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0~1988年在新疆石河子等地进行绵羊寄生虫调查检获的食道口属线虫标本中,除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外,另发现一种食道口线虫。其感染率较高,为当地该属线虫的优势种。经对120条雌、雄虫标本鉴定,与文献记载的本属其他种皆不相同,故认为是一新种。定名为新疆食道口线虫,新种Oesophagostomumsinkiangesis,sp.nov。  相似文献   

2.
驱虫助长灵和虫克星对绵羊的增重效果比较试验王祥生(解放军农牧大学长春130062)张学礼孙利兰郝成鹤(黑龙江汤原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绵羊胃肠道寄生虫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我区因地势低洼,羊的胃肠线虫如捻转胃虫、钩虫、结节虫和鞭虫等感染十分普遍,致使...  相似文献   

3.
1986年元月,成都动物园从四川凉山州金阳县收购短尾猴(M·S·thibetana MilneEdwards)38只,在观察室隔离观察期间发病,3~5天后死亡14只,30天后又死亡2只。经临床观察、病理剖检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为针形结节虫(Oesophagostomum aculeatum linstow 1879)病。驱虫治疗后康复。 (一)临床症状及尸体剖检 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渴、腹泻,粪便带粘液。后期食欲废绝,稀便呈暗红色。尸体解剖,见小肠严重充血,结肠和盲肠粘膜层有许多水泡样暗红色结节,结节内充满黑红色粘稠液体,并卷曲一条乳白色线虫。用反复沉淀法检查肠内容物,未发现寄生虫。其它器官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在羊结节虫方面,Sing hed Chhabra,1965年作了温度对哥伦比亚结节虫Oesophago stomum Columbianum和微管结节虫O.venulosum自由生活阶段影响的混合研究,1970年Shanker研究了温度对哥伦比亚结节虫感染性幼虫存活的影响。这两种结节虫的地理分布很广,而甘肃结节虫O.kansuensis至今还只发现于我国的西北和西南等高寒地区,可见它对温度的感受性不同于其它结节虫。  相似文献   

5.
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孔繁瑶教授作序、蒋金书教授和邬捷研究员审校,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寄生虫学家蒋学良、周婉丽研究员主编的《四川畜禽寄生虫志》一书,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该书系以1982~1987年四川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并融合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有关四川省畜禽寄生虫调查研究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分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原虫、蛛形虫、昆虫 7 篇,记述了四川省猪、水牛、黄牛、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马、驴、骡、犬、猫、兔、鸡、鸭、鹅等16种畜禽的内外寄生虫共422种。其中建立的新种14种,国内新记…  相似文献   

6.
由我国著名的寄生虫学家孔繁瑶教授作序、蒋金书教授和邬捷研究员审校,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寄生虫学家蒋学良、周婉丽研究员主编的《四川畜禽寄生虫志》一书,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该书系以1982~1987年四川省畜禽寄生虫区系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并融合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有关四川省畜禽寄生虫调查研究资料编著而成。全书分线虫、吸虫、绦虫、棘头虫、原虫、蛛形虫、昆虫7篇,记述了四川省猪、水牛、黄牛、牦牛、犏牛、山羊、绵羊、马、驴、骡、犬、猫、兔、鸡、鸭、鹅等16种畜禽的内外寄生虫共422种。其中建立的新种14种,国内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张林 《中国兽医科学》2000,30(11):45-45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成立以来 ,家畜寄生虫病研究室的科技人员在 5 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 ,长期深入牧区、深入畜群 ,对西北 5省区为主的全国主要牧区进行了畜禽寄生虫区系分布调查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 ,发现了一些新种和新记录 ,收集了大量寄生虫标本 ,进而建立了寄生虫标本室 ,并使其不断扩充和发展。目前 ,我所寄生虫标本室收藏、保存的畜禽体内外寄生虫标本有线虫、吸虫、绦虫、蜘蛛昆虫等 6门、9纲、2 1目、82科、116属、396种 ,包括新定种许氏细颈线虫、青海毛圆线虫、高寒夏伯特线虫 ,国内首次发现的舒氏似黄鼠线虫、阿尔泰同刺…  相似文献   

8.
一起虫克星驱虫致羊中毒虫克星是通过微生物发酵、提纯等工艺生产的一种抗生素类驱虫剂,驱虫谱极广,对畜禽的几乎所有线虫、外寄生虫及节肢动物都有驱杀作用,是目前效果最佳的广谱抗寄生虫药,以其独特的机理和杀虫作用在全国迅速得到了推广。虫克星引起的绵羊中毒报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应用方便,防治效果好、安全而且经济效益显著的驱杀内外寄生虫的方法,笔者在青海省果洛州玛沁、达日两县进行了不同时间使用阿维菌素防治绵羊内外寄生虫病的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驱虫药物 阿维菌素片,每片含有效成分5mg ,由桂林集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70 70 1。1.2 试验动物 试验绵羊为果洛州玛沁县拉加乡、达日县窝赛乡牧户自然放牧的藏系绵羊。选内外寄生虫感染严重,寄生虫种和各虫种感染强度相近,饲养管理条件基本相同的绵羊群,共计92 3只。对各试验羊群中的周岁羊打耳号、称重,检查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1.3 试…  相似文献   

10.
利用某些虫种在宿主体内带虫期具有显著差异的这一生物学特性,从绵羊巴贝虫和一种大型巴贝虫的混合种感染羊体,分离出1株绵羊巴贝虫单一种;同时对该种在除脾山羊、除脾绵羊、未除脾绵羊和感染后再除脾绵羊体内的繁殖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山羊对该种不敏感,只是处于带虫水平;绵羊巴贝虫在未除脾绵羊体内亦不能大量繁殖,染虫率最高为0.80%,临床上只有轻微的体温反应和贫血;在除脾绵羊体内该种能达到较高的繁殖水平,试验羊最高染虫率达12.54%,临床上出现明显的体温反应、贫血和消瘦。在红细胞内圆环形虫体大多靠边是该种的特征之一,圆环形和单梨籽形虫体约占总数的80.00%,双梨籽形虫体不超过10.00%。  相似文献   

11.
寄生蠕虫标本的收集和虫种鉴定,是寄生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效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科研、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掌握寄生蠕虫标本的收集和保存方法十分重要。1蠕虫的采集收集动物体内的寄生蠕虫有3种途径:一为给动物投以驱虫药后排出虫体;...  相似文献   

12.
格氏球形体〔Globidium gilruthi (Chatton,1910)〕是一种原虫。Macke(1893)首先在绵羊皱胃壁上发现有一种元形的包囊,并认为隶于簇虫类。Moussu和Marotel(1902)亦观察到这种包囊。Gilruth(1910)对这种包囊作了观察和描述,同年Chatton则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指出包囊分布于皱胃的前部,成熟阶段呈球形,直径为5~6毫米,内含大量长10微米、宽1.3微米的子孢子,并予定名。此后有关该虫寄生于绵羊、山羊的报告逐渐增  相似文献   

13.
采用自动照相机进行寄生虫标本显微摄影的探讨惠禹(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畜牧兽医中心741500)寄生虫标本显微摄影,在寄生虫调查、防治、科研和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特别在虫种分类鉴定、资料收集保存和交流、教学培训等方面,具有直观、方便、实用等特点。然而...  相似文献   

14.
1984年5月17日,我们在所内剖检一只人工感染贝氏莫尼茨绦虫(Moniezia benedeni)的羔羊时,偶然发现了一条与其它正常贝氏莫尼茨绦虫混合寄生的畸形绦虫。制成染色标本后,经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并参阅文献资料,确认这条绦虫为畸形贝氏莫尼茨绦虫。标本保存于本所寄生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5.
Taylor等(1976)的研究证明,用同种血吸虫辐照尾蚴或辐照童虫免疫接种绵羊,可使其对梅氏血吸虫(S.mat-theei)产生抵抗力。该作者等1979年用同种辐照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证明后者对牛血吸虫(S.bovis)也能产生抵抗力。Bick-le等(1979)应用同种和异种辐照致弱童虫免疫绵羊对抗梅氏血吸虫和牛血吸虫进一步作了试验观察。但直到1985年James等才首先应用冷冻辐照致弱童虫苗免疫接种绵羊预防牛血吸虫。关于绵羊日本血吸虫病方面,尚未见到有关免疫预防的报道。绵羊是日本血吸虫的易感动物之一。在我国人畜共患血吸虫病的传播方面,绵羊具有一定的重要性。为了应用日本血吸虫冷冻童虫苗进行家畜血吸  相似文献   

16.
解剖绵羊 69只 ,在 5 4只绵羊体检获寄生虫 2 4种 ,其中吸虫 6种 ,绦虫 (包括绦虫蚴 ) 6种 ,线虫 8种 ,羊狂蝇 1种 ,以及硬蜱、疥螨和球虫。当地的优势种是捻转血矛线虫、羊仰口线虫、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粗纹食道口线虫、蛇形毛圆线虫、绵羊毛首线虫、肝片形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羊狂蝇幼虫。腔阔盘吸虫、棘球蚴、丝状网尾线虫、硬蜱和疥螨为双城市首见虫种。丝状网尾线虫是黑龙江省绵羊寄生虫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17.
20 0 0年 10月 ,笔者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养殖场鹅的腺胃中发现大量白色针状虫体 ,经甘油乳酸透明 ,光镜下观察 ,鉴定为钩状棘结线虫 (Echinurauncinata)。该虫种在我国鹅体内发现为国内宿主新记录。1 虫体的寄生部位及局部组织学变化该虫体寄生于鹅的腺胃壁深层 ,在胃壁形成结节 ,最大结节直径达 15mm。感染严重者结节分布于整个胃壁或成链状分布于肌胃和腺胃交界处或腺胃与食道交界处。每个结节内有数条或十几条虫体 ,使黏膜发生溃疡、坏死。有的多个结节连接成环状 ,使食道远端狭窄或阻塞。结节直达黏膜下层 ,虫体周围…  相似文献   

18.
将采自甘肃省宁县湘乐镇柏树底村自然感染绵羊的含虫血,用液氮保藏,带回实验室后解冻,经颈部皮下以50mL分别接种未除脾绵羊1只,除脾山羊1只。用采自疫区羊体的半饱血若虫和成虫(后经鉴定系森林革蜱和长角血蜱)、饱血若虫(在实验室蜕化为成虫,系长角血蜱)、森林革蜱次代幼虫,各自分别叮咬感染1只未除脾绵羊。结果含虫血接种的绵羊和山羊均被感染,在血液涂片中观察到了两种巴贝斯虫,一种是大型的巴贝斯虫未定种,另一种是小型的绵羊巴贝斯虫,潜伏期为9~11d。蜱叮咬的羊只均未感染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华双腔吸虫(Dirocoelium chinesis Tang et Tang,1978)隶属于双腔科(Dicrocoelidae)双腔属(Dicrocoelium)。前作者报道该虫体寄生在牛羊的肝脏。但在狍体肝脏内寄生本虫种,尚为国内首次发现,野生狍为新宿主。标本保存在内蒙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 (一)虫体发现经过和自然条件 1.发现经过:1982年至1984年3月,我们对大兴安岭野生动物寄生虫调查,  相似文献   

20.
1983年余杭县畜禽寄生虫调查中,经过虫体标本压片染色鉴定,在猪、鸡体内虫体标本中各发现1种罕见的棘口科吸虫,现报道如下。 (一)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该虫在日本、朝鲜等地曾有报道,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发现于人体和犬体。国内见于福建、上海等省市;浙江农科院1982年在平湖县的黄鼠狼体内检到此虫;1983年,我们首次在余杭县1只猪肠道内检获此虫(见图之1)。 虫体长叶形,体长8.2~9.3mm,宽1.2~1.3mm。头领小,其宽度0.40~0.41mm,头棘27枚,前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