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金河 《团结》2007,(4):1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在引进政党和政党制度后,在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模式的实践失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澄清社会上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政党制度的错误认识、挫败  相似文献   

2.
张才学 《学理论》2022,(10):33-3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新型政党制度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以人为本、和而不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探究其蕴含的中国智慧,发掘其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相较于西方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能够增强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7,(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其形成与发展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又以深厚的政党理论为立论基石;既发扬了制度设计的独特优势,又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精神底蕴,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4.
石萌 《学理论》2012,(29):19-2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在历史的具体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现实创造性形成的。其中民主党派不可或缺,而其监督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民主党派在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的监督角色进行分析,对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经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中国政治学会、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国政党制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政党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当代中国政党研究中心、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秘书处于2011年7月9日共同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政党研究论坛。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功能性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历史需求 ,中国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了诸种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性价值及其型态。它包括 :稳定的价值 ;低代价的政策优化价值 ;社会整合价值 ;合法性价值等 ,每种价值都有着特定的实现形式。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共产党汲取政治资源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这些价值将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7.
张美娥 《理论导刊》2006,1(7):53-5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和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新阶段,研究、学习和宣传中国特色政党理论,发挥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优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证,也是抵御国际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图谋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8.
王良永 《党政论坛》2010,(11):14-16
一、我国政党制度的和谐特征 1.在形成发展进程中体现了和谐 中国和谐政党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深厚土壤,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解放的革命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在争取民主解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风雨同舟、亲密合作的关系,动员、团结、组织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白元祖  曾庆亮 《学理论》2012,(13):28-2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有其丰富的理论渊源,马克思恩格斯的多党合作理论和统一战线思想、列宁统一战线思想和多党合作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0.
论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安排。依法实施制度安排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重要途径。只有依法实施政党制度安排,才能有效规范政党之间、政党与政权之间、政党与政治资源之间的关系,才能进一步规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结构,充分发挥政治功能,才能在新形势下解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面临的新问题,才能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在传承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其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和制度优势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文化机理和现实困境形成鲜明对比,必须加强中国政党制度文化生态建设,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文化安全风险挑战。  相似文献   

12.
王瑞林 《理论导刊》2004,3(11):43-45
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之所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这一政党制度,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是因为这一政党制度具有六大比较优势。在新时期,经济结构多元,新的阶层涌现,社会矛盾复杂,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现状是不允许实行多党竞争制度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3.
魏晓文  刘越 《学理论》2013,(10):43-4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政党制度具有形成过程中鲜明的历史特色和结构上突出的功能特色。进入新时期,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面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和新任务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自身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我国政党制度需要进一步发挥其特色的优势,优化各项功能,完成历史交给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政党制度的多维视角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制度。从历史、现实和未来视角分析这一政党制度的形成依据、运营状态及其改革和完善,可以为推进我国政党制度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的价值取向,也是推进和发展人民民主的有效的制度形式。发展党内民主对完善我国的政党制度、促进多党合作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是国情与历史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特色鲜明、适合中国实际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它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优秀文化的沃土,产生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政治实践,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必要性。一、历史的必然性所谓历史的必然性,是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然(或只能)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换言之,中国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这里所讲的别的政党制度,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首先,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因为别的政党制度即前面所提的西方国家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人类历史发展至今的最高级的政治文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基础和有效途径,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政治资源、力量支持和重要保证。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要从加强和改善执政党、参政党及其党际关系等几个方面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19.
廖继红 《团结》2009,(3):14-16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标志.政党制度建设的发展深刻体现政治发展的规律.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方向。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政治发展方向的改变大都是从政党制度建设方向的改变而开始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并经过中国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产生于中国土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成熟。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制度设计,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征淡化了长久以来政党制度的"管理"倾向,凸显了"治理"特性。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具有的主体多元性、过程协商性和实践合作性等治理特征,使得多党合作的治理效能得以真正发挥,彰显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