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孙蕾 《求索》2013,(7):193-195
地球环境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体现了人类整体的利益。为了实现有效保护地球环境的目的,环境法学的研究应当站在人类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为人类整体的利益服务,以生态危机作为逻辑起点,从而构建以生态义务为基石范畴的环境法学理论体系,并形成"生态人"这一环境法学的理论研究模式。环境法学的研究只有遵循这种方法论的指导,才能更好地抓住环境法的本质,从而推动环境法学学科尽快摆脱传统法学学科的影响而走向独立和成熟,进而也有利于地球环境的有效保护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欣诣 《求索》2013,(1):192-194
如何理解和界定"法理学"一直是法学理论中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从语源学和学科史的角度考察"法理学"的语义变迁,从对各家观点的分殊与归纳中提取"法理学"的语义内涵,从与"法学"、"部门法学"的概念差别中反向锚定"法理学"的语义位置,将有助于从多个侧面凸显"法理学"之为一门以抽象的、共性的、一般的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学术特点。我们的研究还试图对与"法理学是什么"有关的诸问题作出理论阐释,并由此对"定义偏好"的学术研究方法提出批评,以进一步强调应秉持从历史的和逻辑的形成过程来理解法学概念的学术态度及其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法律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人们又是如何予以反馈?法律的实然是怎样?法律如何增加人类的福祉?行为法学的诞生在某种意义上要试图解答以上这些问题。而且,行为法学也是将行为经济学融入法律分析的一个首创性的成果。在过去的二十年,社会科学在研究人类如何决策方面已取得了重大成就。这些研究大都依赖于理性选择模型和法律的经济分析等现代社会科学研究重要范式。然而,这些模型对一般事件通常无法给出正确的预测,因此其理论价值很值得商榷。虽然人类不是像经济学所假设的那样是永恒不变的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的行为对社会学家来说是不可预测,不成系统,不成规律,不符规则以及不可琢磨的。相反,人类行为是可以被描述、被预测、甚至被模型化研究的。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行为学和选择理论在法学研究上的运用作出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有关法学方法论与法律方法论之间联系的学说均不尽如人意,但其中一些观点亦揭示了两者生长的共同基础。法学方法论和法律方法论生长的基础是大致相同的。因而,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两者共享同一个基础,即法律本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相统一的"法律唯物辩证观";二是两者往往在同一时空中为人们交互使用,且相互转化。从法律传统上看,两者之间存在实质上的一致性。以关系原理视之,两者联系的纽结在于它们都是一个解决理论/规范与实践/事实之间不一致的问题并提出理论/规范假说的过程。无论是在法律方法还是在法学方法,"先归纳后演绎、先经验后理论"是其基本运行路向。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法和法律的理解是以本质主义方法论作为其方法论的。马克思在法与法的实现之间作了区分,形成了法的二元论:客观法与实在法,客观法是实在法的本质。马克思一生都持有法的二元论,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1837-1843年,马克思认为客观法是人类理性的本质;1843之后,马克思认为客观法是社会生产方式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是时代发展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周永坤对全球化持积极的肯定态度,认为作为先导的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引起生态、政治和文化的全球化,法律也在朝着全球化的法律即"全球法"或"世界法"的方向发展并反作用于整体全球化.这可以称之为周永坤的全球化思想.在此思想指导下,周永坤的法学研究以全球视角展开,主要表现在法理学总体研究、人权思想研究、法学方法论研究、民主思想研究的视角全球化.他对法学价值的再思考和独特的法学方法论具有广泛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静 《公安学刊》2011,(6):104-106
针对当前本科阶段法学方法论教学的现状,本文提出将法学方法论教学明确落实在法学本科阶段,通过研究性、自主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模式,导入组织指定书目文献阅读与讨论、案例分析讨论、组织调研、指导学术论文写作等教学方法逐步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在防范学术论文剽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会遇到思想观念、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及与学术失范行为的区别等方面的问题。学术期刊一般均有自己的一套稿件审核程序与组织.防范的重点在于预防、关键在于审稿环节。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于1843年写下的一部未完成的法哲学著作手稿,该手稿于1927年才得以发表.它是马克思针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阐述国家问题的部分所作的批判性分析,其写作始于马克思自己“困恼的疑问”.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基础上,第一次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其法哲学观点:不是国家与法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与法;不是君主主权,而是人民主权;民主制中不是人为法律而存在,而是法律为人而存在.该作品中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开始萌芽,它是马克思世界观转变历程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真正发源地.  相似文献   

11.
贾志敏 《前沿》2004,(7):160-162
《法学导论》凝结了拉德布鲁赫对法学的深刻理解 ,他的行政法思想 ,包括三权分立、行政法的产生、行政诉讼的功能的阐述 ,无一例外对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有借鉴意义 ,本文从分析《法学导论》中的行政法思想入手剖析我国现存对行政法的错误理解 ,希冀对我国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发展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社会中的至高地位,是一切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作为发端于西方社会的学术理念,后现代法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对后现代法学的影响具有层次性,既在源头上促成了后现代法学的诞生,也对后现代法学特点的形成、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不乏对后现代法学具体学派的影响。这其中有后现代法学对基督教及其衍生物的继承、吸收和发扬,更多的是对后者的批判、反思,进而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后现代视角下的法学与社会有了新的影响。后现代法学在基督教的变迁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法学研究得出的结论通常会影响到政府的决策和政策、制度的制定以及公众对于政府、法治、整个国家法律运作体系的态度和期望。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结合,有利于推进法治建设;法学研究与各学科的互动,是构建社会精神的基础。法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合格法律人才、推行公民法律社会化教育以及树立社会对于法律的信仰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4.
警察法学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优质资源、创新团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警察法学研究路径是:充分发挥警察法学学科研究核心要素的引领作用,提升警察法学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和突出其优势特色,加强警察法治研究和实践,使之紧密服务于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相似文献   

15.
法学是对某一民族某一时代法律现象的认知,民族性和时代性必然反映在某一个具体法学门派之中。当前关于教义法学与社科法学的争论只有放在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来理解才具有意义。文章通过对社科法学与教义法学在立法与司法中功能的揭示和对霍姆斯两个命题的解读,得出五个命题:法律的生命是经验,法律的成长靠逻辑;法律的生命是现在的经验,不是过去的经验;法律的生命是本国的经验,不是他国的经验;法律的生命应该遵循探效逻辑,法律的成长应该遵循演绎逻辑;社会稳定时期,教义法学占主导地位,社会变革时期,社科法学称雄。  相似文献   

16.
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司法考试改革,准许在校本科生参与司法考试,使司法考试与法学本科教育之间的冲突变得更为显性。法学本科教育应兼顾司法考试,并对其培养方案、教学内容与形式应作一些调整。司法考试也应遵循本科教育的基本规律,并对其考试时间、考试条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96年我有幸师从陈桂明老师,至今已有15个年头。在我人生至关重要的15年中,陈老师既是对我授业解惑的恩师,也是给我无限启迪的人生导师。15年来,陈老师传授给我无数的法学知识和人生经验,让我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18.
<正>作为一介法律学人,随着年岁渐长,思虑渐深,这几年越来越深入体悟到:在当今中国,欲推行法治主义,必先有人去践行法治启蒙,否则,法治国家的构想终究会化为泡影。有鉴于此,平时闲来也写一些轻松的学术随笔,或发表于博客与报章,或暂藏于私人文档,隔了一些年头,便会蓄了一些篇什,可以裒辑成册,斗胆拿来付梓。这本小书就是继《剩余的断想》之后又一  相似文献   

19.
论古典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梅 《求索》2007,(9):114-116
在过于浓厚的“辨异”语境下,国内法学界大都肯认这样一种判断:西方古典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是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其实,此二学派在法律基本精神、思维方式等许多重要问题上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相同、相通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0.
邓慧 《求索》2008,(8):222-224
《德国民法典》以克服理性法思想之局限性的法学实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法典。它成为后起诸国立法者所首先考量之圭臬。文章以考察《德国民法典》的编纂思想为中心,分析法典编纂过程中的思想之争、制定所考量的因素等。该法典的整个立法过程纯为学者意见交锋及辩难的过程,在此意义上成功克服了政治立法、强人政治的干扰。尤为重要的是其吸取了理性万能主义对法典所造成损害之经验教训,始终以谦恭的实证主义态度体察人类之全部生活经验,由是成就了一部逻辑严谨、体系完整而又符合当时德意志民族生活的伟大法典。当下我国亦随社会之进步而意欲制定一部伟大之民法典。因此,适当借鉴前人于此之经验教训乃具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