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开展政治体制改革30多年来,人们就如何更好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曾经不断地提出了"突破口"的问题。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之前所提及的政治体制改革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为什么会滞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首先来自于人民群众的改革要求 ,其次是来自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就目前而言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出于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要求 ,在一定发展阶段内就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 ,我们首先要立足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来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目标 ,主要包括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解决政治腐败 ;加强舆论监督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其次要从人民群众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出发 ,确定政治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 ,主要包括 :改革选举制度 ;保障个人权利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  相似文献   

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中国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这就决定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选择执政党推动的模式.执政党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之间,呈现出政治体制改革有赖于执政党建设推动,执政党建设契合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显著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立足于既有的基本政治制度,把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认识主要表现为: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决定了政治体制改革不能进展过快;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意识形态标准等。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错误认识,已经严重地影响到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澄清错误认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是现代政治学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对政治系统中存在的政治活动主体心理倾向的描述,对于政治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意义性也体现在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上。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治文化能强势推动改革进程,促进改革的成功。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也能够促进历史延续性的政治文化的更新和发展,二者的关系体现出相互作用性。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面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准备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主要特点,即求实性、革命性、科学性等内在特征出发,阐释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所做的贡献,这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和把握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推进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从社会主义改革实践中发现并科学地揭示这个规律,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一个伟大贡献。这一重要思想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坚决贯彻。经济体制改革的程度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度,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要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这是当前经济政治生活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综合性、系统性和战略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改革正向纵深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先行的改革模式造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政治体制对经济的不适应逐渐凸显,政治改革势在必行。行政体制作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结合部,是大规模启动政治改革的前奏,行政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政治改革的基础。将行政体制改革纳入法治化是行政体制对建设法治化国家的有力回应,也是行政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旨在强调平衡发展。它提醒着我们既要认识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又要注意其敏感性与复杂性,统筹兼顾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以平衡的视角推进政治文明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强调:"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这一宣示引起了党内外、国内外强烈的反响.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充分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也是党在现阶段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历程,尽管邓小平没有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理念,但毫无疑问,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拓,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根本性的历史基础。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既是启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建设民主政治的标志性文献,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以全新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的一个历史起点。1986年至1987年提出政治体制改革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总体设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思想的雏型。1992年"南方谈话",作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针,更是将实际上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升华到了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政治体制的改革是当下中国面临的最大的一项课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和完善,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问题和社会矛盾,反过来倒逼政治体制改革。中国现代化的转型不只需要经济体制的改革,更是要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下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是要建设一个成熟的民主和法治的现代化国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应该走一条既要有自上而下的推动,又要有自下而上的探索和实践的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3.
报告第五部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同时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在当代中国改革中的突出地位,也回应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当前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等都具有开创意义.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14.
运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30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历程,为分析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表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色彩,改革的演进逻辑是党和政府(政治领导人)在历史情境和中观制度框架约束下展开的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过程,这种政治博弈和策略选择的核心是"团结多数",争取最广范围和最大限度的政治支持,以实现"稳中求进",其逻辑结果就是渐进式政治改革。  相似文献   

15.
注重制度建党 ,推进作风建设 ,既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 ,又是当前完成两大历史性课题的迫切需要。党风建设的实质和要害是制度问题。当前必须积极推进包括干部制度、组织制度、权力运作制度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 ,切实从制度体系上保证和促进党的优良作风。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是二位一体的,并且主要是由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的.二十多年的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7.
人民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发展要求和具体任务都是为了实现人民民主。人民民主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愈加兴盛。只有高扬人民民主旗帜,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8.
政治体制改革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相对独立的任务独辟一章提出来 ,这说明党中央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迫切性愈益重视。为此 ,我们应从领悟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入手 ,认真探索邓小平改革政治体制执著不变的原因 ,真正发掘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党内民主为突破口,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趋势,要保障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党代会的作用,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  相似文献   

20.
处理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发展,这是深入改革的关键。其理由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定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互为前提,必须同步发展;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决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必须同步发展;从改革的实践看,政治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