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欧洲地区主义与"新三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洲地区主义包含塑造世界制度的战略构想。新自由主义的合作竞争、相互依存是其理论基础。全球化背景下欧洲地区主义面临内外挑战。后冷战时期欧洲地区主义提出北美、欧洲和亚洲“新三角”应成为等腰三角形才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欧盟在不稳定的国际关系中有可能成为致力于全球稳定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
理想追求与实践悲剧:新自由主义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在反凯恩斯主义的声浪中,新自由主义作为一股主要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和意识形态思潮占据了全球主流话语的支配地位,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然而,在其理论宣扬的浪漫主义乌托邦神话背后,却是其主导下的政策在世界各地实践所带给我们的残酷现实.因此,如何超越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循环,解决当下的危机,成为我们迫切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区域研究的新路径:"新区域主义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先武 《国际观察》2004,20(4):65-73
本文以赫特纳等人提出的关于冷战后新区域主义研究的“新区域主义方法”为对象 ,阐述了该方法以批判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为学术视角、以“区域性”和“区域间性”为理论基石、以“核心—中间—外围”三大区域结构为核心、以“安全、发展和生态可持续性”为价值准则 ,涉及经济、政治 /安全、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纬度内容和全球、区域、国家和次国家等多层次动力的新区域主义及其世界新秩序观 ,并分析了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及其存在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阿根廷模式与新发展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1年年底爆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阿根廷政府从根本上否定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一种与新自由主义和旧发展主义经济模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新发展战略或模式,即所谓阿根廷模式或基什内尔模式.有的学者认为,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实践是新发展主义在拉美兴起的标志.笔者认为,这是一种正在探索中的模式,因而也是一种不成熟的模式,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还"没有成型"的模式的雏形,在今后的实践中也许能逐步发展成一种切实可行的模式,也许最终走向彻底失败.但无论如何,现在它是阿根廷和其他拉美国家正在进行的探索性实践.  相似文献   

5.
新自由主义与市民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新自由主义作为一股主要的社会思潮在全球曾风靡一时,给世界各国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震动与影响.同时,在西方沉寂了数百年的市民社会思潮再度兴起.新自由主义的实践给世界各国市民社会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特别是新自由主义的极端发展给全球各国市民社会的培育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与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6.
拉美的新结构主义理论——转型时期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对拉美新结构主义理论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新结构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异同、新结构主义与传统结构主义的异同、以及新结构主义的影响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拉美新结构主义是结构主义理论与新自由主义理论调和的产物,是转型时期拉美现代化道路的新思考,尽管新结构主义思路仍存在缺陷,但在目前的条件下,它是拉美各国替代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相对可信的和可行的选择,其影响力将有不断扩大之势。  相似文献   

7.
相互依赖、国际机制、全球治理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基本范式。与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强调权力 与安全、强调国家的中心作用相比, 新自由制度主义更强调相互依赖, 强调国际合作的可能性。复合相互依赖模式 是新自由制度主义的重要的理论创新, 它为推进全球化时代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的拉美新一轮左翼政治浪潮是对新自由主义改革及其意识形态在拉美的霸权和主导地位的一次强烈回应。左翼政府提出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两种替代发展方案。前者较为温和务实,对市场和国家干预的优缺点都有所承认,尊重新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后者则大胆而激进,试图找到一条能彻底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发展道路。两者都进行了广泛的政策调整和实践:经济领域以国有化、土地改革、价格控制、外汇管制为主;社会领域以实施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计划、社会救助和扩大公民权为重心;在地区合作和一体化方面则倡导独立自主意识,反对以美国为主导的拉美一体化。总体来看,拉美左翼政府的新发展主义和"21世纪社会主义"重视国家作用,将社会公平和再分配作为政府首要议程,通过国家的积极干预来实现减贫及财产、权力再分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既是对新自由主义模式和"华盛顿共识"的纠偏,也是对新发展模式的一次有益探索。然而,左翼政府施政主要借助大宗商品繁荣带来的收入,政策调整的基础薄弱而不稳。拉美左翼未能确立一个真正可以替代新自由主义的、可持续的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
西方国际政治学经历了由“单枝”到“大树”的发展历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行为主义、新自由主义、新现实主义、建构主义等连绵不断,其中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构成了当代西方国际政治学的主流理论,而建构主义则不仅是对后冷战时代的一种回应,也是对传统国际政治学的一种深层次反思  相似文献   

10.
赵银亮 《东南亚》2009,(2):7-11
东盟-体化进程的加快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目前对东南亚新地区主义的研究主要是借鉴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套路。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具有地区整合和地区离散的双重特征。东盟的扩大、经济一体化、冲突的管理和解决等,又使得新地区主义具有制度转型的特征。东盟期望通过加强内部的文化认同和调适,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进行东南亚新地区主义及其制度转型的范式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当代思想家亚历山大·杜金近年来用保守主义作为代替20世纪三大主要意识形态——自由主义、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第四政治理论",其实质依然是他以往宣传的"新欧亚主义"思想。杜金的"新欧亚主义"以传统主义、"保守主义革命"和欧亚主义等思想为基础,具有强烈的反自由主义特征。杜金的保守主义与"统一俄罗斯"党的保守主义纲领既有相类似的原则,也存在重大差别,本质上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是对"新政"式自由主义的回应和反击,旨在遏制和矫正激进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在重构传统保守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新保守主义对内举起继承和发扬传统价值观的大旗,对外摆出一副强硬好斗、盛气凌人的架势.美国60年代的社会动荡和70年代的经济衰退为新保守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美国新保守主义70年代的舆论攻势、有效组织和坚强领导为新保守派登上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帝国主义"霸权行为是美国为解决中心地区无止境的资本积累和维持全球军事霸权,而对其他国家进行领土权力控制所造成的结果,其突出表现形式是美元霸权、新自由主义剥夺性积累、单边主义和"新炮舰政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重创美国经济以及美军深陷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泥淖,宣告美式新自由主义神话以及美国通过穷兵黩武推行的"新帝国主义"全球进攻战略的双料破产,使美国的霸权遭受沉重打击.尽管美国正通过制造金融战争来搞垮竞争对手国特别是中国的经济,或制造地区局势紧张来破坏他国现代化进程,以延缓自身霸权的颓势,但是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层面的扩展和深化,美国霸权终将在愈来愈猛烈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中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4.
当前金融危机下的国际思潮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文荣 《和平与发展》2009,(5):10-15,71-80
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风暴及由此造成的全球经济危机,在国际上尤其是在西方的政界和学术界出现一股值得重视和研究的新思潮。归纳起来有以下方面:资本主义未来向何处去;再次掀起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辩论;对全球化进行反思;欧洲中心主义开始动摇和消退;如何对待气候变化成为一种道德标准;建立无核世界成为一股新的国际思潮;对西方国家的“促进民主”进行反思;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回潮;要求对现行国际秩序进行改革的思潮席卷全球;如何应对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改革的内外动因、具体内容和改革的结果来看,拉美的经济改革具有明显的新自由主义倾向。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及全球经济一体化,反对公有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否定社会主义。拉美经济改革是诸多内外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但每一个因素都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有着密切关系。拉美经济改革的内容完全符合新自由主义各派经济学家的政策主张。从改革结果来看,经济改革从总体上提高了拉美国家的经济自由度。  相似文献   

16.
主要观点 20世纪70年代中期,智利接受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观点,开始进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改革.在改革过程中,政府强调"把生产资源配置交给市场,把加速经济增长的主要任务交予积极性"的原则,并力图通过"价格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国企私有化"来建立起"自由市场经济".经过20多年的实践,智利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同时也付出了昂贵的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起,被学者们称为新自由主义标志的“里根主义”、“撒切尔主义”盛行西方,它们曾是西方主要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西方经济因此暂时摆脱了滞胀局面,保持了较长时期的低速增长。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新自由主义却造成了高财政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的危险局面,致使9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再次严重衰退。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呈现不少新的特点。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全面理解这一问题,已引起国际经济学者浓厚的兴趣。作者从美国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的原因、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适时更新及其创新特点以及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再认识等4个层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我们应充分看到这些变化,又指出,尽管如此,自我调节仍改变不了资本主义体系的深层结构和内在逻辑,因而最终的历史结局也无法改变。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后摆脱了殖民统治的民族国家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的历史任务 ,政府在发展经济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摆脱大萧条带来的悲观主义情绪 ,各种经济理论纷纷出台 ,其中不乏强调政府干预积极作用的理论。 60年代末至 70年代初 ,实行进口替代工业化的拉美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遇到一系列问题 ,使发展经济学理论受到冲击 ,发展政策开始转向强调市场机制的“新自由主义”。 80年代东亚发展模式红极一时 ;随后的研究又发现 ,东亚“奇迹”的背后也存在政府强有力的作用 ,认为政府促进发展成效不佳的关键不在于政府“驾驭市场” ,而在于干预形式的错误。对拉美改革开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总结后 ,人们发现 ,每种资本主义经济体都是市场机制与国家调控的混合体 ,因而出现“新干预主义”。在拉美新结构主义思想又质异新干预主义 ,90年代后又出现“新实用主义” ,否定极端干预主义和纯粹的自由放任。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最近 30年间 ,新自由主义一直主导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 ,拉丁美洲成了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新自由主义者对拉丁美洲格外青睐 ,还是拉美人对新自由主义情有独钟 ?总之 ,新自由主义为什么能在拉美大行其道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凡一种思想或意识形态能在某个地区流行 ,都不会是某种偶然现象 ,而必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条件。拉丁美洲之所以从 70年代以来成为新自由主义的“实验场”,是多种内外因素互动的结果。(一 )进口替代工业化模式的衰落为新自由主义进入拉美提供了历史机遇2 0世纪 30年代的资本主义大萧条沉重打击了拉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