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4年,范鸿泰为了推动越南革命,在广州沙面投弹谋炸法国驻越南总督麦林,不幸壮烈牺牲。当时我国人民和广东革命政府不顾英、法帝国主义干涉,坚决保护越南革命志士和支持越南革命斗争。今天矗立在黄花岗公园内的范鸿泰烈士墓,就是当年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象征。尽管越南当局今天背信弃义地破坏中越友谊。但范鸿泰烈士的英雄事迹,以及我国人民当年支援越南革命的史实,是可歌可泣的,将为后人世代所传颂,本文所阐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2.
黄铮 《东南亚纵横》2013,(12):13-18
在胡志明领导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中国广西靖西县是越南革命的后方基地。胡志明和他的战友曾长期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靖西县也留下了不少胡志明革命活动遗址。这些遗址和相关史事反映了中越两国人民在共同斗争中相互支持、情同一家的亲密关系,见证了中越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及胡志明主席与中NJ,,-民的深厚感情。靖西人民已经和正在对这些革命遗址进行妥善的保护和积极的利用,使其在对中越两国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中越友谊传统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越南华侨黄景南与孙中山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素菡 《东南亚》2009,(2):60-64
黄景南是清末民初时期越南爱国华侨,也是越南华侨中积极参加孙中山革命第一人。本文主要论述了黄景南在组织上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组织,在经济上倾其一生积蓄为革命筹集经费,以及辛亥革命后仍然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救国活动的人生经历。可以说,黄景南的一生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东南亚纵横》2014,(12):62-63
正2014年11月是越南胡志明主席到中国进行革命活动90周年。2014年10月28日上午,广西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黄铮研究员接受了越南之声广播电台驻北京记者站站长何孟胜的电话采访,回答了他提出的四个问题。以下是访谈内容的记录。何孟胜:您如何评价阮爱国即胡志明首次到中国进行革命活动90周年这一事件的意义?黄铮:1924年11月11日,阮爱国即胡志明从苏联莫斯科来到中国广州。这是胡志明到中国进行革命  相似文献   

5.
古巴革命以来的对外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革命胜利后至今,其外交政策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从1959年革命胜利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古巴奉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加强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兄弟般的友谊、帮助与合作,以及拉丁美洲和全世界工人和人民的团结".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在这一时期,古巴努力贯彻全方位多边外交政策,力求打破美国封锁和孤立政策,扩大生存空间,改善国际环境.拓展经贸合作.古巴十分重视同中国、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同亚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在不结盟运动、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6.
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20世纪越南民族的独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20世纪上半叶越南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胡志明在中国的革命活动具有特殊和重要的意义。这段历史,无论对越南人民还是对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在胡志明于20世纪上半叶到国外寻找革命道路的32年的斗争历程中,他在中国活动的时间最长,达11年多。越南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越南青年革命同志会1925年在广州创立,越南共产党正式成立的会议1930年在香港召开,这是胡志明在中国进行的革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事件。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期间,公开和秘密举办了多期干部训练班,培养了一大批越南革命骨干,为越南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胜利奠定了组织基础。胡志明在中国期间,撰写了不下250篇的著作和各种文稿,为越南革命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策略指导。对于加强越南革命与中国革命、越南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对于促进国际进步力量关注越南问题,支持越南民族争取独立的斗争,也具有重要作用。胡志明通过在中国的革命活动,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使中国成为越南革命可靠的海外基地。 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历史,鲜明地反映了中越两国历史悠久的紧密关系,生动地记录了中越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革命友谊。对于这段历史,中越两国人民都倍感珍惜。  相似文献   

7.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不但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同时也关心亚洲弱小民族的解放事业。他在为中国革命事业奔波的年代里,对遭受法帝国主义奴役的越南人民深表同情,对潘佩珠等越南志士的革命活动曾经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帮助。二十世纪初叶,越南民族解放运动出现  相似文献   

8.
范宏贵 《东南亚》2011,(3):72-76
辛亥革命是20世纪初发生在亚洲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其影响不仅及于中国,而且对亚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也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直接影响了亚洲国家民主革命的进程,开启了“亚洲觉醒”的序幕。越南的仁人志士有的亲身参与了辛亥革命,有的对革命给予了支持和帮助,有的积极争取中国革命同志对越南民主主义革命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辛亥革命的成功地引发了越南民主主义思想的觉醒,促进了越南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抗日战争时期,旅居中国的越南各党派人士,曾联合成立过几个抗法抗日的革命团体。它们是:越南独立同盟会、越南民族解放同盟会、越南革命同盟会。这些革命团体的活动,反映了近代越南革命史的一个侧面,也是中越关系史的一项研究内容。鉴于目前未见有专文论及,谨根据初步掌握的资料作一概述。越南独立同盟会 1940年10月,以胡学览为主任、林伯杰(范文同化名)为副主任的“越盟”办事处在广  相似文献   

10.
《越南亡国史》一书论述了越南亡国的原因,揭露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对越南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的情况,叙述了越南革命志士英勇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事迹,文笔筒炼,语调慷慨激昂。此书问世后,曾经广为传诵。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呢?《中法战争》第一册书目解题中写道:《越南亡国史》一篇,梁启超撰。第七册附录二也写道:越南巢南子述,梁启超撰。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并无异言。《越南亡国史》是梁启超撰写吗?否!  相似文献   

11.
今年九月二日,是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成立三十七周年。越南革命的胜利得来不易。以胡志明为代表的越南老一辈革命家,为了越南民族的解放,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曾经有不少越南革命者来到中国,为越南革命进行各方面的准备。广西中越边境的龙州、靖西、那坡等县,就是三、四十年代越南革命者经常进出的地方。越南同志的革命活动,得到了广西  相似文献   

12.
中越边境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地区是中越两国著名革命家邓小平、胡志明战斗过的地方.龙州、靖西地区及与之接壤的越南高平省有中越革命活动的光辉历史和丰富的革命遗址、纪念物,为中越跨国红色旅游"金三角"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旅游"金三角"的核心意蕴包括:中国龙州县、靖西县与越南高平市在中越边境地区呈三角形分布;在这一三角地带内共存的中越红色旅游资源具有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是一块"金"字招牌;发展这一三角地带的红色旅游,对于促进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深化两国旅游合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纵横》2013,(9):79-79
1~5日.1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和马来西亚外交部长阿尼法·阿曼分别会见王毅。2日,王毅在曼谷出席中国一东盟高层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同日,泰国总理英拉在曼谷会见王毅。3日,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朱马利在万象会见来访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4日,王毅访问越南,与越南外交部长范平明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会谈。5日,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政府总理阮晋勇在河内分别会见王毅。  相似文献   

14.
俄国十月革命与匈牙利1919年革命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但革命的结果截然不同,造成不同结果的原因证明,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正确与否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这一结论,对于我们今天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山雨欲来风满楼 1945年初,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已进入决战阶段,形势朝着有利于各国进步力量及革命人民的方向发展。在印度支那,日本法西斯已成为强弩之末,但日军还要进行最后挣扎,妄图守住印支三国尤其是越南这个战略要地。因为在菲律宾及马里亚纳群岛被美军占领之后,越南已成为日本同南洋各殖民地联系的唯一桥棵,这也是日本帝国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們認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産力,那么,每当談到越南革命就必須把土地問題放在一个主要的地位。如果我們認識到,我國根本是一个農業國家,農民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那么,越南革命正如中國革命一样,在实質上也是農民革命。土地問題並不是什么新提出來的問題,而是老早就提出來的:在封建統治時期,土地問題表現在千百年來此起彼伏的農民暴動上面。在这个階段中越南的階級斗爭歷史过程,在越南民族与中國封建統治階級之間的斗爭的同時,主要的是農民与封建地主之間的斗爭。土地問題沒有得到解决,農民革命不成功,那是因为越南社会还沒有新的生産  相似文献   

17.
自1920年代起,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朝鲜和越南的共产主义运动即互相交织并连成一片。东亚三国共产党之间的合作,促成了南北两个跨国革命区的形成,本文探讨的即是1945年至1950年间南方中越边境跨国革命区形成的条件、中越双方合作的方式,以及1950年前与1950年后中越同盟关系的区别。学术界对于1950年后的中越同盟关系已多有论述,但1950年前中共与印支共之间的合作则未引起同等重视。1950年前的中越跨国革命区值得探讨,一是因为这一时期的中越革命同盟关系实际上是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的延伸,也是这两场战争的连接点。这种联系突显了这两场战争的国际性,进一步证明第二次国共内战和第一次印支战争都是与冷战密切关联的热战,中越跨国革命区因此成为冷战初期的一个地方热点,并代表了国际冷战的一种地方形态;二是因为这一阶段两党之间的合作为1950年代至1970年代末期的中越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国共内战期间,中共不仅得到了苏联共产党和朝鲜共产党的支持,也得到了印支共产党的援助,中共对于胡志明和越南革命运动的支持也是从印支战争爆发之日起即已开始,1950年后只是扩大了援助的范围,并提高了援助的规模和合作的级别。1950年前两党关系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将在1950年后重复出现并带来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聂槟 《东南亚纵横》2003,(12):54-58
越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都曾不同程度地影响过该国。在历史上 ,越南一直与中国保持着密切关系 ,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可谓源远流长。越南 ,尤其是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古占婆在历史上曾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16世纪初 ,西方文化开始零星进入越南。到1858年 ,法国殖民者炮击岘港 ,轰开了越南的大门 ,并在此后近100年的时间里对越南实行殖民统治 ,从而使越南文化又打上了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中、印、西三大文化在陆续传入越南之后 ,不断与越南的本土文化相融合 ,最终成为今日越南文化的一…  相似文献   

19.
发源于中国的城隍信仰,传入越南后,与越南本地的民间宗教信仰相结合,形成具有浓厚越南民族文化特色的城隍信仰。对比中国与越南城隍信仰异同,探究造成异同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越南文化及其文化中的中国因素,为进一步探究中国与越南在文化上的共同性与相异性服务。  相似文献   

20.
近10年来,随着中国与越南在各个层面的交流不断拓展和深入,中国的越南留学生迅速增多,其中在广西的越南留学生人数占来华越南留学生人数将近三分之一。本文对越南学生在广西留学的现状、越南留学生在广西留学的模式、广西各高校留学生管理体制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