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聂代毛 《传承》2009,(18):66-67
梁启超的《新民说》阐述了"新民"的重要性、必要性,批判了旧国民的劣根性,塑造了新国民的理想人格,把培养新道德、改革教育作为培养"新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就有"新"其国民的思想。《大学》开篇即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从"新"(这里是动词)人的角度说,房山教育的成功得益于"五个牢记":第一,牢记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德建设是人的现代化的中心环节,改造国民道德是梁启超伦理思想的根本任务。在具体展开对中国旧道德进行变革和重构时,梁启超采用对传统道德的现代性转化和对西方道德价值的批判性引进两种方式,即梁启超所谓的"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和"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为近代中国新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不仅在当时具有重大启蒙意义,而且对于当代中国道德生活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法律化有其必要性,但应有"度"的限制,立法机关只能将国民应该做到而且必须做到的基本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道德义务要上升为法律义务,必须具备两个要件:一是这种违反道德义务的行为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这种侵害必须对社会赖以维持正常状态的根基构成了威胁;二是这种义务必须是能够期待国民履行的义务,即这种义务应当具有社会相当性。在罪刑法定原则之下,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来源。但是,现代社会是一个风险社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的危险,有必要将国民在可能的时候必须救助处于危难之中的社会成员的义务上升为法律义务,即见危不救行为应当入罪。  相似文献   

5.
“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这是19世纪末严复译介《天演论》时提出的主张。在这位思想先驱眼中,中国人的道德的革新,是国民现代化的三大重要任务之一。“新道德出焉,而新民出焉”。20世纪初,戊戌变法失败后东渡日本张扬“新民说”的梁启超先生也曾对比中西,认为不仅要启迪“民智”,还要革新“民德”。21世纪初的今天,草根力量在推动中华民族道德复兴的过程中又为其注入了怎样的时代内涵呢?  相似文献   

6.
高萍 《创造》2019,(2):65-70
一、审美的特征.国民首先进行审美活动,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够不断地提高国民的审美素质。国民的审美素质是指国民一切审美活动的内在化。审美与审美素质的主体都是人,只有人才有审美活动和审美素质。国民的审美素质是在审美活动中不断得到提高,审美素质的提高又能够更好地指导国民的审美以及审美活动。  相似文献   

7.
主张用文学改造国民精神,以推动社会的变革并挽救民族的危亡,是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面对艰难时世所作出的智慧抉择。它赋予文学以厚重的实践着的历史品格,并促使文学走向严肃和崇高。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将文学革新、思想革新和政治革新组成为一个系统工程,为20世纪重功利的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举行了“奠基礼”。新民文学思潮及其所发动的包括诗界、文界、小说界和戏曲界在内的文学革新运动,既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整体推进的、全方位的文学革新运动,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明确主张通过向西方学习来推进中国文学革新的运动,其人文性质和文学性质都确实是前“五四”的。前“五四”新民文学思潮与“五四”启蒙文学思潮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童华胜  肖平 《求索》2012,(10):217-219
20世纪初由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起的国民性改造是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并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国民的社会价值观、社会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以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塑造一代新民的目标。国民性改造运动客观上促进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体现了国民自我检视和批判的自觉,呈现出现代公民意识启蒙的特征,对于实现人的思想意识的现代化并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建刚 《中国人大》2010,(19):51-52
1907年1月,在日本东京,一个名叫徐佛苏的人先找到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主编章太炎,然后又去找《民报》庶务干事(相当于经理)宋教仁,声称自己受《新民丛报》主编、大名鼎鼎的梁启超之托前来讲和。徐说:梁“已改变方针,其保皇会已改为国民立宪会矣,君可与《民报》社相商,以后和平发言,不互相攻击”。并称:“以前《新民丛报》和《民报》论战是出于不得已。”对此,章太炎表示: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较早地注意到从国民性改造的角度探索救国的路径,1915年9月《青年杂志》创刊以前,主要是受梁启超等维新派新民思想的影响,陈独秀以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改造国民的必要性、内容和方式,是为陈独秀国民性改造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  相似文献   

11.
以民族革命需要发起国民道德为最初目的,以"不失真"的佛教唯识理论为论证资源,最终在"理"与"势"的对立中,回到对现实所需的坚持,章太炎宗教思想的内部逻辑由多条线索发展交织而成,呈现出错综复杂、甚至不乏矛盾、断裂的形象。然而,正是通过这理论的断裂与矛盾之处,我们得以窥见,晚清的知识分子在新与旧之间、西方与东方的不同思想体系与传统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挣扎徘徊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殷毅山 《传承》2012,(14):80-81,85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的推动起着一定的作用,也是作为新兴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价值选择与救民救国方案,在当时看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这种新民之思想难以根除中国的问题;而梁启超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本质上调和了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思想。从此角度出发,分析其新民视野下的民族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3.
吴超 《传承》2008,(4):76-78
北京新民会是日伪推行奴化教育、为日军进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通过组织、宣传及教化,层层布置,递进施压,把奴化思想渗透到每个会员、市民和青少年。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推行,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以麻醉人民,思想,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4.
北京新民会是日伪推行奴化教育、为日军进行"思想战"的工具.新民会通过组织、宣传及教化,层层布置,递进施压,把奴化思想渗透到每个会员、市民和青少年.奴化教育手段多样、身心并重推行,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以麻醉人民,思想,维护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15.
50年前,位于长江北岸的镇江新民洲迎来了第一次建设浪潮,成百上千的镇江知青奔赴岛上,向芦苇宣战,垦荒造田,志在将荒岛变成粮仓。建设者的斗志与豪情吸引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著名散文家袁鹰。中央新影为此拍摄了纪录片《在新民洲上》,袁鹰从镇江坐船去新民洲并写下了名篇散文《青春路》。镇江市六届政协委员、京口区政协原主席贾国祥,就走在这批建设者中。2006年6月1日,新民洲港口产业园建设指挥部成立,贾国祥任总指挥,新民洲的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网言网语     
《浙江人大》2012,(7):73
"百变局长",折射干部诚信问题近日,有媒体报道,原山西河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薛新民,在1981年至2002年期间,为了入党、升迁,先后11次填报不同出生日期,4次虚假填写参加工作时间,甚至伪造专科学籍档案、谎称本科毕业。但在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后,薛新民"不降反升",荣任河津市住建局局长。6月8日,河津市委召开常委会,提名免去薛新民的职务。  相似文献   

17.
正走进新民屯,只见村道干净整洁、家禽成群结队、田野里春耕的场面热火朝天。曾经的荒地如今变为花红柳绿,土墙茅屋如今已成为一栋栋现代化的小洋楼,坑坑洼洼村道如今已是宽敞明亮的平坦大道……新民屯每一处的改变都印证着发展带来的蜕变。新民屯村民王玉雪说:"我们村能有这么大的变化,全靠党的引领,如果没有党,我们如今还住着土墙房呢。"新民屯是西林县普合苗族乡大河村的一个苗族村寨,全屯有36户165人。昔日的新民屯以传统水稻种植为主,因村民思想不开阔,全村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新民屯群众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将这个"隐  相似文献   

18.
文学的功利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决定了译介域外小说可以作为革新的一种推动力量。清末维新派领袖之一的梁启超在其《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曾明白写道:“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新一国之小说。”而“新小说”,就是借助小说塑造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借助令思想禁锢、闭关锁国的国民耳目为之一新的域外小说,逐步影响和改变人们的观念,以求实现政治之目白勺。事实证明:译介域外小说,使之成为改革社会、新民救国的工具,这条路是正确的。在不长的时间内,便见译事繁盛、译著风行,对社会风气的影响也甚为明显。究其原因,它当然不仅仅如康有…  相似文献   

19.
郭改玲 《前沿》2014,(5):70-71
现代公民人格是现代化国家形成的关键性因素。《新民说》一书揭示了这样一个真理:中国社会实现近代化,首先应当实现中国人的近代化。本文以梁启超的新民思想为主轴,着力探寻其时代价值,汲取“新民”形象中的现代元素来塑造现代公民人格,借鉴“新民”形成途径来探析现代公民人格形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浏览器     
《乡音》2006,(11)
“幸福指数”的由来《新民周刊》:作为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GNH(国民幸福总值),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的,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级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程国栋提交了《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和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由此,“幸福指数”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