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奋斗》2002,(1):26-26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对中国入世阐述了独到观点。他说,入世后,我国至少在五个方面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厉以宁认为下列四种方式,是民间资本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演讲时表示,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不能替代改革。近几年来,中国经济情况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宏观调控在现实中比它应该起的作用还要大。这就造成了“宏观调控依赖症”,什么事情都要宏观经济调控。经济发生通货膨胀,宏观调控,经济增长率下降,宏观调控,而且,宏观调控的依赖性容易产生误导:既然宏观调控那么灵,还要改革干什么?实际上,这耽误了改革。  相似文献   

4.
正方: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建议,按中国公民每人每次1000元的统一标准分四次发放消费券。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也表示,发消费券有利于扩大内需,但关键在于怎样使消费券的发放更公平。  相似文献   

5.
走向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本刊记者杜梅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1997年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务必要使国有企业改革有较大的突破。经过1995、1996年国有企业改革试点,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进入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6.
是先改革价格还是先改革所有制,这是当前对经济体制改革的两种不同思路。自1986年底到1987年底,在这个问题上争论较集中的代表,一是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另一位是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卓元同志。下面分别按时间顺序介绍一下他们的不同观点:1986年11月3日的《世界经济导报》发表了厉以宁教授在北大研究生会组织的“政  相似文献   

7.
弘韬 《党史纵横》2002,(8):17-21
厉以宁,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当代中国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为推动中国改革与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开拓性贡献,在学术上取得了多方面丰硕的成果。因其较早提出并一直坚持将股份制作为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模式而被人称为“厉股份”。1厉以宁原籍江苏仪征,1930年11月22日出生于南京。4岁那年全家迁往上海,住在租界里。6岁入上海中西女中附小…  相似文献   

8.
据《羊城晚报》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日前表示,当前应该进一步认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以前有三句老话: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现在更应该强调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现在影响稳定的最重要问题就是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理论新视点     
《前线》2001,(1)
名家辩正现在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中国加入WTO以后,中长期利大于弊,而短期是弊大于利。对此,《经济政策信息》2000年第五期刊登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不同观点。厉以宁:无论中长期还是近期中国“入世”都是利大于弊因为,以开放促改革,开放是不能掺假的,但改革可能有假,表面上叫改革,实际上维持原状,甚至是倒退。例如,行政性公司翻牌,改成所谓的集团公司,又如用拉郎配方式搞什么兼并、重组,都是换汤不换药。加入WTO后,必须进一步开放,改革必须来真的,不能再用假改革来糊弄人了。企业非改不可,改了才有前途…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态势良好,但也有一些问题需要加紧解决。围绕广大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 记 者:去年中国经济好转,经济增长率达到了8%,出口增加了,国有企业亏损额减少了,这是不是意味着经济转入了良性循环呢?当前经济中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是通货膨胀反弹还是内需仍然不足?学术界对此有不同意见,请您谈谈自己的看法。 厉以宁:我的看法是,当前中国的经济只能说是走向良性循环轨道,但还没有进入到良性循环。这里,首先要了解,什么叫经济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1.
屈戎 《党史文汇》2003,(3):46-47
<组织人事报>2002年3月25日有一篇报道,说的是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近日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即公平来自认同感.企业就是要培养职工的认同感云云.  相似文献   

12.
储东涛 《唯实》2000,(9):41-48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一本最能反映厉以宁关于当代中国经济之学术观点的著作。1990年,当它在经济日报出版社首次出版后,就引起了经济理论界、学术界和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广泛关注。作为厉以宁老师的一个学生,我当时曾经拜读过,深受教益。10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3.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学术演讲中,时常穿插通俗易懂的故事表达自己的经济学观点。浅易的故事包含的丰富的经济学思想,对我们学习、理解和贯彻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颇有启迪。本刊撷取6个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9,(7):56-57
秦琳等在5月2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报道:目前许多报道都谈到我国经济已经走出谷底。对此,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表示:这个判断可能是根据第一季度和4月份的情况来定的。从第一季度的情况讲,经济增长的滑坡到此为止,以后的几个月会陆续好一点。但是这样的看法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看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5.
在11月19日举行的首都经济与人才战略学术研讨会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说,入世后我国在金融业、加工业、农业等领域面临的竞争,归根到底可以看作是人力资源使用效率的竞争,人力资源开发要发挥超常规的效率,就必定要以道德为依托。大到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小到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道德都可以产生超常规的效率。在经济学研究领域,“公平与效率”被学者们认为是一对矛盾,公平往往会影响效率。但厉以宁认为,用道德的眼光来看,它们是相互促进的。厉以宁把公平定义为:认同。任何人都属于社会的某个群体,群…  相似文献   

16.
《学习导报》2013,(15):62-62
《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成思危、厉以宁等编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内容简介:本书以探讨、宣讲中国改革红利问题为主题,成思危、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高尚全、周小川、陈锡文等19位专家学者就如何通过重点领域的改革来释放改革红利这个主题谈设想、提建议,与读者共话改革。  相似文献   

17.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刊登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文章说,很多人都想中国经济下去了就立刻上来,这样多好啊?但是关键在于经济转型。要上来不是很难,国家不断加大投资,经济一定可以上来。上来以后是不是经济就  相似文献   

18.
李天扬 《求贤》2009,(7):30-30
近日经济学家厉以宁到广东调研时说:“小摊贩也很需要就业.如果把他们管得太紧,矛盾会更尖锐,不利于稳定。”谁知厉以宁的建议遭到了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一位官员的“炮轰”:“我看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读书读太多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05月本著作是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教授最新作品,60多年改革历程深度解析,未来10年改革前程如何把握。中国的改革已经走了60多年,城乡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股份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经历了很多变化,也面临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日前提出,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从后,国内经济理论界应围绕国有企业改革目标,着重研究和探讨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解决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重过大的问题。第二,产业和金融联合的阿题。第三,法人股如何转换为公众股?第四,如果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