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玄论战的主旋律、插曲及其当代回响(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正是洞察到张君劢论点中的这些缺陷,科学派当即对其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驳.针对张君劢鼓吹孔孟朱王注重内心修养形成的精神文明以及把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对立起来的观点,丁文江径直反诘道:"懒惰的人,不细心研究历史实际,不肯睁开眼睛看看所谓‘精神文明'究竟在什么地方,不肯想想世上可有单靠内心修养造成的‘精神文明';他们不肯承认所谓‘经济史观',也还罢了,难道他们也忘记了那‘衣食足而后知礼节,仓廪实而后知荣辱'的老话吗?"[52]针对张君劢的寡均贫安说,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现在寡到什么程度,贫到什么田地,君劢研究过没有?那一年北方遭旱灾,没有饭吃的人有二千万人:卖儿女的也有,吃人肉的也有.  相似文献   

2.
吴方 《瞭望》1984,(38)
夜读《李清照集》,这位以婉约著称的女词人,竟也有慷慨激烈的时候。如《夏日绝句》云:“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气贯长虹的二十个字,即令是男中豪杰,也大可掷笔了。  相似文献   

3.
史飞翔 《各界》2013,(12):86-86
今天提起鲁迅,人们往往将他想象成一个拿着匕首和投枪的战士,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天天跟人打笔仗的作家,一个至死也不肯宽容的世故老人其实并不尽然,除了“金刚怒目”,鲁迅也有“菩萨低眉”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高宇 《党政论坛》2009,(14):44-44
今天日本的国家形象像一个五花八门的万花简,难于合并成一个整体。既有经济大国、对外援助大国、环保国家、发达国家一员这些光环,又背着沉重的历史问题的包袱、难于脱离美国的战车、难于发挥政治影响的暗影。既有花道、茶道、剑通、柔道、武士道、日剧、动漫文化、流行音乐这些令外国人动心的传统和现代文化现象,也有不肯承担战争责任的国民右倾化思潮,更有不肯向日章旗和《君之代》低头的国民内部对抗。  相似文献   

5.
乘车三感     
韦顺 《瞭望》1986,(12)
清晨,在公共汽车上,售票员请一位年轻人出示月票,竟被对方蛮横地拒绝了。 车到终点,那位乘客也不肯出示月票。 这时,乘坐这辆车上班的副市  相似文献   

6.
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如同留不住的明媚春光,令人们感慨有年。给雷锋上个“长住户口”的呼声也有了好长时间。其实派出所管户籍的同志何尝又没有如此强烈的愿望?无奈思想教育上的不平等,行为约束方面的不一致,即使落了户口,人心也难免见异思迁,不肯长住。 话出此言,不敢无的放矢。雷锋精神的实质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时时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负有教育、倡导和鼓  相似文献   

7.
身为文人,很少有完全不关心名声的。鄙视名声,在未出名者固然难免酸葡萄之讥,在已出名者也未尝没有得了便宜卖乖之嫌。他也许是用俯视名声的姿态,表示自己站得比名声更高;真让他放弃,重旧默默无闻,他就不肯了。名声代表作品在读者中的命运,一个人既要发表作品,对之当然不能无动于衷。 诚然,也有这样的情况:天才被埋没,未得到应有的名声,或者被误解,在名满天下的同时也遭到  相似文献   

8.
五品看人     
微言 《党政论坛》2014,(24):49-49
第一品:认错 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相似文献   

9.
瞭望哨     
《瞭望》1992,(2)
由于职业关系,有机会经常读各类总结材料。天长日久,发现总结也有两种不同的类型。 一类,实实在在,使人一目了然。另一类,又长又空,使人不得要领。这后一类,开头一般要罗列一长串“在……之下”;序幕一层又一层;好不容易进入正文,又不肯直述其实事,必定动员各种空话套话以“烘云托月”。这类总结,  相似文献   

10.
刘仰东 《党政论坛》2010,(22):22-22
粱漱溟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观点、作为、举止,甚至照片,都能给人以“特立独行”的印象。他在自我评价时,也把“不肯苟同于人”视为自己历来的两点长处之一。  相似文献   

11.
舒立 《瞭望》1985,(20)
一家门面既小,设备也差,又是属于“小集体”的小厂,却有着奇特的魅力:全厂一百多名青年,一个个“铁了心要在这儿干下去”,纵然有机会转到国营厂,也说啥不肯离开;相反,不少国营厂的工人、技术员想往这儿调的倒大有人在! 这个小厂,就是坐落在西安市北郊的太华车辆机械修造厂。 太华厂的这种奇特魅力,来自一个奇特的人。  相似文献   

12.
秘方纵横谈     
秘方本指一类药方。它之所以秘,是因为中国旧时不少东西都是师徒或父子相传,秘不示人,所以显得神秘。秘方中确有不少好东西,以之攻病,见了效验,人们就更视为奇珍了。 有求秘方治病的,便也有造假秘方以牟利的。这种现象不仅限于医学,推而广之,以至写诗作文,发财致富,安邦定国,都有人兜售秘方。总之需要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目标的事情,都有秘方供应,似乎一用之下,使可马上成功。 假秘方兜售者之所以为数甚多,是因为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不肯立志用功,总想走捷径:恨不得赚大钱  相似文献   

13.
见微而知著     
陈蕃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著名官员。相传在陈蕃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到陈蕃的住处看了一眼,见屋里又脏又乱,院子里更是龌龊不堪,心中不快,问陈蕃道:‘年轻人,难道即使家里来了长辈和贵宾,你也不肯把房间院落打扫一下吗?’陈蕃不  相似文献   

14.
永久预防     
医疗卫生应当以预防为主。这话说了几十年,但平常谁也听不大进——“好好的,没病没灾,‘预’什么‘防’啊,没事招点病来。”这是有些老百姓的想法。真到起不来床,也只想到进医院,打针、吃药,再不肯回过头来想想,要是早预防,不就没这一出了吗?有些当官的想法又不太一样,他们重政绩:治病,治好一个就  相似文献   

15.
人生在世,如果计较的东西太多,名利地位,金钱美色,样样都不肯放手,那就会如牛负重,活得很累;反之,什么都不计较,什么都马马虎虎,那也未免太对不起自己,活得没啥意思。聪明的人,有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有个星期天,工人黄青到农贸市场买鸡蛋,遇到一位卖鸡蛋的农民。黄青问:“多少钱一个?”“二角五。”卖蛋人答。“还点价行吗?”“少一分也不卖。”黄青还价不成,气上心头,说道:“瞧你卖的多便宜,怎么不卖三角!”“三角又怎样,一个愿买,一个愿卖!”卖蛋人顶着劲上,毫不相让。黄青来了火:“谁稀罕你的臭鸡蛋!……”就这样,买卖双方吵吵嚷嚷,谁也不肯让谁,掀起了一场买蛋的风波。  相似文献   

17.
满清王朝的覆灭和辛亥革命的爆发,留给后人最为重要的历史教训,应该是当事各方都以契约平等、宪政共和的理性态度和开放思维,积极主动地寻求化解社会冲突的妥协方案。只要有一方不肯妥协,就无法改革,社会矛盾就可能以暴力革命的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有一则寓言很有意思,有一天,一只蝎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到对岸去,可是蝎子不会游泳,就向青蛙求助,请青蛙将自己背过河去,青蛙执意不肯,说:"假如游到河中间,你蜇我一下,我不就没命了吗?"蝎子说:"是啊,那我自己不也没命了吗?"青蛙一想,有道理,蝎子他再狠毒,还不至于狠毒到害人又害己的地步吧,他也总得要命吧.就这样,青蛙驮着蝎子向对岸游去,就在游到河中间的时候,青蛙觉得自己脖子上被重重地蜇了一下,……在和蝎子一起沉到河底之前,青蛙问蝎子:"你怎么……"蝎子说:"我实在是忍不住了."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是要保护它得以生存的环境和空间,拆旧建新是最不可取的这几年热了"申遗"。世界级的、国家级的、省市级的,上上下下,都在搞。据说,一些省市为了争夺某个项目的归属权,甚至打起了口水战,有点旧时代跑马圈地的意思。这也表明,大家都晓得这件事的分量,不肯小觑。所谓"申遗",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称。  相似文献   

20.
我和傅斯年有过一段不算泛泛的来往。1946年在南京时经常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去读书。在二楼他宽敞爽亮的书房里无拘束的活动,还听他发反共谬论。“苏联”两个字他从不肯出口,硬是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