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立功     
我国的立功制度有效地发挥着鼓励犯罪人立功减刑,节约司法资源的作用,但是,由于立功制度仅规定了五个条文。本文针对实践中关于立功的不同情况逐一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完善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于完善我国刑法中立功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立功制度是指刑法对于犯罪分子的立功表现予以刑事责任上从宽处理的制度。根据立功制度的立法方式 ,可将立功制度分为单纯立功制度与附属立功制度两类。我国刑法中的立功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要弥补这些缺陷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明确“立功表现”与“重大立功表现”的含义及界限 ,尽快填补我国刑法中有关立功制度的空档 ,彻底纠正我国在立功制度价值取向上的功利色彩 ,科学地排列立功制度的刑法规范。  相似文献   

3.
现行刑法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犯罪单位立功,但总则规定的立功制度,可以也应该适用于犯罪单位。犯罪单位立功,必须体现单位意志,为了单位利益。犯罪单位立功一旦认定,应有整体性的效果,所有因为单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的成员,都可以获得相应的从宽处罚。  相似文献   

4.
由于立法技术粗糙、法律解释滞后、专利保护意识不强、罪犯权利保障意识缺失,加之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作祟,目前我国在认定罪犯专利为立功表现上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认定标准不统一。为统一标准,应摒弃使用“发明创造”一词,以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为基本认定标准,着眼于实现形式正义;以具体专利所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果为补充认定标准,设定弹性评价认定机制,着眼于实现实质正义,并通过出台司法解释、修改相关立法、提高执法者素质,解决在认定罪犯专利为立功表现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立功制度的价值观念是功利主义,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因其排斥刑法正义观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许多弊端。本文认为,在设置该制度时应以正义观为主兼顾功利主义;立功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立功行为的本质是对国家和社会有益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减刑适用根本条件的基本元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适用减刑的根本性条件系统有三个基本元素组成,即悔改表现、立功表现以及重大立功表现,对每一个基本元素的内容及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辨析了理论上与实践中存在的不同观点,并提出如何对非监禁刑如死缓犯、缓刑犯适用减刑的条件问题.  相似文献   

7.
立功是刑法对有立功表现的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一项刑罚裁量制度。它具有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必然性、改造教育的激励性、罪行惩罚的补强性等特征。构成立功,要求犯罪分子实施了法定的五种行为之一并经司法机关查证属实。我们要在现实案件中正确适用立功,注意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帮助立功的价值及其规范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帮助立功能否归属于立功,在实践中存在着重大的理论争议和司法困惑,深入思考引发此种困惑的制度根源和价值根源,有助于反思和把握帮助立功的价值.从理论上讲,帮助立功应当归属于立功,它有着自己值得关注的规范结构;从正义和功利的角度思索,帮助立功也有自身的独立制度价值并符合立法上设置立功制度的初衷和旨趣,需要防止的只是帮助立功制度的司法异化现象并严格限制其存在范围.  相似文献   

9.
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是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对犯罪分子从宽处罚的制度,它体现了我国刑法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基本刑事政策,有利于分化瓦解犯罪分子,预防犯罪。但是该条款概念规定模糊,司法实践中易造成歧义,且现行刑法对之采取绝对从宽处罚,确实有其不足之处,有待立法的近一步完善与修改。  相似文献   

10.
自首与立功是中国刑罚裁量申两项从宽处罚制度。就自守而言,父母诱子归案在实质上符合构成自守的关键之点,应当视此种情形为自动投案。就立功而言,将举报人的亲历性、举报材料来源的合法性规定为必备要件,属于法定条件之外的附加判断条件,既于理不合,又于法无据。正确理解法律所蕴含的法治精神以及立法技术,是执法者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1.
李长桂 《特区法坛》2004,(3):33-33,32
一、立功行为的主体。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立功的主体是“犯罪分子”,而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中并没有对其规定具体的含义,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没有作出类似的规定。所以造成“犯罪分子”的范围相当不确定。使立功的主体在司法实践中被不同的司法机关认定的范围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造成了立法的宗旨在司法实践中的不统一性,从而使各个司法机关在对相同的案件的处理上做出完全不同的处理结果。基于立法的宗旨和在司法中的实践,本人认为,立功的主体应该被界定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进入刑事诉讼程序的第一  相似文献   

12.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认定自首和立功是司法实践中的常见问题,由于案件情况各异,判断自首和立功的成立条件时须结合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形迹可疑的认定、辩解与翻供的界定、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同案犯的认定、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的认定等争议较大的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正确认定和适用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立功在我国的刑罚制度中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揭发同案犯的罪行能否被认定为立功,对合犯的一方供述另一方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检举连累犯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立功,利用职务之便获取的信息在犯罪之后能否用来立功,一般立功与重大立功如何认定,自首后又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应当如何处罚六个问题,争议较大,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杜有刚 《人民司法》2020,(12):60-62
“老妈,告诉你个好消息啊,我连续3年工作都干得还行,今年立功了!”“好!你要安心工作,继续搞好成绩,自己情况特殊,可不能松劲……”电话里母亲温暖的笑声和叮咛的语气,跟从前听到我上学考了好成绩时一样,充满了欣慰和自豪。母亲虽然不知道我立的是什么功,但她明白儿子是在进步,心里局兴。  相似文献   

16.
王封 《政府法制》2011,(2):37-37
晋元帝新得太子,心中大喜,在朝廷上赐文武群臣汤饼宴以示庆贺。有个叫殷羡的大臣进前拜谢说:“祝贺陛下后继有人!臣辈无功受赐,惭愧。惭隗!”晋元帝开玩笑说:“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这样的事情难道也能让你们立功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立功的特征及效应进行简要梳理,指出立功的审查与认定。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刑法》修订实施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自首与立功的司法解释,以此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法律适用问题。但随着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在司法实践中,仍有许多疑难问题难以在司法解释中按图索骥。本文就司法实践中自首司法认定存在的三个争议问题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确认定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不能形式地理解刑法第六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而应该从刑法设立立功制度的实质根据来理解与认定,作者从实证的角度对揭发他人犯罪行为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0.
傅旭 《法制与社会》2011,(16):12-13
立功同等性或者叫做等价性,目前理论界的研究还比较少,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立功制度的本质和法条之间的冲突。探讨立功制度的本质和分析立功同等性的相关理论,剖析其内在本质和自身的价值,对进一步研究并完善我国立功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