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美国选举团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举团”是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独特产物 ,它深深影响着 2 0 0多年的美国总统选举 ,保障了美国政府政权的平稳交接 ,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与国民性民主原则相悖的缺陷 ,致使选举人票数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选民票数。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选举团制度及与此相联系的美国总统选举政治 ,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需要改革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4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于11月7日举行。今年的大选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次大选,也是1960年以来竞争最激烈的一次选举。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戈尔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在大选前的多次民意测验中交替领先,在选举日,戈尔获得19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共262张选举人票,布什获得29个州的246张选举人票。根据美国宪法。总统候选人必须获得270张选举人票才能当选,因此谁赢得了尚未统计完的佛罗里达州的25张选举人票谁就当选下届美国总统。但由于两位候选人对佛州的计票结果发生严重争执,并发展到法庭诉讼,致使新总统难产。究其原因,还得从美国的选举制度谈起。  相似文献   

3.
2014年是美国中期(Midterm Election)选举年。美国中期选举是指每四年一次的总统大选结束两年后举行的国会与州长选举,是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选举。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存在着诸多宪政困境:不合理的席位分配,不合理的划区,选举高费用与低投票率,以及两党政治的极化。同时,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产生的重要影响形成了其独特的中期选举铁律,有利于生成美国多重权力均衡机制和发现与培养政治精英,选举结果往往成为美国内外政策变化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4.
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1991年以来俄罗斯三届总统选举的过程与结果为依据,概括出了转型时期俄罗斯总统选举的基本特征,即在竞选过程中政权因素占主导地位、政党的作用有限、候选人的个人政治魅力与民意取向左右选举结果;在对影响俄罗斯总统选举诸因素(包括政权、选举制度、政党民意等)的具体分析基础上,阐述了这一基本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时,结合普京时期俄罗斯政治发展的新特点,提出了俄罗斯总统选举这一民主运行机制未来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政治思潮是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1860 年以来, 保守主 义政治思潮和自由主义政治思潮一直交替左右着美国总统选举。一般来说, 当保守主义思潮占据 美国社会主流地位时,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获胜的机会就比较大;而当自由主义思潮占据美国社 会主流地位时,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获胜的机会就比较大。  相似文献   

6.
总统制作为俄罗斯完政制度的核心,从确立之初就倍受关注与争议.1993年宪法第81条对总统选举只进行了概括性的规定,15年来的运行实践基本上是在宪法的框架内进行的,但已经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俄罗斯历次总统选举受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特点,通过对三位总统选举纵向动态的意义上考察,可以透视出俄罗斯宪法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一样 ,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 ,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 ,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与中国不同的是 ,印度是联邦制国家 ,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主义者遗留下来的议会民主制 ,这使印度的传统文明、传统文化打上了“深深的西方烙印”①。在议会民主制之下 ,政府拥有议会制度 ,其核心是承诺举行定期、自由和公正选举的选举制度。这个选举制度决定政府的组成、议会两院的席位、邦立法会和联邦议会 ,以及总统和副总统。因此 ,了解印度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于理解印度的议会民主制度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8.
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美国外交政策有较大影响,以总统任期为序,可概括为5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中美关系也呈现出某种规律性的波动。本文在分析美国总统选举政治框架下美国外交政策模式,以及1972年以来美国总统选举政治对中美关系的作用规律基础上,从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的视角,展望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由于伊拉克问题的独特影响,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可谓是一次外交决定内政的选举。民主党的全胜使得这次选举成为199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中期选举,它不仅决定了美国国会新的政党分野与权力布局,而且对美国的外交内政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外交方面,在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国会的外交政策理念将呈现右倾趋势;伊拉克政策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微调,但不会出现戏剧性的剧变;对华政策也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内政方面,其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国内经济政策、非法移民政策与国内社会政治思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家的政权机关多由选举制度产生, 经过选举方式产生国家政权也日益成为各 政权得到合法性的唯一途径, 选举制度已经同代议制度、政党制度共同构成了现代西方国家民主政 治制度的三大支柱。通常选举制度都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空前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思想 深入人心的前提下建构起来的;而英、法、美三个国家因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以及民族构成不同, 选 举制度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讲, 一方面英、法、美选举制度建立与完善的总趋势是进步的, 另 一方面, 选举制度的改革又是资产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 迫于广大劳动人民要求进步、平等的压力, 为巩固其统治而采取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从1994年中期选举起,共和党开始了新一轮"保守主义革命",至2004年美国大选,美国保守主义确立了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然而,在2006年的美国中期选举中,民主党却大获全胜.共和党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腐败、丑闻和无能、选民对布什和伊拉克战争的失望,根本原因则是共和党铁杆支持者的分崩离析.由于民主党人同样也面临着种种的未知挑战,加之佩洛茜议长和布什总统两人均采取极力向"右"靠拢的姿态,美国保守主义浪潮似乎还看不出将会衰退的兆头.  相似文献   

12.
即将到来的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是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最重要的一次选举。其结果将决定美国国会的政党分野和权力布局,而且将影响2008年总统选举的议题设定和民调走向。截至目前,本次中期选举呈现出三个特点:选民普遍对现任议员不满,大部分选民思变心切;共和党的支持率下降,相对多数的选民表示支持民主党;布什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明显偏低。伊拉克问题和国内经济问题是本次中期选举的中心议题。从目前的选举形势来看,民主党方面将略占优势,整体选情呈现“驴攻象守”态势。  相似文献   

13.
影响美国总统选举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 美国政党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美 国民主、共和两党通过政党的标签和认同作用, 划定了两党总统候选人特定的选民群;再利用其历 史形成的完善的组织机构和强大的筹资能力, 强力支持他们感兴趣的总统候选人, 对美国总统选举 产生很大的影响。了解美国政党对美国总统选举的影响, 有助于我们了解美国总统选举, 有助于预 见美国总统选举, 从而有利于把握美国政治的脉搏。  相似文献   

14.
总统选举是美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大选结果而言,哪个党上台执政是多种合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但从根本上讲,选民在历次大选中的党派取向则是决定大选结果的最直接作用因素。选民的党派取向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也有相对的变化性,受到一定阶段基于利益诉求基础上众多变量的影响。本文试图以1980--2008年美国八次总统选举的统计材料为依据,分析宗教信仰、族裔身份、性别、年龄和收入等五个核心变量对选民党派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梅俊杰 《欧亚观察》2001,(1):27-29,43
美国在2000年不仅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总统选举.而且改选出了第107届国会。对于关注犹太事务的人们来说.美国大选年的这两项选举正好提供了观察美国犹太政治势力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最后十多天应是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时刻。首先进行了杜马选举,之后是叶利钦总统宣布提前辞职。杜马选举确立了新总理普京的政治地位,而叶利钦提前辞职是为普京成功竞选总统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正紧锣密鼓、激烈争夺下届白宫宝座。可以说,这是一场两党及其候选人之间谁能赢得选民广泛支持、谁能左右美国人心理、谁能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谁能掌握新的竞选技巧的角逐。从中可以看到,美国总统选举不仅仅取决于候选人的政策主张如何,其他许多因素都会对选举的结果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制度刘清才1991年3月俄罗斯根据全民公决的结果正式设立了总统职位,并于当年的6月12日通过全民投票选举叶利钦为第一任总统。1996年6月16日俄罗斯联邦将要进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也是俄罗斯独立之后的第一次总统大选。《俄罗斯联邦宪法...  相似文献   

19.
巴基斯坦今年将举行总统选举,穆沙拉夫希望在保留军职的情况下连任总统,反对派在美国支持下,力图同穆沙拉夫分掌权力;穆沙拉夫一方面大力打击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势力,另一方面同人民党等反对党开展对话,企图继续维持其总统职位。穆沙拉夫要想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胜出,要解决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即将于2008年举行的俄罗斯总统选举广受世界各国关注。俄国内政治生态将对此次总统选举产生直接影响。无论是就民意的偏好、政党格局的出新、精英层的嬗变等各个方面来看,由普京总统所主导的2008年总统大选的整个程序正在上述各要素的互动中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08年选举还对俄政治格局的继续演进和俄西方关系的可能变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俄关系将有望保持其延续性和稳定性,出现有利局面,但不意味着中俄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会是一个不需要任何努力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