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构失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性的根源。要改变这种失衡的路径,就是要借助外部力量助推政府变革,并在此基础上,树立起政府的科学发展意识、市场经济中"守夜人"角色意识、处理问题的系统意识以及强化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2.
自美国领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转型以来,法国逐步确立基于战略自主的“平衡大国”大战略目标。在地缘政治压力下,法国希望通过国家实力建设和国际地位伸张两种战略手段实现该目标。尽管“印太地区”位处法国地缘战略的“边缘地带”,却是集法国海外领土、全球经济引擎、中美战略博弈和地区秩序尚未定型的“元地区”为一身的关键场域。在基于战略自主的“平衡大国”大战略目标指引下,法国“印太战略”显露出国家实力建设和国际地位伸张双重逻辑:一是围绕“战略自主”提升国家实力,通过维持海外领土军事部署、赋能经济活力和保障供应链安全,弥补法国在大国战略竞争中谋求“战略自主”时面临的物质性实力短板,并为法国战时经济转型提供韧性保障。二是聚焦“全球性平衡大国”伸张国际地位,表现为在地区稳定中发挥平衡性力量,呼吁回归“真正的多边主义”,以此强化国际社会对法国全球性大国地位的集体认知和承认。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对美国实力造成重创,美国的经济实力、国际地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陷入暂时的衰退。但美国的实力地位不会就此衰落,它的一系列国家机制能够保障美国最终摆脱衰退,重新焕发活力。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也是有限的,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并没有发生根本动摇,而且还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数十年的高增长率、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百分点差的缩小以及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现实,证明了中国的崛起与经济规模的庞大。然而同样的数据也表明,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相比,中美间国内生产总值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除了改革开放本身是个渐进漫长的过程等影响因素外,人口结构与生产及消费模式使国内生产总值难以充分体现中国的建设成就,是影响中美间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变化的重要原因。这意味着在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指标进行中美经济实力对比时,对中国的经济成就是有所低估的。所谓"新常态"在中国和西方有不同的含意。中国经济新常态下进行的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并不意味着中国综合经济实力的增速放缓了。中国要改变中美经济力量的对比,更重要的是通过结构调整来提高自身在国际分工产业链中的地位,而非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排名与赶超。  相似文献   

5.
非中性制度与美国的经济"起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程 《美国研究》2007,21(4):38-55
本文从商人集团与国家相互博弈的政治经济学角度,对美国经济"起飞"的原因做出尝试性的解释。文章认为,美国立国后,通过国会立法、政府推行的以关税保护和国家银行为核心的贸易、金融政策,国家对工商业集团给予制度上的特别支持。在国家力量的保护和支持下,美国商人建立了自己的工商业体系,这一过程与美国国家实力和政府权力的迅速扩张同步。国家与商人之间的长期合作,推动了具备增长潜力的产业和贸易结构及有效的资本市场的确立,这是确保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奥巴马政府就职后逐步实施了巧实力外交政策。巧实力外交政策既是出于对布什政府饱受争议的外交政策的反思,也是基于美国国内状况和国际局势的综合考量。从目前情况看,修补布什政府时期的外交创伤、提升美国软实力、倚重多边主义,在自身实力相对下降的背景下维持美国霸权地位成为奥巴马政府巧实力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巧实力外交政策对中美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改变了过去依靠和强调军事力量来确保地缘政治地位的方式,转而利用其经济资源特别是能源优势来发展与邻国的经济政治关系。俄罗斯所具有的能源实力和潜力成为其与美国抗衡、与欧洲国家加强联系以及恢复在亚洲地区影响力的重要砝码和有力武器。中国和亚洲市场在俄罗斯未来全球能源战略方面具有重要的平衡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政府债务成为国际经济领域受到持续关注的焦点。俄罗斯政府债务问题由来已久。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中央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下降,但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则持续膨胀。究其根源,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催生了中央政府层面极低的债务水平;普京所建立的中央与地方全新的政治契约,改变了地方精英阶层的行为和激励,造成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在欧美金融制裁背景下,短期内俄罗斯政府债务并不会成为危机的引爆点。然而,后危机时代这一体系的缺陷日渐显露,地方政府沉重的债务负担正在挤出长期投资,债务与增长的恶性循环也正在形成。俄罗斯政府债务管理方略面临艰难的抉择:国内层面重塑政治契约以重振地区经济增长,国际层面适度平衡经济安全与国家发展利益,以改变当前中央政府债务的抑制状态,成为未来政策调整的重中之重。俄罗斯政府债务背后的政治经济逻辑及风险,是本项研究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9.
与大国相比,小/弱国是一种独特的国际行为主体,其外交政策要与自身的实力地位和国家利益相一致。面对两个存在一定竞争或对抗关系的大国,小/弱国通常采取"大国平衡"外交,而这种外交具有不同于大国视角的内在机理。杜特尔特当选菲律宾总统之后,对中国和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也迥异于上届政府,似乎呈现一种"亲中疏美"的趋势。实际上,杜特尔特政府不过是试图从上一届政府的对美"选边"倾向向"大国平衡"回调,其主要原因在于菲律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中美地区影响力的消长和杜特尔特的鲜明个性,基本目标是维护外交自主、谋求中国的经济帮助和维持大国平衡状态。在可预见的未来,在这种"大国平衡"外交框架下,美菲同盟仍将继续得到维持,但两国互信可能有所降低,菲律宾将减少对美国的防务依赖。  相似文献   

10.
在当前我国经济的改革与调整过程中,我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是再就业工程问题。这个矛盾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都不可能根本解决,并且随着大中专及研究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和农民进城的要求越来越强,将显得愈益严重。但是如果解决好这个矛盾,就业压力有可能转化为经济增长动力,而这个转化过程的关键是加强职业教育,就业市场化。  相似文献   

11.
中俄两国正在致力于全面加强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但双方的政治关系与经济关系的发展不甚平衡,尤其是经贸合作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远未达到同两个伟大邻邦互利潜力相适应的程度,这是近年来两国高层互访和有识之士着重解决的重大问题;而要克服中俄两国关系进程中显现出来的不平衡性和不稳定性,双方除了要推动有实力,有信誉的大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外,还必须在商业领域、大型工程、农技产业、交通运输、高新科技、银行业务、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2.
特朗普政府公布的首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美国的"印太战略"做了进一步阐述。该战略建立在美国所认为的对等原则、法治、航行自由等价值观基础上。经济安全是其"印太战略"的重中之重。在区域安全上,特朗普主张反对核讹诈、恐怖主义,并把中国定位为"战略竞争者"。美日同盟、美印关系及美日印澳四国集团是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的三大支柱。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旨在维护有利于美国的"印太"均势。为此,特朗普试图统筹印度洋和太平洋,依靠区域盟友平衡中国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并意图提供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竞争的替代方案。然而,特朗普要改变奥巴马的亚太战略仍面临很多阻力。  相似文献   

13.
"锐实力"论是美国民主基金会针对中俄等所谓"威权国家"推出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已经成为美国政界和智库界的共识,并在美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持续发酵。"锐实力"论所针对的是中国发展模式和文化在海外影响力日趋上升这一问题。它既是新时代美国制造的一种"中国威胁"论,更是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从1992年1月开始全面展开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全面放开物价,紧缩银根;推行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改革对外经贸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废除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改变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全面管理,同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经过6年来的改革,虽然俄罗斯联邦国内生产总值连年下降,国家经济实力一落千丈,但最近两年来,尤其是1997年,俄罗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探索雷蒙·阿隆国际关系学说的哲学基础,认为这个基础就是他的历史哲学。阿隆主张民族国家是国际社会最主要行为体;认为大国相对实力的此消彼长是国际社会难以保持稳定的根本原因;他不推崇实证主义方法论,提倡历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伦理领域是个道德怀疑论者。这些观点都可以从他的历史哲学中推导出。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美、日、欧继续保持优势,三极鼎足而立的局面进一步加强.在美日两国经济力量的对比中,两国之间此长彼消,不断变化,并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正如日本《经济往来》1995年11月一期援引经济评论家小针宽司的看法“在世界市场完全一体化、市场趋于投机化、财政赤字永久化、各国间的政策协调发生困难等情况下,世界经济和景气会发生什么样变化?归根结底可以认为,其关键在于对世界经济有巨大影响的日美两国的政治和经济情况如何”.近年来,美日经济实力对比又出现新的变化趋向,美国经济迅速发展,步入复兴,竞争力日益增强;而日本经济增长疲软,走势低迷,复苏蹒跚,相对表现不佳,这一新的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一、对吉隆坡经济政策的评价马来西亚这个多种族、穆斯林占统治地位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的国家,往往给人的感觉是美丽富饶,万事如意。然而,国  相似文献   

18.
印尼贫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政府腐败无能,分配不公等原因,贫困就像一座大山,压得广大中下层人民喘不过气来.如何消除贫困既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政治问题,一个国家的政府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贫困问题,没有能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那么,这个政府就没有资格执政.所以,在广大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政府是好政府还是坏政府,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她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贫困问题,是否真正有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尔总理要求改革国家与社会联邦总理科尔在一项政府声明中向德国联邦议会介绍了今后四年联合政府的计划。政府声明的标题是"走向未来-共同革新德国"。声明陈述了世界上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要求德国经济和社会改变观念。国家、工业和科学都需要改革,中等企业应得到相应...  相似文献   

20.
现年54岁的阿纳托利·索布恰克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法学系,长期从事律师工作,索布恰克外表彬彬有礼能说会道,对民众特别是知识分子颇有一点吸引力。他在1990年当选为苏联人民代表,是跨地区议员团中的活跃分子,并担任了最高苏维埃立法委员会的副主席,从此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1990年6月索布恰克当选为列宁格勒市最高苏维埃主席,一年后,他又在地方自由选举中获胜,当上了这个苏联第二大城市的首任市长。19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