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上海经济的发展与振兴依赖于进入国际经济的循环(即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结论已为愈来愈多的同志所接受.然而,这仅仅是认识的开端,更为迫切的问题是,上海作为我国拥有技术、管理等优势的最大沿海城市,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究竟应扮演怎样的角色,选择怎样的战略?就此问题,我们谈些不成熟的意见. 一正如赵紫阳同志所指出的,当前,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有利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不变的方针.在整个治理整顿期间,必须充分利用国际上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使对外开放与治理整顿互相促进."又指出:"继续提倡和鼓励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治理整顿与发展外向型经济决不能对立起来,这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当前为了更好地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和克服治理整顿中出现的新问题,即市场疲软、生产下降、资金短缺和有一部分职工停工待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或简称沿海发展战略,是赵紫阳同志提出并经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的关于加快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决策.它的主要内容是:充分利用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有利时机以及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多种优势,在沿海地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包括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包括知识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工业实行"两头在外",大进大出(同时重视国内原材料资源的开  相似文献   

4.
一、外向型经济的定义国内学术界对外向型经济的研讨尚无明确的、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定义.有的同志认为,产品与劳务面向国际市场的经济活动即为外向型经济.有的则把生产和销售的平衡突破国界称为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经济这一提法,始于七十年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贝拉·巴拉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发展中国家按其对待开放的态度划分为"外向型经济"和"内向型经济"两组.其外向型的定义是国家既鼓励为国内市场生产,也鼓励出口,对两者一视同仁(实际上,大多数实行奖出限入政策).相反,内向型定义为国家的贸易与工业鼓励措施都偏向于国内生产,歧  相似文献   

5.
赵紫阳同志在沿海省市考察工作中,对十三大报告里提出的"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想,作了深刻的阐述,体现了对经济发展、经济体制改革的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我们要深刻理解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之路,就必须在思维观念、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上有所转变. (一)树立世界经济系统和一个世界市场的思维观念当今世界,正处在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商品没有国界,商品交换不可遏止地穿透一切壁垒,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肤色的国家的经济生活,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世界商品经济系统的要素,都受  相似文献   

6.
一、我国沿海经济区与亚太地区的互斥性与互补性外向型经济是相对内向型经济而言的.世界银行在1987年世界经济发展报告中对两者作了对比,指出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国民生产总值增长、资本产出率、储蓄率等),外向型经济都优越于内向型经济.战后,亚太地区日本与"四小龙"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不在于制度上的优越性,而在于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从而符合了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国际分工的要求.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依靠沿海经济区,而我国沿海经济区地处世界经济最活跃的亚太地区.国际经济竞争和融合、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虽然起步较晚,但步子迈得大.尤其沿海地区,人多地少,是乡镇企业的发达地带.有的县的乡镇企业,外贸收购额超过了国营或集体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军,特别近五年来乡镇企业创汇达353亿美元,年均递增27.2%.其中,1989年创汇103亿美元,占同年全国创汇总额的23%.这充分显示了外向型乡镇企业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开拓乡镇企业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新途径.据1990年4月有关资料表明,目前乡镇企业系统共建起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达2009个,各种出口、农工贸基地企业已有360多个,引进外资5.84亿美元.正象李鹏同志指出的:“乡镇企业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在加快.但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不可低估,对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更大.面对着经济发展速度下滑,城市化进程减缓的挑战,只有科学界定不同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阶段,实施城市群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并理顺房价,改革户籍制度,才会使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展外向型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是我国沿海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一条出路.这是因为: 第一,发展外向型经济,既可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来发展生产,又为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出路. 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这就使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摆脱劳动力过剩和资金短缺的矛盾.一方面,已经形成的一个相对发达的重工业随着经济发展将向产业结构高级化方向迈进,它要求加强资金密集型的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以及资金-技术密集型的重加工工业,这就需要大量资金.另一方面,每年跨入就业者队伍的劳动力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解脱出来向非农业领域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的动力和活力问题及对策企业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基础.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否有动力和活力,这是我国能否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关键.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对发展外向型经济缺少内在动力,出口越多,对工厂的留利和职工的奖金影响越大,而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外销产品风险很大,使不少企业在增加出口的问题上,缺少利益驱动.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最大的弊端是企业缺少活力,缺少应有的自主权.因此,不能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更不能适应外向  相似文献   

11.
进入新世纪以来,长三角地区紧紧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正在实现从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经济国际化的转型,使自己具备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实力.  相似文献   

12.
第三世界国家发展战略是当前发展中国家最为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不久前在北京召开的国际讨论会上,各国学者就此问题发表了看法,提出了不同地区的不同发展战略。亚洲“四小”外向型发展战略 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及时从进口替代转向出口导向,是亚洲的新加坡、南朝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年来世界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视人民中国的政策,再加上“左”的影响,因此许多年内,我国的经济始终以内向型为主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并开放沿海城市,逐步把这些地区的经济纳入外向型的轨道。去年年初,中央明确提出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一期"振兴上海研究班"与上海市经济研究中心最近联合召开《上海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突破问题》研讨会.会上就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紧迫性、目标、措施、条件和市经济研究中心提出的产业结构外向化的基本思路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现将这次研讨会的具体内容和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对策和措施 (一)目标学员对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目标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十三大精神的感召下,我们确实看到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一批批中国人,首先是共产党人,已经并正在警醒起来,以不断改革、开放的姿态,为中国的振兴而拼搏.在这样的形势下,处于开放前沿地带的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上海怎么办?"先天下之'放'而'放'",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这应该是上海的正确选择.鉴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所以这一期本刊评论员《先天下之'放'而'放'》一文首先对上海的开放问题"放"了几句.当然,上海如何发展外向型经济,需要研究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沿海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尽可能做到两头在外,中间在内,这是将我国经济逐渐引入国际经济分工体系的关键性一步.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生力军作用,这是因为: 第一,乡镇企业的外向发展适应当前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向劳动费用低的地方转移.这次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动,为我国沿海地区以增加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重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必要的技术基础(包括技术设备、工艺和人员的技术素质).乡镇企业正是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过剩,从而迫切需要向工业转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当前农村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选择时机,全面配套,有步骤、有系统地改革外贸体制,建立和完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各种机制,创造良好的吸引外商投资的环境,使农村出口企业与国际市场紧密结合,以真正形成外向型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8.
易杳  方新 《瞭望》1986,(30)
深圳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建立起技术先进的工业,开发一批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而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具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熟悉对外经济贸易的大量人才。这篇采访札记就此进行了分析,并反映了各方对解决这个已成燃眉之急的问题的种种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经济正处在由内向型为主的格局向外向型为主的格局转变之中.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调整上海经济格局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全国改革、开放日益发展的新形势要求上海按照十三大的精神,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冲破框框,大胆地闯出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建设具有上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重振中国经济中心的雄风.在发展上海的外向型经济中,上海郊县工业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上海郊县工业应当如何发  相似文献   

20.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一直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特区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人们狭隘的封闭意识,树立了面向世界的开放观念。深圳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任务就是要凭借邻近港澳的地理优势,运用特殊政策,大量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扩大出口创汇,加速深圳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国内其它地区经济的增长。深圳从昔日的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集工业、金融、商贸、旅游、信息、房地产、货运和仓储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城市,这一奇迹般的变化有力地表明了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是一条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