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峡工程建设从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1997年11月8日实现大江截流,2002年11月6日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成功截流,2003年6月三峡工程下闸蓄水、永久船闸试通航,2003年8月首批机组正式并网发电,已历经十个春秋。十年风雨,十年奋战,三峡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果。它符合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体现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现代化建设风貌。三峡工程建设,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载入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与三峡工程1980年7月,邓小平视察三峡坝区后在武汉研究三峡工程的会议上指出:此行看了长江三峡工程,听了汇报,了解到长江水运运量不大,长江中下游两岸防洪问题很严重,洪水淹到哪里哪里要倒霉,人民要遭殃。同时,长江两岸物产丰富经济发达,三峡大坝建成以后航运问题可以解决,三峡工程可发大量的电,可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问题也可以解决。他认为:建设三峡工程效益很大,轻易否定三峡工程是不对的,请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回北京后抓紧研究。1980年8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三峡工程问题。1982年12月,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3.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以绝对优势的票数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性决议。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对三峡工程作出庄重讨论,充分体现了亿万人民要求尽快建设三峡工程的强烈意愿,它充分体现了三峡工程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完满统一。但这一成果来之不易,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经历了近40年的风风雨雨,其中论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4.
在不久前的一次采访活动中,邓力群同志回忆起毛泽东对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和向往。如今,三峡工程已经建成,当年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设想已经变成现实。本刊征得邓力群同志同意,特将这次谈话整理发表,以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筹划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秦九凤 《湘潮》2006,(4):4-5
2003年6月,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大坝蓄水达到了海拔135米,并随之通航、发电。这一惊世壮举不仅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也必将为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在这一宏图变成现实的今天,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三峡工程科学选址的往事。那是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工作会议期间,亲自委托周恩来抓三峡工程。当时,毛泽东伸出4根手指笑着对周恩来说:“恩来,你来抓三峡工程,一年抓4次。”受命抓三峡工程的周恩来很谨慎,因为他知道,三峡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如果考虑不周或一着不慎,都会给国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国际影响。他…  相似文献   

6.
L、._i%:j。。r、。。、~。___三峡工程建设掠影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是中国几代人的愿望。一九九二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一九九四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一九九七年实现大江截流,胜利完成一期工程。一期工程主要是为主体工程施工创造条件,大江截流后进入二期工程,从这次考察情况看,二期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先把基坑的水抽干,现在已经由开挖、回填转到混凝土浇筑,进入了主体工程建设阶段。目前混凝土浇筑强度已经达到每个月四十五万方,并向五十万方努力,今年要完成四百四十万方。在世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史上,混凝土浇筑强度已打破世界纪录。三峡工程…  相似文献   

8.
在三峡工程建设的中,国家高度重视库区移民问题,将移民的安稳致富作为工程成败的关键。在三峡库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为国家”,支持工程建设的同时,三峡库区的经济社会得到极大的发展,广大移民的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状况得到较大改善。三峡工程及其库区移民迁建的实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简称三峡工程),是我国长江中上游段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分布在我国重庆市到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干流上,大坝位于三峡西陵峡内的宜昌市夷陵区三斗坪,并和其下游不远的葛洲坝水电站形成梯级调度电站。这个规模浩大的工程,列我国四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峡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之首,  相似文献   

10.
三峡工程建设是我国综合开发长江资源,振兴长江经济带,促进东西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在 21世纪的门槛上,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正确认识三峡工程对湖北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对调整和完善湖北的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意义。   1.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峡建设中的机遇与挑战的辩证关系   三峡工程在湖北兴建,对湖北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的机遇是多方面的,是一个机遇系统,同时它对湖北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也是多方面的,也是一个挑战系统。面对这些因素,我们既不能夸大机遇而忽视挑战,头脑发热,盲目行动,也不能夸…  相似文献   

11.
一、抓好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发挥其对中部经济发展的强大拉动作用三峡工程在中部经济构造了一个与沿海、沿江战略相呼应、与浦东开放开发相呼应的新的巨大发展极。三峡工程建成后,将为中部经济崛起和全国下世纪腾飞创造能源和水资源两个基本条件。它不仅是引进当代高新技术的前沿阵地,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掌握高新技术和现代科学管理人才的摇篮,而且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国际大市场。仅从中近期来说,三峡建设通过对钢材、水泥、机械设备、运输工具等的大量需求,将拉动1400亿元左右的物资装备市场,极大地刺激城市工业特别是冶金、建材、机械…  相似文献   

12.
张莉 《世纪风采》2010,(2):39-41
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县)陆水水利枢纽建有一座三峡试验坝,可以说,伟大的三峡工程付诸实施就是从这个小小的试验坝起步的。这个试验坝解决和验证了三峡工程科技、设计施工中的许多重大技术问题。它开水工技术革命之先河,在此进行的一系列的多学科前沿科学试验成为世界首创,被载人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光荣史册。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兴建给库区企业和经济带来了大发展大振兴的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特别是补偿与重建费用之间存在较大缺口,造成投入不足,技改无门,搬迁受限。面对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兴山县抢抓搬迁机遇,以项目年活动为契机,立足山区和库区实际,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牛鼻子来抓,大打项目攻坚战,走出了一条适宜山区和库区的项目发展之路,为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坚持实事求是,不断创新是前提。兴山县抢抓三峡工程建设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关键就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一是工…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三集大型纪实片《国坝》,看后令人振奋。片中,两院院士、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潘家(王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三峡工程之所以能进展顺利,走到今天的辉煌,“贡献最大的是反对者”。潘院士的这句话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无独有偶,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曾问三峡工程总指挥陆佑楣,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这位总指挥也回答道:曾经反对建三峡工程的人。众所周知,三峡工程是举世罕见的建设项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诸多效益。早在1954年到1958年间,就有不少专家提出修建三峡工程。但也有人历数其弊,言不可为。这其中就有曾任水电部副部长、中组部副部长、中顾委委员的李锐。他根据自己掌握的确凿数字,反复论证,面陈毛泽东主席,指  相似文献   

15.
刘文娅 《当代党员》2006,(11):71-73
今年9月11日凌晨5时,“三峡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移民功臣”、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刘福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3岁。  相似文献   

16.
宜昌是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所在地,世界水电之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着力卫生监督执法机制创新;全市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取得了强著成绩。  相似文献   

17.
1992年4月5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建设能否顺利进行,难点在移民,关键也在移民。因为它不是像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移民那样一个简单的搬家,也不是像世界上其他国家水利工程那样一个简单的经济补偿。三峡工程不但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而且三峡百万移民也是世界工程移民史上绝无仅有的,所以说移民的成功与否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堪称“世界级难题”。百万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到底有多难?按三峡正常蓄水位175米方案,20年一遇洪水,回水水库面积达1084平方公里,其中淹没陆域面积632平方公里。三峡工程移民人数之多和淹没实物量之大,在世界水利工程建设史上都是仅有的。它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广,组织难。三峡工程淹没涉及湖北省和重庆市21个(后增加江津)市、区、县,277个乡镇,1680个村,6301村民小组,淹没城市2座(万洲、涪陵),县城11座,集镇116个。淹没地区直接涉及人口84.75万,其中城镇人口55.9万人,农村人口28.82万人。二是损毁大,复建难。淹没线下共有耕地、果园、林地42万亩,淹没房屋面积3473万平方米;淹没工矿企业1599家;淹没公路816公里,...  相似文献   

18.
2006年6月18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第二届九次全会,会议作出了《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库区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促进库区繁荣稳定的决定》,这在三峡工程建设史上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三峡库区工作的重心将实行战略性转移。三峡工程建设,是一个包括枢纽工程、移民工程、输变电工程在内的总体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的移民搬迁,是整个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和难点。从历史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后50余年间,整修、新修了以丹江口、新安江、三门峡等为代表的各类水利设施,这些水利工程保护了大面积耕地,全国灌溉面积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2.4亿亩发展到近8亿亩,到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人均灌溉面积增加了50%,全国粮食总产量净增3倍左右,我国以占全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成就举世瞩目,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淹没损失,工程产生的水库移民累计上千万。由于多种原因,这些水库移民未能妥善安置,不断组织进京上访。1981年,三门峡水库外迁移民大规模返库,引起中央高度重视。建国后的水库工程移民遗留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三峡工程库区现实情况看,移民搬迁也面临着诸多棘手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工程建设淹没所涉范围之广,移民搬迁总人口数...  相似文献   

19.
湖北检验检疫局三峡工程办事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三峡工程严格把关、热情服务,成功地完成了数十起重大对外索赔,挽回经济损失904万美元,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赢得了崇高信誉。2001年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2002年底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评为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2003年初被三峡工程业主评为劳动竞赛先进班组。A三峡办事处是检验检疫部门派驻在三峡工程的一个“窗口”单位,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能,当好国门卫士,在三  相似文献   

20.
三峡移民工程,是一项中外水利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移民人数最多的跨世纪工程。十余年移民、十余年发展,古老的长江三峡,见证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沧桑巨变,百万三峡儿女舍小家,为国家,依依惜别故土,确保了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百万大移民不仅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保证,铸就着三峡库区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更凝聚出可歌可泣的三峡移民精神——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