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居继清  周青鹏 《理论探讨》2005,1(5):135-137
任何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实践活动都是在执政观的指导下进行的,任何一个执政党要长期执好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执政观。中国共产党的科学执政观主要包含发展观、群众观、法制观、政绩观、权力观、廉政观和学习观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按照科学执政的要求,改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还把"坚持科学执政"写入党的十七大修改的新党章.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深刻总结世界政党和我们党自身执政的经验教训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就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我们党坚持科学执政,必须尊重和符合客观规律,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科学的制度作保障、科学的方法来施政.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观的科学阐释.它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规律的新认识,凸现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新思考,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主体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观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执政观辨识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总体而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执政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执政能力大为增强。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执政观还存在某些片面认识。廉洁无私的片面认识。廉洁无私是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和人民对领导干部监督的重点。自古以来清官就深受人民拥戴,清官的"过错"  相似文献   

5.
李兴华 《理论探索》2005,(5):133-134
制度是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目标的根本保障。科学执政的制度要求包括坚持科学的指导思想、大力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等,民主执政的制度要求包括大力推进民主建设的制度化等,依法执政的制度要求是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论应坚持历史与逻辑、共性与个性、价值与事实相统一。包括加强对中共执政经验和中共执政史的研究,善于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政治文化中吸取营养,借鉴国外其他政党治国理政的有益做法,重视对苏共失败原因研究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执政规律、执政制度和执政效率为要素构建科学执政系统,目的在于从哲学系统范畴意境下,研究科学执政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深入研究科学执政寻求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对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新世纪党的执政地位的政治合法性的时代诉求。以合法性的视角看待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必要对执政方式与执政合法性关系进行分析,以及对传统执政方式合法性进行分析,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党在新时期执政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执政、科学执政,积累了丰富的局部执政经验。党领导民主选举运动,通过民主、合法的途径进入政权系统;党制定并实施了“三三制”原则,增强与扩大了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党提出建议并通过政权系统实施了兼顾各抗日阶级利益的经济和文化政策,增强了根据地内部的凝聚力;党规范了党组织与政权系统的关系和政权系统内部的运行机制,按照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改进和完善了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来丽梅 《求知》2006,(2):12-1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要“增强执政意识、提高执政能力”。我们应该深刻领会这个要求的内涵和意义。我们党之所以强调增强党的执政意识问题,是因为党执政的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就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强化执政意识,增强提高执政本领的自觉性。如果执政意识不正确或不牢固。执政党及其党员干部就不可能自觉地学习执政本领,就不能经受住执政的各种考验,如果这样的话,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2.
方建敏 《学理论》2009,(9):46-49
“以人为本”是一个很简约的概念,在不同的语境下可以做不同的理解。作为执政理念的以人为本,是对中国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就是为了人民又依靠人民,坚持人类、群体、个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就是要以人的需要为本,通过满足人的基本需求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把握执政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磊 《理论探讨》2003,(6):111-1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把握好着力点:一要立足前提,强化全体党员干部的执政意识;二要抓好关键,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三要突出重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机制。只有如此,才能把执政能力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如何在实践中以此为指导,构建科学的党建观和组织观,是党的建设在新时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对科学执政规律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努力地探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执政规律,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构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价值体系,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价值观,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具有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之源,主要有两方面:从理论角度看,其发源于马克思晚年唯物史观的新发现,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理论依据,为无产阶级执政党揭示了执政包容性的主题、主旨、基本原则以及历史和现实条件;从实践角度看,可以追寻到列宁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实践,它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包容性思想的现实源头。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实践,采取间接过渡的形式、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引入市场关系、利用资本主义等治国理政的方略,既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也促使无产阶级执政党执政的方略、理念、路径、视野更加体现出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广大党员干部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历史使命,必须树立科学观和创新观。必须用科学知识充实、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必须树立创新观,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工作,将创新比喻成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围绕创新引领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明确将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因此,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观对于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尤其是其经济思想,进一步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伟 《理论与改革》2020,(2):150-159
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为此,要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嵌入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的制度框架之中,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统一起来,把“为人民执政”和“靠人民执政”有机统一起来。其前提是澄清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知行合一的前提下不失时机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张传平 《理论探讨》2007,1(1):13-15
科学的国情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内在根据,独特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独特性: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单纯地从逻辑概念出发进行逻辑推演体系。依据实践发展和时代主题的变迁,科学地认识不断发展着的国情,是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