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票据当事人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和票据债务三个方面,考察和比较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以及日内瓦统一冲突法分约中的有关规则和判例。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票据法》和国际私法“示范法”关于票据当事人行为能力、票据行为方式和票据债务的冲突法规则傲了简要评析,并提出了修改和完善《票据法》和国际私法“示范法”相关规定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票据变造的前提是该票据在变造前应当是形式上有效的票据,变造后的票据从形式上看仍然是有效的;票据变造必须是无变更权限的人所为的变更行为,并且是对票据上除签章之外的记载事项的变更,其变更行为必须是以行使变更后的票据权利义务为目的。我国应立法明确票据变造人、票据其他签章人、付款人和代理付款人的法律责任,明确票据变造举证责任。票据法应对参与或同意变造者的责任作出必要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严胜波 《前沿》2010,(16):109-111
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由于它与票据的文义性、要式性等基本法律特征相违背,因而各国立法起初并不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但随着空白票据在日常经济交往中的大量存在,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立法上的规制。本文从空白票据的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失票救济制度四个方面对空白票据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空白票据是随着经济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达而产生的,由于它与票据的文义性、要式性等基本法律特征相违背,因而各国立法起初并不承认空白票据的效力.但随着空白票据在日常经济交往中的大量存在,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立法上的规制.本文从空白票据的概念、构成要件、效力和失票救济制度四个方面对空白票据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票据质押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被我国《票据法》和《物权法》所承认。由于票据权利不同于其他的权利财产,两个法律文件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在质押权的成立、质押权的效力及质押权的实现等方面产生了如何适用的问题。基于两法的立法目的不同,依据两法所成立的票据质押并不冲突,属于不同的法律制度范畴,在法律适用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票据背书制度是票据法律制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票据转让背书与票据非转让背书都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与我国台湾省及国外有关票据法律的制度相比较 ,我国在执行这一制度时 ,体现出自己的法律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国票据市场在经济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笔者从分析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入手,揭示了目前票据市场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了加强票据市场制度化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票据交易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票据市场定价体系、丰富票据市场业务品种、强化票据市场风险监测等促进票据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冯丽娜 《前沿》2004,(11):81-84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 ,从西方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看 ,都是从货币市场起步的。作为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票据市场 ,是货币市场中唯一与经济实体密切相关的子市场。因此 ,票据市场利率可以发挥基准利率的作用。然而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 ,票据市场被严重忽视 ,我国票据市场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 ,上述功能仍未很好地发挥出来。本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结合国内实际情况 ,试图探寻发展我国票据市场的策略 ,推进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 ,为我国利率市场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韩蕊 《求索》2012,(5):220-222
票据对价是英美票据法系的概念,它对于理解英美票据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在日内瓦统一票据法公约中并不存在对价的概念。这是两大票据法体系一个重要的差别。导致这一概念性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票据无因性理论的影响。我国《票据法》第十条"票据的取得,必须给付对价"的规定,也首次将对价的概念引入到我国的基本法律之中。然而,我国票据法中并没有对票据对价的概念做详细的解释。笔者将从票据对价与票据无因性关系入手,阐述票据对价在两大法系中的作用,并重点探讨票据对价在我国票据法中的地位及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票据法中,为保护真实的票据权利人,维护正当的合法的票据法律关系,设立了票据的抗辩权。本文将对票据抗辩具体的法定条件做以谙民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商业票据的发展看我国的商业信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冰 《岭南学刊》2000,(1):25-28
目前,我国的信用以银行信用为主,结构十分单一;金融市场以资本市场为主;货币市场70%是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占比例很小。商业信用、票据信用在我国极不健全,是造成银行信用清偿率低、风险不断扩大、企业资金流通不畅、相互拖欠,金融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商业信用的不健全,最终还会危及整个信用的基础。在美国商业票据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上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在我国人们对它的认识还不足,其发展也较缓慢,这种情况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不相称的,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一、商业票据内涵的变化商业票据是…  相似文献   

12.
吴浩 《求索》2011,(12):167-169
票据抗辩制度是票据法律体系中的制度,该制度的存在,维护了票据债务人的利益,实现了票据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的均衡,使得票据的功能及效用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在对票据抗辩权设置价值分析的基础上,回溯传统票据理论的历史演进并吸收新的票据抗辩理论的营养,认为新的票据抗辩理论并非对传统票据抗辩理论倾覆式的否定,而是扬弃与革新。显然,这些理论对于我国票据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使之更契合市场经济的运行并与国际惯例相符。  相似文献   

13.
票据作为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清算支付工具,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在金融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金融制度的不够完善、风险防范意识差、鉴别票据的真伪技术落后等因素,使票据犯罪现象已成为一个影响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票据犯罪的概况、票据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金融业、银行业、社会各界及司法部门对票据犯罪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洗钱犯罪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洗钱是指将非法活动的收益表面合法化的行为。目前我国洗钱犯罪的主要方式有:由境外向国内投资;物理式转移;利用进出口贸易;购买贵重物品;开办企业、实业;利用假名或亲属名存入银行。我国洗钱犯罪的特征表现为:高科技含量低;多用现金,票据使用率低;洗钱环节简单。反洗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建构适合我国的洗钱预防体系应包括以下四方面:树立反洗钱意识,加强金融防范,刑事立法预防,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分析建立票据做市商制度的必要性与前提条件的基础上 ,认为我国目前并不具备建立票据做市商制度的成熟环境 ,政策的支持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只有完善法制 ,营造适宜的法律环境 ,才能促进票据做市商制度的健康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前理论界关于票据关系及票据权利的普遍观点认为,票据关系为债权债务关系,票据权利为债权属性。从合同履行中的票据交付、票据无因性、票据流通性等角度分析并重新审视票据权利的本质规定性可知,票据权利应为物权属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金融票据这种替代货币结算的支付工具,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一些贪财图利的不法之徒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犯罪活动也日益突出,其社会危害性极为严重。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票据诈骗罪及其法定刑。运用刑法法律武器严厉打击票据诈骗犯罪活动对于保护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保护公私财产,维护金融秩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票据诈骗罪适用的几个问题作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WTO,加速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进程,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体制改革深化,中国票据市场发展作为金融体制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被提到日程上来,对于中国票据市场必要性及当前存在问题应当有清楚认识,而且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改革发展的预期目标。一、发展票据市场的意义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其发展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成熟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契约经济,票据签发、取得和转让是建立在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票据将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通过契约形…  相似文献   

19.
签发了空头支票就一定构成票据诈骗吗我国《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将签发空头支票列入禁止行为之列,但签发了空头支票并取得了财物却不一定构成票据诈骗罪。票据诈骗、金融凭证诈骗、信用证诈骗的刑法条文没有规定必须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与其他诈骗罪相比,票据诈骗似与信用证诈骗一样,有行为犯还是目的犯的法律之争。笔者认为,票据诈骗法条中虽未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规定了“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的”。要“骗取财物”,行为人主观上必须为故意,过失不可能构成,而“骗取财物”的故意内容,应包含非法…  相似文献   

20.
门献敏 《求索》2007,(1):111-113
票据关系的核心是票据权利,保护票据权利、维护票据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是《票据法》的首要价值取向。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又称票据的善意取得,它是票据法中规定的票据权利原始取得的重要方式。该制度保护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而使原权利人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因此,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以原权利人的利益受损为代价的。在审判实践中,什么情况才属于善意取得票据权利较难以掌握,本文将对此作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