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听说我要去香港,中国作协的领导为我介绍了曾敏之先生,并说曾敏之先生是华人文化圈内的知名人士,他在全球的文化圈内都有相当大的知名度,他不但是香港作家联会的会长,还是加拿大加华作家协会顾问,华侨大学名誉教授,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顾问,广东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等等,到了香港,有些事情是可以帮助解决的,而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极好,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作协的同志让我自己去做一个体验。到香港第二天,给曾敏之先生打了一个电话,从电话的印象里,曾先生仿佛是不怎么热情,他只是对我说,在晚上九点钟…  相似文献   

2.
肖克 《西亚非洲》2001,(3):70-72
2001年3月21日,土耳其外交部长助理伊伊特·阿尔波安先生(Yigit Alpogan)和土耳其驻中国大使等一行6人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访问,伊伊特·阿尔波安作了题为“塞浦路斯问题:历史、现在和将来”的讲演.与会的中方……  相似文献   

3.
今年6月3日,香港著名的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先生不幸逝世了。当我听到这个噩耗时,感到十分悲痛,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幕又一幕安先生爱祖国、爱科学以及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人事迹来,引起了我对他的深深怀念之情!  安子介先生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追求真理的一生,他80多年来一直在奋发努力,不断追求。50年代初,安先生开创中南纺织等三家工厂,并和其他实业家一起为保护、发展民族工商业而奋斗。60年代初期,因西方保护主义复炽,香港纺织品出口欧美受到限制,安先生带领纺织界同仁在17天时间里游说英伦三…  相似文献   

4.
我和本社驻香港记者陈晓钟先生曾共同采访过香港的一位慈善老人——严宽祜先生。严先生虽已年近90高龄,但仍然奔走于香港与内地之间,以做慈善事业为乐。他的做人品行,令人仰慕。  相似文献   

5.
陈守仁先生作为旅居海外几十年的美籍华人,他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但他始终没忘自己的根在中国。近14年来,他以一颗火热的侨心致力于祖籍国的慈善公益事业,以深厚的桑梓之情,为祖籍国和家乡发展,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我与陈守仁先生结识,源于他向中国华侨经济文化基金会捐赠120万元设立“孙中山文教福利专项基金”的善举。我还清楚地记得1998年岁末,我在人民大会堂富丽堂皇的香港厅主持捐赠仪式时,捐赠人香港联泰国际集团董事长、美籍华人陈守仁先生所作的一番极为动情的发言。他说:“我虽为美籍华人,旅居海外及香港,但…  相似文献   

6.
从小喜欢画,不论是哪一类画种,国画、油画、水彩还是白描。那浮云,那流水,那清清池畔、摇曳的荷花,还有那云雾掩映的群山……每当我在她们面前站定,就会神情迷离而不能自已。读了刁夫先生的诗作,竟也产生了如此的感觉,那绵长的意境,时而浓烈、时而淡雅的水墨,还有那灵动其中的生命,宛如一幅幅画卷,在我眼前舒展开来。  相似文献   

7.
啊,桥     
为出版大型画册——中国的桥,我有幸翻阅了几百张绚丽多姿的彩色图片,不禁为之悠悠意远,思绪时而深沉凝重,时而轻柔飘渺,时而飞向悬崖百仞、澎湃江河,时而飞向林木葱茏、争妍竟艳的园林,时而飞向历历如画、风烟俱净的山村水阁,时而飞向北京城纵横交错的空中立交桥……桥,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华木的一枝,无疑是值得人们引以自豪的!  相似文献   

8.
本期导读     
●《海粟大师山水小景》出版前后  新加坡著名作家和企业家周颖南这样写道:我与大师订交始于70年代初,1972年12月第一次见面,我喜爱他的艺术,对他所受时代不幸遭遇,心里感到不平。我开始收藏他的作品,动了出版大师画集的念头。弘扬中华文化,推荐名家艺术,原是炎黄子孙的责任。我把这个愿望告诉潘受先生和饶宗颐教授,得到他们精神上的支持。我请潘受题诗,请饶宗颐撰写序文,使这本画集成为三位名家书画集。●怀念杰出的爱国者安子介先生安子介先生的一生是奋斗和追求真理的一生。50年代初,在香港开创了中南纺织等三家工厂,为保…  相似文献   

9.
献辞     
在我们即将跨入二十一世纪的重要时刻,我们有机会与东南亚华人、华侨以及香港各界朋友精诚合作,成功地举办画展,来纪念本世纪亚洲伟人刊、中山先生,我感到十分庆幸从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成为职业革命家开始,中华民族就有了自己的领袖。在海外华侨和国内各族人民的支...  相似文献   

10.
正5月2—5日,应"韩国21世纪韩中交流协会"邀请,戚振宏院长率团赴韩,为参加"第二期韩中知名人士教育培训课程"的学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来自韩国政界、学界、商界和媒体等的百余位知名人士与会,反响热烈。期间,代表团还走访了韩国外交部、国立外交院、"一带一路"研究院,就朝鲜半岛南北首脑会谈等问题与韩方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1.
香港汇发整染厂有限公司董事长、台湾台北益新纱厂董事长朱伯衡先生,爱国爱乡,最近向家乡浙江省海盐县张元济图书馆和激浦镇文化站赠送了多年来在香港购置收藏的珍贵图书16000册,价值人民币20多万元。这是朱伯衡先生在家乡建造敬老院、幼稚园、儿童乐园、残疾人康复楼等工程之后,为家乡人民又一次真情的奉献。港胞朱伯衡向故乡赠书@陈启文  相似文献   

12.
一位高大、白净的老人走了进来,一双大眼跃动着慈祥、智慧的光,室内恍似一下便明亮起来。县侨办江主任向我介绍说:“这就是你心仪已久的香港南康布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江兆文先生。”江先生热心在祖国、家乡办厂,慷慨捐资兴教,感人至深。他虽已74高龄了,却依然象磁石一样吸引着数以万计的祖籍福建省永定、南靖两县的港人和海外华人。在永靖籍的港人和华人中,他远不是最富有的人,却深孚众望。为揭开这谜一般的秘密,我在他早年生活的故乡,在香港进行深入采访。骑在背上的人却大喊救命1922年,江兆文诞生于永定县高头村。那是与南…  相似文献   

13.
嘱为诗话 三载乃成 在港期间,有一天我与曹越先生及香港中国通讯社郭招金社长侍坐于南师寓所。南师赠我《金粟轩纪年诗初集》一部,当时匆匆翻阅,见南师诗作格律谨严,文词雅驯,声调铿锵,且意境深邃,颇具古人韵味,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影视导演,今年79岁。1982年,我得了脑血栓,冠心病,按理而来的是半身偏瘫。从此,我只得伴随着高血压、失眠症、尿频等症,沿着无声的时间脚步因锡而怀…··我抓紧时间,奋力拍摄了电影(寒夜)、电视剧(大敌当础、(不屈的桥)、(千秋功罪》、(匡衡)等等,虽然这些影视作品获得了不少好评,但我已精疲力竭,疲于奔命了。一次不期而遇的邂逅,我有幸认识了研制和开发“泰一”的著名高科技实业家、香港福康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宏龙先生,on从此,我成为受“泰一”呵护的幸运者。服用“泰一”以后,我全身的老态消失了,多种…  相似文献   

15.
1月3日,前世界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我研究所名誉顾问、现美国国际发展政策研究所所长阿嘎瓦拉先生来华,与我所领导就如何进行项目合作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探讨。我所为阿嘎瓦拉先生拜访计委及劳动部等单位作了具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16.
梁广 《海内与海外》2005,(12):1-1,4-7
董建华先生1937年5月29日生于上海,是“香港船王”董浩云先生长子。董建华在香港中学毕业后赴英留学,获利物浦大学海事工程理学士学位。之后,董建华先后在美国通用有限公司及家族公司任职。1996年12月1日,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2002年7月连任。2005年3月,董建华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主席胡锦涛对董建华先生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充分肯定,他表示,香港回归祖国以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董建华先生带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广大香港同胞,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等因素带来的种种困难与挑战,妥善处理了一系列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维护了香港稳定繁荣的大局,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董建华先生早年的经商生涯鲜为人知,其中颇有过人之处,本刊特推出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的第一个华灯初上时分,被誉为“艺海奇人”的著名艺术家罗军先生偕夫人到舍下小坐,特意带给我一部青汶、景秀合著并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长篇传记文学《龙马生涯》,嘱我读后写些评述性的文字。虽然我正忙于笔耕一部时限短促的长篇传记,又利用罅隙间刚刚校对完一部即将付梓的长篇小说,大脑还一片云里雾里,头绪纷纭,况且写评述性的文章之于我为一忌,从不敢妄加为文,但罗军先生是我的挚友,挚友交办的事情焉有不办之理?故夤夜捧读。谁知,一旦读起便立刻被书中主人公马观适先生那非同寻常的身世以及在群雄…  相似文献   

18.
1985年1月17日下午,由国际问题研究所主办,举行荷兰王国外交大臣范登布鲁克阁下讲演会。出席这次讲演会的有外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西欧研究所、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和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单位的科研、教育和新闻工作者。范登布鲁克大臣在会上作了讲演并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现将本刊记者记录的范登布鲁克大臣讲演内容摘要及他回答的部分问题的要点刊载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1991年10月17日下午,波兰外长克日什托夫·斯库比谢夫斯基应邀在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作了题为《中东欧安全的新问题》的讲演,系统地介绍了波兰对中东欧安全形势的分析及波兰的对外政策。现将讲演内容摘要报道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我热爱中国文字,中国文字的魅力常令我激动不已”。这是香港冠军科技集团总裁简文乐先生常说的一句话。 其实,简文乐先生早在1987年就将他的这一种爱表达得十分充分了,正是这一份爱,使他研制和生产了世界上第一台中文寻呼机,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