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刑诉法明确规定了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在不服一审判决时,没有上诉权,而是由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抗诉。一些法律专家和学者从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主张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以独立的刑事上诉权。他们的理由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刑事自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一方当事人,享有独立的刑事上诉权;而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也是当事人之一,理应享有当事人的一切权利,包括独立的上诉权。二是在公诉案件中,被害人作为刑事案件的受害者,其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均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赋予其上诉权有利于惩罚犯罪,保护被害人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虽然法律规定可由被害人自诉,但其实质仍是公诉案件,公诉权行使并不完全受被害人意志所拘束。该类案件,公诉权和自诉权并行存在,在适用程序上采取自诉优先、公诉干预的原则。一定条件下,公诉、自诉可以相互转换。另外,对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的范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确定。  相似文献   

3.
加强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障已成为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重要趋势,而上诉权是维护被害人利益的一项重要权利。本文对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作了探讨,对否认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观点作了分析,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如何行使上诉权进行了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现行刑事诉讼法在取消免诉权,扩大不诉权的同时,为充分保护被害人权利,扩大了自诉案件范围,规定对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诉。一旦被法院受理,公诉案件则转化为自诉案件已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一大变革,涉及到检察机关履行公诉和法律监督职能的方方面面,本文试对此作一探讨。一、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本质刑事诉讼经历了由自诉到公诉,及公诉、自诉并存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人们认识到犯罪行为不仅仅是对被害人权利的侵害,而且是从根本上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利益,是对统治秩序的侵害时,以国家名义对被告人提起诉讼的…  相似文献   

5.
无效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本应属自诉范围的案件 ,在自诉权人(本文所指自诉权人包括被害人、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有自诉能力的情况下提起的公诉 ;无效公诉的程序处理则是指人民法院在对无效公诉案件审理过程中 ,认为案件应为自诉范围时诉讼如何进行。如检控方以盗窃罪名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应构成侵占罪 ;检控方以重伤害罪名提起公诉 ,法院经审理认为应构成轻伤害罪等。在这两种情况下 ,案件因罪名认定上的变化 ,其诉讼方式也由公诉变为自诉 ,检察院提起的公诉也就会因其程序违法而变为无效。这种情况下如何处理?刑法、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公诉转自诉制度的设立目的在于制衡国家公诉权,维护不起诉被害人的合法利益,防止公诉权的滥用。然而现实存在的立法缺陷、制度不合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导致这一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公诉转自诉案件刑事被害人依然面临着诉讼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公诉转自诉程序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起诉权进行必要的制约是保证公诉权正确行使的必要条件。中、德、日、法等国纷纷建立了被害人对不起诉权的制约机制,以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促使检察机关审慎周延地行使公诉权。但是我国公诉转自诉程序的制度设计,无论在诉讼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存在很大的弊端。本文作者建议我国立法吸取德国强制起诉程序和日本准起诉程序的有益经验,取消以自诉制约公诉的机制,代之以被害人司法审查申请制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诉讼案件,除死刑案件以外,实行二审终审制。也就是说,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审判即告终结,当事人不能再行上诉。因此,是否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对一审裁判的上诉权至关重要。为维护刑事被害人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其诉讼权利的完整性和实现司法公正,同时也对司法活动进行有效监督,本文认为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上诉权是完全必要的。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9.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因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困惑叠出。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制度模式,在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采取扩大起诉主体、统一案件适用范围、为自诉人举证提供支持、设置自诉权行使的调控机制等方法与途径,来构建既有利于被害人诉权的实现.又能对公诉权形成有效制约的现代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0.
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代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理论上,有学者将被害人划分为狭义的被害人和广义上的被害人,狭义的被害人即公诉案件的被害人,广义上的被害人则包括公诉案件的被害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直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时的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①因此,笔者将刑事代理划分为狭义的刑事代理和广义的刑事代理,狭义的刑事代理是指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广义的刑事代理则包括公诉案件被害人的代理、自诉案件的代理和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代理。附带民事诉讼的代理,实质是民事诉讼代理制度的移植,而自诉案件的代理有其特殊性———当被告人提起反诉后,代理人将一身二任,同时代行控诉职…  相似文献   

11.
公诉案件被害人应否享有上诉权赵陆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二审程序是由当事人的上诉和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而引起的。对于不享有上诉、抗诉权的人员和机关来说,即使对一审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也无权要求提起二审。因此,上诉权、抗诉权在实行二审终审制的我国司法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已确立被害人是刑事诉讼的当事人之一,有权参加刑事诉讼,其参与诉讼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与案件结局有直接的利害关系。被害人在刑事诉讼的过程中起控诉作用,在自诉案件中独自承担控诉职能,在公诉案件中,起辅助控诉职能,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控诉意见,对判决结果不服,可请求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根据控方有求刑权的诉讼理论,被害人可向法院提出其求刑意见。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的自诉权是关系到被害人权利的重要内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行使,对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对保障被害人自诉权的有效行使尚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有必要加以研究,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自诉案件的立案标准问题 从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情况看,在自诉案件的立案审查  相似文献   

14.
现代各国的刑事起诉方式主要分为公诉和自诉两种,刑事司法中自诉权的确立,保障了被害人能够通过司法途径、并经法院的公正审判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权利。在本文中,笔者拟以被害人的刑事自诉权为考察对象,重点探讨在我国现行公诉与自诉并存的体制下,如何确定自诉案件的范围、如何协调公诉与自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保障自诉人的诉讼权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重新审视我国刑事案件的起诉模式,应当对自诉案件以外的轻微刑事案件引入民事诉讼的处理方式,赋予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实体处分权,明确检察机关在轻微刑事案件中的实体处分权,完善被害人自诉转公诉案件的法律救济机制,取消公诉转自诉案件,完善对自诉案件的法律监督机制,允许检察机关对特殊自诉案件提起公诉。  相似文献   

16.
对于犯罪较轻的公诉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通过双方当事人的自愿和解以不起诉的方式终结案件,能够有效地保障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最佳的刑事诉讼效益。为了使自愿和解得以实现,应赋予被害人对公诉权的制约权,即对一些犯罪较轻的刑事案件,允许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自行和解,在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的情况下,被害人可以要求检察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相似文献   

17.
张红霞 《内蒙古检察》2007,(3):25-26,1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制度对犯罪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追诉机制。在职权主义的诉讼体制下,对自诉案件作法律上的明文规定,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尤其是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制约。所谓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8.
公诉转自诉的法律困惑与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诉转自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起诉制度,因立法缺陷导致司法实践中困惑迭出.积极借鉴有关国家的立法和制度模式,在完善现行法律的基础上,采取扩大起诉主体、统一案件适用范围、为自诉人举证提供支持、设置自诉权行使的调控机制等方法与途径,来构建既有利于被害人诉权的实现,又能对公诉权形成有效制约的现代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刑事案件分为自诉和公诉两种。刑事自诉案件的当事人委托律师进行诉讼代理,是大家比较热悉的。在公诉案件中,特别是在公诉案件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代理律师对民事部分发表意见,已是习以为常,但是,能否对刑事部分发表意见,目前看法颇不一致。 有的同志认为,公诉案件有检察员代表国家追诉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被害人的代理律师没必要代理刑事部分,只能代理民事部分,有的认为,代理民事部分必然要涉及到刑事部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公诉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事诉讼公诉权探析徐光岩众所周知,由人民检察院提请抗诉的民事案件,抗诉的检察机关理所当然是再审程序中的公诉人,承担举证的责任。而在原一、二审程序中,国家充分赋予双方当事人以诉权(自诉权与反诉权),民事检控领域适用国家不干涉主义。随着现代民事、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