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蟒蛇是我国珍贵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广东、海南岛、广西、云南、福建等地。据记载世界上的蟒科动物有20属72种,国内所产的仅2属2种,即沙蟒(Eryx miliaris)和蟒蛇(Python molurus bivirtatus)。上海动物园饲养蟒蛇历时已久,我们在饲养的过程中先后发现蟒蛇的体内外寄生有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蟒沟槽绦虫(Bothridiumpythonis)、丝状蛇蛔虫(Ophidascaris filaria)和渐细多宫线虫(Polydelphis atronua-ta)。其中以丝状蛇蛔虫的感染最为普遍,严重侵袭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寄生虫跟其他生物一样,受到电离辐射后,可使虫体在宿主体内不能正常发育。Thzzer和Honeij(1916)首先研究了X射线照射对旋毛虫发育的影响。其后Schwartz(1921)证明x射线照射能抑制旋毛虫幼虫的发育。自Jarrett等(1957)报道应用x射线照射的胎生网尾线虫感染性幼虫和jarrett等(1959)报道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给绵羊接种后都能引起抵抗力以后,采用x射线照射幼虫的方法来研究反刍动物胃肠道线虫的免疫的论文相继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预期通过试验探索x射线照射对捻转血矛线虫感染性幼虫的生存和在宿主体内发育的影响,为进一步应用经x射线照射的捻转血矛线虫进行免疫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鼻分咽线虫(Dispharynx nasuta Rudolphi,1819)又名长鼻咽饰带线虫,是家禽体内常见的寄生线虫,在我国分布极广。据有关资料报道,已先后在北京、河北、陕西、新疆、天津、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山西、四川、台湾等地的鸡、鸭体内发现。常寄生于家禽的腺胃,有时亦可寄生于食道下端和嗉囊。 在新疆石河子地区,长鼻分咽线虫在鸡体内的感染率较高,感染强度亦较大,尤其在较为潮湿和散养的鸡群中其感染率有的高达50~80%,最大感染强度在600~800条,有的高达千条以上,严重地威胁2~6月龄童鸡的健康,常造成腺胃水肿发炎,严重的腺胃溃疡穿孔,导致死亡。成年鸡感染强度虽然较低,但对产蛋量影响颇大,实为危害家禽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以前关于宿主对感染各种寄生蠕虫的免疫反应的工作,主要是从事于创造和改进蠕虫病的免疫诊断方法(Fife氏1971)。近年来则更多地注意于阐明动物对寄生蠕虫发生保护性免疫反应的机制,这主要是因为成功地应用于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的免疫方法,大部分对蠕虫感染都已失败,只有绵羊的丝状网尾线虫(Sokolic氏等1965)和牛的胎生网尾线虫(Jarrett氏等1960)感染为例外。  相似文献   

5.
经对宁夏自治区各县、市的1085只家兔和盐池等4个县的35只野 兔用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检查,查出寄生蠕虫共16科28种,其中家兔(包括舌形虫和鞭毛虫)14科22种,野兔8科17种。在这些虫种中,有19种为宁夏区新记录,其中亚利桑那细颈线虫(Nematodirus arizonensis)、无刺细颈线虫(N.aspinosus)、曲颈瓶形毛圆线虫(Trichostrongylus retortaeformis)、印度小筛线虫(Micipsella indica)、北美栉状莫斯果夫绦虫(Mosgovoyia pectinata americana)5个种属国内新记录;棉尾兔毛首线虫(Trichocephalus sylvilagi)、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chinensis)等7个种为自然感染宿主新记录。对调查结果按科、种列出了虫种名录,并分析了全自治区兔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及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寄生蠕虫病免疫研究方面,国内外已报道的有牛胎生网尾线虫、羊丝状网尾线虫、牛血吸虫、绵羊捻转血矛线虫等,研究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致弱各个发育阶段虫体,制备虫苗免疫接种,或提取虫体的分泌代谢物免疫接种。 有关马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的报道至今尚未见到。我们在1973年人工感染马脑脊髓丝虫病实验成功之后,以山羊作为实验动物,进行羊脑脊髓丝虫病免疫研究,进而探索马脑髓丝虫病的免疫预防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1985~1986年,我们在阿拉善左旗宗别立、木仁高勒、布古图、巴润别立4个苏木、镇,剖检26只绵羊和6只山羊,在其中9只绵羊和1只山羊的肺组织中发现1种黑色线状虫体,感染率为31.25%,感染强度3~12条,经鉴定为黑色囊尾线虫(Cystocaulus nigrescen Jerk,1911)。国内仅见新疆在绵羊体内发现黑色囊尾线虫的报道。  相似文献   

8.
秋沙胃瘤线虫[Fustrongylides mergorum(Rudolphi, 1809; Cram,1927))寄生于禽类的腺胃,在国内除了沈守训(1981)于我国山东省微山湖地区的野禽—斑头秋沙鸭的腺胃内首次发现外,在家禽体内国内尚无报道。我们于1980年10月和1982年11月分别在新疆石河子地区和伊犁地  相似文献   

9.
巨蜥盲花蜱(Aponomma lucasi)亦称虏氏盲花蜱,隶属于硬蜱科(Ixodidae)盲花蜱属(Aponomma),主要寄生于圆鼻巨蜥(Varanussalvator),有时也寄生在其他爬虫类。分布于印度、斯里兰卡、缅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支那一些国家;国内仅在云南、广东、贵州等地发现。作者从蟒蛇(Pythonmolurus bivittatus)体表采集到大量巨蜥盲花蜱,在国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喉兽比翼线虫Mammomonogamus laryngeus(Railliet,1899)Ryjikov,1948 寄生在牛和水牛的气管和喉部,偶尔也寄生于山羊和鹿。本虫主要分布于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和南美,在加勒比和南美还有人体被寄生感染的病例报告。喉兽此翼线虫在国内尚未见有报道,本次在云南的思茅、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发现为国内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1.
寄生于绵羊真胃的圆形似蛔线虫李春鲜,王茂林(西北民族学院兰州730030)圆形似蛔线虫(AscaropsStrongylina)属旋尾目(Spirurida)吸吮科(Thelaziidae)似蛔属(Ascarops),为猪胃的寄生线虫。笔者在1987...  相似文献   

12.
角杯尾吸虫(C.cornutus Rudolphi 1808)在寄生虫分类系统中隶属于鸮形科(Strigeidae Railliet 1919)杯尾属(Cotycurus Szidat 1928)。是一种乳白色的小型吸虫,为鸭类动物常见的寄生虫。据报道,福州市家鸭的感染率为3.77%,成都市家鸭的感染率为19.20%。苏联有偶尔寄生于凤头麦鸡的报道,美国有偶尔寄生于野火鸡的发现。尚未见本虫寄生于家鸡的文字记载。  相似文献   

13.
甘南牧区羊寄生虫种类多,感染率高,危害严重,据1984年调查,碌曲县尕海乡的绵羊寄生虫有肝片吸虫、同盘吸虫、矛形双腔吸虫、莫尼茨绦虫、无卵黄腺绦虫、奥斯特他线虫、马歇尔线虫、细颈线虫、血矛线虫、类圆形线虫、夏伯特线虫、毛圆线虫、毛首线虫、网尾线虫、原圆线虫、歧尾线虫等。1986年抽查碌曲县尕海、郎木寺两乡的羊群,发现几种主要寄生虫的感染率分别是:肝片吸虫31.54%(41/130)和69.16%(74/107),绦虫32.5%(13/40),小型肺线虫95%(38/40),消化道线虫100%。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兽医科技资料》1978年第1期中,曾发表过《云南省马寄生虫初步调查》一文,报道了云南马寄生性蠕虫23种。现继续报告寄生于云南马体内外寄生虫25种,其中原虫3种、线虫17种、蜘蛛昆虫5种。它们隶属9科15属。短尾三齿线虫、微小毛细线虫、隐匿环行线虫、宽乳突环行线虫、双冠圆齿线虫和头状辐首线虫6种,在云南尚未见有正式报道,故作了必要的量度和形态描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980~1986年在我省畜禽寄生蠕虫区系调查中,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县家鸡体内获得一种细小的线虫,经鉴定隶属于盘尾科(Onchocercidae)辛格属(Singhfilaria),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一)虫体形态记述 虫体丝状,角皮有不明显、细小的增厚横纹。口孔小,位于头端前方,无唇片。食道分两部分,前部短而细,后部长而粗。排泄孔位于食道前部的后端。神经环紧接排泄孔之后。 雄虫:体长7.37~7.76mm,最大宽度0.10~0.13mm。排泄孔距头端0.09~0.11mm。交合刺  相似文献   

16.
亚洲象体内二种线虫的形态观察李创新,谢庆平,张路平(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园050031)(河北师范大学)据文献记载,寄生于非洲象(Elephasafricana)的线虫有31种,寄生于亚洲象(Eephasmaximus)的线虫有20种。我们对石家在动物...  相似文献   

17.
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macaci)隶属重盘科(Diplodiscidae)、瓦特松亚科(W-atsoniinae)、瓦特松属(Watsonius),系Ko-bsyashi,1921年在日本猕猴(Macaca mulat-ta)体内发现,定名为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macaci)。作者于1992年10月在云南一只食蟹猴(Macaca irus)尸体肠道内发现有大量吸虫寄生,鉴定为猕猴瓦特松吸虫(Watsonius  相似文献   

18.
甘肃结节线虫Oesophagostomum kansuensis Hsiung et Kung,1955是寄生于绵、山羊盲肠、结肠内的一件线虫。首先由熊大仕、孔繁瑶(1955)发现并定名,后来沈守训(1979)又作了详尽描述。这种线虫分布在我国的甘肃、青海、四川和西藏等省(区),对养羊业为害严重。其生活史尚未见有报道,我们于1981~1983年做了这项研究。  相似文献   

19.
1988年4月,我们在宁夏 中卫县1只家兔的肝门静脉中 找到1条丝状的雌性线虫,其 感染率为3.3%(1/30)。后来在宁夏中卫、盐池两县境内剖检21只野兔,从肝门静脉、肠系膜血管及胰静脉中收集到类似的27条虫体,其感染率38.1%(8/21),感染强度1~19条。经鉴定,这些标本属于双辨科(Dipe-talonematidae)小筛属(Micipsella)的努米小筛线虫(M·numidica)。据福建师范大学生物系寄生动物研究室(1976)记载,我国内蒙古曾发现该种线虫,但至今未见正式报道,而且它的寄生部位欠详。 (一)形态描述 虫体呈丝状,乳白色,两端  相似文献   

20.
颚口线虫属(Gnathost-oma)共有10个种,主要是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刚刺颚口线虫寄生于家猪和野猪的胃壁,引起胃炎。土耳其、匈牙利、罗马尼亚、奥地利、德国、泰国及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湖北、台湾等省(区)均有报道,江河湖泊地区尤为严重,但国内尚未见有关该寄生虫引起猪胃壁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的报道。为此,我们于1987~1990年对上海市金山县、嘉定县和松江县的2798头屠宰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