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概念 ,也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课题。在中国古代 ,历代王朝对其称谓虽不尽相同 ,但均视其为官吏之楷模 ,倍加褒扬。此种偶像式宣传成为封建统治者澄清吏治 ,维持君主专制的重要手段。迄今为止 ,对如何批判继承与利用这一传统政治文化资源可谓见仁见智。其实 ,“清官”的内涵颇为复杂 ,学术界对其特征虽不乏一定论述 ,但仍有进一步解读之必要。本文拟从价值理念、思想品格、行为特征、历史命运四方面对此略陈管见。一、价值理念 :国家理想与个人理想共存“清官”一词并非古已有之 ,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相似文献   

2.
9月30日,求是杂志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课题组召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思想、新认识”座谈会,徐崇温、薛汉伟、许耀桐、刘水平、严书翰、萧贵毓、范峻峰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言。与会者围绕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中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方面的创新进行了研究讨论。现综述如下:一、“七一”讲话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着重点与会者认为,江泽民“七一”讲话讲初级阶段理论时,是要把初级阶段理论和共产主义目标联系起来,是要回答我们如何把理想信念和当前的政策统一起来,坚持党的宗旨,我们的方向在哪里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苏星 《求是》1997,(15)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重新强调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且说,之所以有必要重新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  相似文献   

4.
同任何理论的提出都有其思想来源一样,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也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本文试图从马克思提出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和列宁提出的一国革命胜利理论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想来源,论证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克思主义跨越阶段理论的发展和运用。 一、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 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指落后国家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阶段而直接跨进社会主义。这一理论,是马克思经过研究19世纪70年代俄国农村公社的命运之后提出的。  相似文献   

5.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再认识戴文礼党的十五大不只是重提初级阶段理论,而是大大深化了对初级阶段问题的认识,丰富、发展了原有的初级阶段理论。其中主要有:1、指出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2、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非初级阶段在经济、政治体制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过渡时期的问题,虽然是过去的历史,但又同今天现实紧密地联系着。重新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提高我们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是很有必要的。 一、我国过渡时期的特殊性 关于过渡时期问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从此,“过渡时期”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作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总理论的重要的、基础的组成部分,其酝酿、提出和初步形成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党建国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了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的拨乱反正,纠正了长期支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左”的指导思想,废弃了那种认为我国现阶段仍然是过渡时期的错误论断,为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开辟了道路。全会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  相似文献   

8.
《湖南党史月刊》1987年11期发表评论员文章《用“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时期党史研究》,指出:民主革命时期,党之所以取得胜利,就在于一切方针、政策、路线的基点建立在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的正确认识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同样需要对国情的正确认识。长期以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忽视了经济建设和发展生  相似文献   

9.
10.
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是我们党对中国国情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初级阶段理论”植根于历史必然性之中。纵现我们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共产党人从建党之日始,就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始终不渝、坚韧不拔地探索和选择具有“东方特色”的中国社会的发展道路。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冲突中,中国共产党人洞察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选择了前者而摈弃了后者。这是一次伟大的决定性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求是》1998,(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党的十五大报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问题上又有新的建树,这是我们党创造性地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问题的新的理论成果。毫无疑问,认真学习和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定不移地执行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坚持党的基本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报告,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突出加以强调和阐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当前,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进一步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理论。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3.
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严峻国情和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独特历史,的确给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增添了许多的麻烦,但是只要我们认清所处的发展位置,找准前进的道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业就一定能够完成。 当代中国究竟处于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呢?我们经过多年的探索,先后提出了三个关于发展阶段的理论,并相应提出了三条基本路线,在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才找到了正确的答案。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重申,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从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出发,从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出发。当前,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已经成为把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引向深入的关键所在。 (一) 正确认识一个国家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情),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正确地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和摸索创立的,它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对于我国包括伦理道德理论和教育在内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必将给予很大的冲击和促进,对我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体系,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问题,因此,对这一研究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怎么肯定都不为过。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重新审视这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研究的过程,对这场研究本身做一些整理和总结,是坚定历史方位、全面深化改革,迈向更高阶段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一些同志的头脑里已开始淡化,有的同志甚至怀疑在新世纪里,这一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还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显然,这些认识是不正确的。其所以产生,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同志没有深刻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其地位和作用,以及对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为了批判德国工人党哥达纲领草案的机会主义观点,马克思于1875年4~5月撰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两阶段论,即共产主义社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性质的确定,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前提。初级阶段是过程的确定,是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程度,表明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仍将处于不完备、不成熟的阶段。科学理解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是正确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三大在理论上政治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从国情出发,深刻地阐明和论证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来考察“一国两制”构想,既有助于我们加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意义的认识,又能深化对用“一国两制”构想实现国家统一的必然性和可行性的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三大报告强调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并且指出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和制定及执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的根本依据。那么,这个社会  相似文献   

20.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的产物。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大二公、一平二调、“穷过渡”等特点,都是“左”倾思想泛滥的结果。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体制,超越了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并由此导致了农村发展的徘徊和停滞。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失误。反思人民公社的发生过程及“左”倾思想形成的条件,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推进,仍有一定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