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政报》2008,(21):26-28
为扎实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工程任务,提升我省城乡绿化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意见》(赣发[2008]12号),特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2.
《江西政报》2008,(24):9-21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省绿化委《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3.
王智海 《群众》2008,(9):58-59
“心态浮躁,追名逐利,一事当前,总是算计个人得失,习惯于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脱离实际,劳民伤财”,这是胡锦涛总书记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浮躁之气的深刻剖析和严厉斥责。古人云:“心浮则气躁,气躁则神难凝。”领导干部浮躁之气是作风建设的大敌,是干事创业的大忌,如不高度重视、彻底摒弃,必将败坏党风政风、损害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4.
针对“政绩工程”肆意蔓延的形势,重庆市铜梁县对盲目举债和债务恶性循环的乡镇将实施责任追究,并建立乡镇主要领导离(退)任审计等制度,以堵住债务“漏洞”,同时规定,对违反程序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的乡镇,视同违纪,予以严处(据6月26日《珠江晚报》)。笔者认为,如此制度创新,消除了那种对“政绩工程”只喊不打的固有倾向,有利于遏制“政绩工程”蔓延的不良势头。  相似文献   

5.
政绩,在当今中国似乎变成了一个贬义词,比如“政绩工程”几乎可以和“面子工程”或“劳民伤财”划等号。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所谓政绩,就是领导干部施政的成绩。对官员要求政绩,和对学生要求成绩、对员工要求业绩是完全一样的。不能因为考试制度不合理而导致学生把出成绩和考高分划等号就说学生不应该出成绩。同样地,不能因为有些领导干部把“政绩”经念歪了就说不能讲政绩。  相似文献   

6.
柳宗元《河间传》一文,近千年来,学者们都认为是影射宪宗的。如南宋著名学者胡寅提出,柳宗元作《河间传》,“托讽淫妇人有始无卒者以诋宪宗”①。此后,明代学者刘定之、方鹏等人,也都附和宣传胡说。时至今日,南京大学中文系卞孝萱教授又进一步指出:“屈原以‘美人’比楚君,柳宗元以‘淫妇人’‘诋宪宗’,手法相同。”②可见这种观点,从南宋开始,一直到现在,长期流行不衰,从未有人提出过异议,似乎已成定论,毋庸置疑了。其实,我们只要认真审视,不难发现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及逻辑上的漏洞。这也就是说,在《河间传》一文中,除…  相似文献   

7.
每到年终,对每一位领导者,上级领导常常会根据其一年的工作实绩,对他作出一番评价:是政绩突出,还是政绩平平;是政绩显著,还是政绩甚少。作为一个领导者,力图一年一个新政绩本无可厚非,但是怎么创政绩?创什么样的政绩?不同的领导者.有不同的创法。《中国青年报》曾登过一幅漫画,题目叫做《都是政绩》。这幅漫画有两图,图一是在一大片荒芜的土地上,插立着一块木牌,上书“1000亩”,右边一个身着官服的人指着这片土地眉飞色舞地说:“像这样的开发区,我们批了18个!”图二中的“他”说:“像这样的开而未发的开发区我们砍了18…  相似文献   

8.
陈黎明 《当代广西》2008,(24):34-34
“刚刚开始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时候,我们一度对‘城乡清洁工程’是有抵触的,认为妨碍了我们的牛意,是一种侵商扰民行为。”谈起对“城乡清洁工程”的最初印象,胥显全毫不隐瞒自己的看法,“原以为经过这样的整顿,我们的生意会很淡很萧条。谁知道,因为那些占道、乱摆放且无证经营的修理摊点被清理掉了,  相似文献   

9.
“泉州市开通‘中国泉州企业信息网’”“泉州市启动‘万家企业上网工程’”“泉州市举行‘网上产品博览会”’  相似文献   

10.
名节重几何     
电视连续剧《黑脸》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姜瑞峰,前不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不重利’可以,‘不重名’我做不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一个刚正不阿的纪检干部,为什么也会如此看重名节呢?这在那些“一不重名二不重利”者看来,确实有点“境界不高”。而我,恰恰就因姜瑞峰的“重名”,对这位“现代包公”平添几分敬意!现实生活中,常有一些政绩平平的“公仆”害怕“出名”,更有一些“平庸官”、“太平官”嫉妒别人“出名”。至于像姜瑞峰这样光明正大地去“重名”则是许多为官者十分忌讳的和不敢想像的事情。其实,不“重名”并非…  相似文献   

11.
该书所载范忠信、尤陈俊撰《那思陆先生与中国审判制度史研究》中介绍:“《清代州县衙门审判制度》一书,由‘绪论’、‘州县衙门’、‘刑事审判程序’、‘民事审判程序’和‘结论’等五章组成。其中,篇幅最大的是第三章‘刑事审判程序’,占全书篇幅的2/3有余。”  相似文献   

12.
《仁学》的三大层次 《仁学》是谭嗣同一生最重要、最著名的一部政治哲学著作。 《仁学》的命名意味着谭氏是以“仁”这一范畴为中心和起点来构架思辨系统的。 谭嗣同对“仁”做过多种诠解,但他在《仁学》自叙中,开宗明义的那段话,从总体上把握了《仁学》体系的三层涵义。 “‘仁’从二从人,相偶之义也。‘元’从二从儿,‘儿’古人字,是亦‘仁’也。 ‘无’,许说通‘元’为‘无’,是‘无’亦从二从人,亦‘仁’也。故言仁者不可不知元, 而其功用极于无。”(《谭嗣同全集》第289页,下引此书,只注页码。) 他将“仁”、“元”、“无”三个范畴联系起来看,是有其深意的。  相似文献   

13.
中式奢侈     
又有记者报道用了这样一个标题:《中国式奢侈:出差4天花8000元》,副标题是:《公务消费浪费严重仅公款吃喝一年就吞掉一个三峡工程》。其中谈到,所述奢侈之风在2007年被概括为一个新名词———“中国式奢侈”(标题内未加引号)。接着解释道:“舆论认为,这种‘中国式奢侈’就是‘花公款的奢侈’,因为花的是公款,所以出手出奇地大方。”[1]它的特色一是借用权力,二是为了“政绩”、“形像”,最大的特色在于大多“不会出事”。有些“不仅平安无事,而且很快高升”。[2]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总结行政浪费病因:一是行政权力运行透明度低;二是出现监督…  相似文献   

14.
刘锦春 《求索》2005,(3):189-191
一 文献中的旺火地方志、民俗志中有民国至清朝旺火习俗的记载: 《清源县志》“‘元旦’,先期换桃符,五鼓,各家烧柴于门,俗名‘旺火’。”① 《大同府志》“‘元旦’,垒炽炭于门,如浮屠状,名曰‘旺火’。”又“元夕前日起城市张灯结彩,垒旺火,郡城四大街尤盛。”② 《平阳府志》“‘元旦’,夙兴燔柏叶,或焚束薪,名曰‘兴旺火’。陈牲醴、果馐,祀神、祀先。”③ 《土默特旗志》“‘上元’,前后三日,各家聚石炭于门首,累(垒)作幢塔状燃之,通明竟夜,名曰‘旺火’。‘除夕’至‘元旦’,庭院亦各 炭,取其明也。”④ 《归绥县志》“‘除夕’,结灯…  相似文献   

15.
葛凤章  王跃 《两岸关系》2001,(11):54-56
朱德庸:“两岸在文化上没有任何障碍,同文同宗,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这次我和大陆的公司合作,觉得心里有一种‘明媒正娶’和‘名花有主’的感觉。” 刘若英:“我对朱德庸的《涩女郎》系列漫画看得爱不释手。平时还暗暗提醒自己,不要像这漫画里的女人一样,缺点一大堆。”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小康》2009,(11):8-8
“现代社会,无论是‘黄世仁’,还是‘白毛女’都在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而非样板戏《白毛女》里那种屈辱的方式进行着心照不宣的主动和被动。”  相似文献   

17.
“似乎在一夜之间,‘80后’一代集体变‘老’了。先是怀旧。他们唱着‘老男孩’,感叹消逝在记忆里穿着海魂衫皮凉鞋的夏天,怀念看过的连环画,还有那些年一起追过的女孩。再是叹老。一群在父母看来还是小孩的‘8。后’,在比自己更小的小孩面前大叹‘老了’‘心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  相似文献   

18.
“采纳百姓建议,本市将对无车牌、无行驶本、无驾驶本、遮挡车牌的‘三无一遮挡’摩托车实行‘断粮工程’,市公安部门和各大石油公司将采取联合行动,全市加油站统一对‘三无一遮挡’摩托车说‘不’,不再提供加油服务。”近日,北京市刑侦总队负责人对媒体表示。(8月14日《竞报》  相似文献   

19.
我们没啥嗜好,平时喜欢翻点报纸,无论中央级大报,还是芝麻点的小报,皆不拒之眼外。说实话,看了那么多的报纸,我心里一直纳闷,报纸上咱那么多“吃皇粮”的字眼?莫非咱们还活在尚有皇帝老儿的时代?这里仅举几例,让各位看官开开眼:“28人养一个‘吃皇粮’的”(《新华社每日电讯》、“确保全省公安机关‘吃皇粮’”(《人民公安报》)、“天下‘皇粮’食之者众”(《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20.
傅峥 《新东方》2004,(3):34-36
胡锦涛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那么,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全面准确地把握政绩观的科学内涵。要用政治的观点看待政绩,把“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