,即在重视发展本民族教育的同时,限制、排斥异民族的教育,则反映了日本教育政策的狭隘性,与标榜自己为教育大国的称号是不相称的.二战后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学校教育法>.按照<学校教育法>的规定,在日本的华侨学校不属于"正规学校"系列,而属于"各种学校"系列,致使华侨学校的发展受到了束缚和限制,这反映了日本政府狭隘的民族主义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公民馆是日本社会教育设施之一。日本的社会教育是基于学校教育法,作为学校教育课程所进行的教育活动之外,主要对青少年及未成年人进行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包含体育及娱乐活动)。而公民馆在《现代用语基础知识》(自由国民社版,1981年)中这样解释的:公民馆是根据社会教育法,由市、町、村设置的社会教育设施。为当地居民实施适应实际生活的有关教育、学术、文化等各种事业的设施。目的是提高居民的修养,增进健康,纯化情操,振兴文化生活,提高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3.
近代日本的一些女教育家们参与或独立创办女子学校,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实施各具特色的教育方针,为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日本女子教育史乃至日本教育史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本文将从教育思想和理念、学校的影响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来说明这些女教育家及其女子学校在近代日本女子教育史上的地位及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女性与教育的互动作用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1890年10月30日发布的教育敕语是日本明治政权表达自己教育理念的经典之作。其历史地位与关联度之高,在近代日本的诸多文件中是罕见其匹的。诚如著名日本思想史学者王家骅所说:"《教育敕语》的影响不仅在教育方面,而是涉及了日本政府的全部思想文化政策,影响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成为日本天皇制国家的观念支柱之一。"①所以关于教育敕语形成过程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日本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一轮教育改革,将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急剧变化作为今后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发表的《关于展望21 世纪的我国教育》咨询报告中明确指出:"战后我国经济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回顾过去,在今天这样的一个变化飞快、前途未卜的时代里,培养富有个性与创造性,具有生存能力的人就显得非常必要。所谓生存能力,就是指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等全面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中央教育审议会指出:"当今社会强烈要求实施国际理解教育、信息教育和环境教育等,但是这些教育都是和每个教学科目内容相关的教育。从这一观点出发,可以说非常有必要推进跨领域的、综合性的指导。因此建议通过精简一些教学科目的教  相似文献   

6.
外国留学生是日本开展公共外交的重要对象群体,服务于日本不同时期的国家战略。上世纪80年代之前,作为对传统外交方式的修正,日本通过教育援助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招收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以树立本国的正面形象。80年代之后,日本先后实施了"10万留学生计划"和"30万留学生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服务于日本国家形象的构建,前者突出日本为国际作知识贡献,后者试图构建日本作为"亚洲门户"、"亚洲知识中心"的国家形象。日本的公共外交措施涵盖了留学生入学前、在校期间和归国后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IT立国"战略是日本"科技立国"战略在推动具体产业发展方面的集中体现。在多重压力促动下,日本大力推进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化社会建设为核心的IT立国战略,并不断发展和完善该战略框架。在实施IT立国战略过程中,日本注重从顶层设计、基础设施、社会应用、人才建设等多方面大力推进,并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水平、信息社会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借鉴日本的经验,中国在发展信息技术及相关产业时,应当形成循序渐进的战略体系,实现创新单元之间的分工与配合,并注重将信息技术发展战略与其他战略,特别是标准国际化战略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8.
个性的张扬——日本音乐创作教学个性培养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明治时期引进近代学校制度以来,日本的教育在"机会均等"的指导思想指引下,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同时也暴露出死板僵化的弊端,以死记硬背为中心,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缺乏创造力,没有个性的模式化人才。在音乐方面,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欧洲音乐中心"音乐教育局面,从教师的培养到课堂教学都呈现出"均同"的现象,即全国上下使用相同的音乐教材,采用相同的授课模式,学生的音乐水平基本上在同一个层面,这样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教育中存在这一的问题,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以个性化为基本价值指向,以促进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第三次教育改革"。其中"重视个性的原则"是第三次教改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针对日本教育根深蒂固的弊病--划一性、僵硬性、封闭性等提出来的。同时,针对音乐教育中的"均同"形象,日本教育界大胆进行革新,逐步向"以人为本""个性培养"的方向发展。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日本音乐教育曾先后进行过几次大的变革,其中的音乐创作教学最为引人注目,它在培养学生良好个性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社会教育经历了以科技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学校教育依属阶段、以职业技能拓展为主要形式的发展阶段以及以终身学习为愿景的社会教育完善阶段的发展历程,总结出了完善以企业内部培训为平台的社会教育发展模式、形成以“学社融合”的社会教育发展模式、完善的社会教育学科研究以及注重民生为本的教育模式。总结日本的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对中国的社区教育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日本教育法律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是日本教育法治化的时代,尤其是自二战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对教育立法的重视,日本新的教育法律、法规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观其全貌,它们基本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育法律体系是二战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所采取的重大举措之一,其目的在于使教育走上法治化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日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1.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功能定位清晰、层次结构完善、纵横交错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各类高等职业学校对应社会不同的职业需求,实施多元化职能分工,凸显了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的办学特色,无论是在专业课程设置,还是在培养目标上都构成了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综合化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战后日本旅游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经过50多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并存的体系。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旅游教育,使当前日本旅游教育呈现为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其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科学、信息、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因素。高校历来被视为直接为社会培养多类专业人材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圣地,所以日本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的教育,包括体育教育,为了解日本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优势和特点,借鉴日本的经验,补充和完善我国高校体育教育,试对中日高校体育教育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4.
日本PTA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教育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外界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的参与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具有其他因素不可替代的地位。学校和家长如何密切合作、形成教育的最大合力,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开展家校合作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研究和学校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从理想的角度看,教师希望能与家长有良好的合作以提高教育质量,而家长也渴望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以让孩子成"龙"成"凤"。因此,寻求一种有效的家校合作形式成为探索现代教育的一条出路。日本的PTA就是家庭和学校合作进行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试对日本的PTA进行分析,以期从中找出可供我国开展家校合作借鉴的经验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史,以研究范式为划分标准,大致分为"翻译教育学""日本教育学""战后教育学"及"冷战后教育学"四个阶段。但纵观整个日本教育学的研究进程,研究范式的因袭与转换反映了日本教育学研究的一种思考动向,即"批判性"思维。这种思维,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教育学研究的继承性,另一方面却也推动了日本本土教育学的构建历程,使得日本教育学脱离了"欧-亚"二元对立的范式陷阱,开始走上独立教育学的构建之旅。  相似文献   

16.
战后初期,在民主化教育体制建立、战前封闭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反思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位认识变化的影响下,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走上了开放型的发展道路.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整编旧制师范学校、在旧制帝国大学创设教育学部以及在一般大学开设教师培养课程.研究战后初期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措施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对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中教师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泽柳政太郎是日本明治与大正时期新教育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实际教育学"思想的倡导者。他的"实际教育学"思想主要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现象以及与教育关系最为密切的教育问题。泽柳政太郎的"实际教育学"思想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在日本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是日本教育学研究史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8.
明治时期的日本教育经历了一个由欧化主义到传统主义再到国家主义,各种教育理念相互冲突、相互交融的发展演变过程。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以"忠孝"为核心的教育理念的基本确立。教育思想转变的过程也是国内政治思潮发展变化的真实写照。通过分析日本明治时期各个阶段教育理念及其在不同教育理念下所制定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剖析了日本由传统国家向近代国家转变过程中传统与近代、东方与西方思想文化冲突及其融合的过程,以及各种思想与政治力量相互结合对日本近代走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日俄战争胜利后,攫取了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一切权益,同时开始了殖民统治。为了巩固殖民地的统治,使"关东州"彻底成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根据地,殖民地当局开设了较为完善的从小学到大学的殖民主义教育机构。为了达到侵略中国和对中国人进行殖民统治的目的,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汉语教育的制度,鼓励学习汉语的政策,并在各个学校设置了汉语课程,其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不借助翻译与被殖民者进行交流,对殖民地人民进行统治。通过剖析殖民当局对日本人进行汉语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从本质上认清日本帝国主义企图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全球化、开放化的时代,为提升国家竞争力,各国都将教育改革作为自己的重要课题。自上世纪80年代起,欧美先进国家便相继开始推动教育改革。我国与日本也不断地提出教育改革的措施,思考如何在信息快速增长、国际化与科技化的生活需求下,重新定位学校的教育系统,尤其在课程改革上更是不遗余力。本文探讨日本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综合学习时间”的意义,期待能对我国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