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问世,孔子的“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到唐代诗歌创作的鼎盛,宋词元曲的发展,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宝库,而人们读诗、咏诗、写诗似乎又成了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虽然“五四”提倡新文化运动,自由体风靡一时,但近十几年来书写古体诗词巍然成风,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中西文化中柳树普遍可以用来表达忧伤、寄托哀思, 这在中西风俗习惯、文学作品 中都有显现, 而西方多种语言对“垂柳”的词汇表达更是最直接的明证。中西怨柳文化似乎都有独 立的传承历史, 尚无明确证据可以证明怨柳文化发源于共同的源头。我国将柳树与忧伤情感联系 起来的最早记载是《诗经》, 时间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之前。西方最早的怨柳记载是《圣经》, 大约 在公元前五六百年, 其次是ArrianusHistoricus的FragmentaHistorica的记载, 大约在公元1世纪。 西方怨柳文化的重大发展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 很可能与中西交流的加强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4年春节,我又收到邮寄的新一期《香港文学报》。这份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纸编印精致,是香港目前唯一的一张纯文学报纸,创刊已十四个年头。主编张诗剑和副主编陈娟是一对作家夫妇,也是香港文坛的双星。诗剑是著名诗人,诗作屡获大奖,他的《流火醉花》等诗集好评如潮,现为香港市政局文学艺术顾问、香港作家联会秘书长。陈娟是小说家,其长篇小说《昙花梦》、《玫瑰泪》均产生轰动效应。他们同列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等海内外十多部名人辞典。笔者有幸在香港结识诗剑和陈娟,以后成为时常联系的朋友。知道笔者是南京人,陈娟高兴地与笔者认了老…  相似文献   

4.
文化巨人鲁迅先生不仅以杂文和小说著称,而且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其旧体诗创作中的许多篇章都堪与我国古代大诗人的作品媲美,取得很高的成就,给我国旧体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受到人们的盛赞。在众多古代诗人当中,唐代李商隐的诗对鲁迅旧体诗创作的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上追寻李商隐诗对鲁迅旧体诗影响的轨迹,即揭露弊政、讽刺丑恶,以一位现代伟大思想家、文学家的高度,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李商隐诗的成就,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完美的诗风,登上自己旧体诗创作的顶峰。这种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两位相隔一千多年的诗人的文学成就及其地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继承发展古代灿烂的文学遗产,繁荣新时代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5.
有人认为:笑就是笑,古今中外所有人都相同,谈不到什么“中国式”。其实不然,笑确实有中国式的和非中国式的。外国人怎样笑,笑态如何,暂且不去细说,这里单说中国式的笑。而且我认为,提高中国式的笑的质量和品味,大有益于提高中华民族的多种素质。以文化(尤其是文学)而论,几千年占比重最多的文字不是涉及笑的,而是涉及哀怨、哭泣的。无论是中国历史上由个人写的最早的诗,即屈原的《离骚》,和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伐檀》、《硕鼠》等等,还是后来白居易写的《长恨歌》、《琵琶行》,直至再后来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第一名著《红楼梦》,以…  相似文献   

6.
绿兮衣兮     
"绿兮衣兮, 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读到《诗经?国风》中的这首《绿衣》时,心想:绿是冷色,黄是暖色,诗中人的思念一定已如冰炭置肠,而他所思念的人也一定很美.因为,喜欢穿绿衣的女子都是佳人.  相似文献   

7.
题画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瑰宝,是一种以画为题而作的诗。其内容或就画赞人,或由画言理,或借画抒怀,或托画刺时,因都是缘画而作,所以统称题画诗。题画诗又有狭义广义之别和自题他题之分。自题画诗,是指画家写于自己画卷上的诗,如现存最早画面有题诗的北宋赵佶的《蜡梅山禽图》和明代唐寅的《李端端落籍图》。  相似文献   

8.
正蓝刺头一说到刺头有谁喜欢呢?谁敢喜欢呢?你根本不知道它那锋利的刺什么时候刺向它的怨,刺向它的恨,刺向一切对于它的侵犯。蓝刺头浑身都是刺,叶片上,茎杆上,布满了锋芒。玫瑰好看,也是浑身带刺,用刺与人们保持距离,不让人随意地接近,只可以闻到花  相似文献   

9.
在但丁故居     
“万物行动之源———上帝,把荣耀渗透于全宇宙,在各地发光,或多或少,因地而异。”这是但丁《神曲·天堂篇》的开头三句。没有想到,这三行诗竟成了我们访问但丁故居的序曲。我们是12月2日到佛罗伦萨的。在赴佛市途中,为消除团员疲劳,有人提议轮流表演节目。那时,我满脑子都是与这城市连在一起的两位最伟大人物的形象,一位是米开朗基罗,一位就是但丁。我在1962年大学学习期间,曾神秘地拜读他的《神曲》三部曲。40年后的今天,其它的诗句都被时光之水冲得一塌糊涂了,惟有《天堂篇》的第一歌《但丁与贝娅特丽丝同登天堂》的开头,却光闪闪醒目如…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国内对近代南社著名诗人苏曼殊的研究逐渐“热”了起来,不仅有多种专文专著相继出版,而且有新编《苏曼殊全集》问世。曼殊现存诗百首,多属近体,然而却有那么强大的魅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真诚,被古今中外许多大家视作文学之生命的真诚。在他这些诗中,除了感时忧国诗、爱情诗而外,自伤身世诗占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1.
就知名度而言,吴绛雪的《栀子同心图》远不及她的《咏四季诗》。这也许是因为后者轻灵别致、上口好记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座极为优美动人的园林——大观园。雪芹借元妃之口,《题大观园》绝句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功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赐大观名”。这首诗既说明了这座园林名称的由来,  相似文献   

13.
"诗人的祖国/祖国的诗人/长着一双三岁孩童的大眼睛/却用百岁老人的双鬓思索……"欣喜读到彭俐的诗集《我和祖国》,仿佛看到一位骑着白天鹅的清纯少年翱翔在诗的蓝天,对祖国,对所爱的一切,深情吟唱着爱的颂歌。诗人用少年纯净澄澈的激情歌唱;用哲人深刻邃远的思辩说理;用诗的纷呈意象和优美语言抒情,将情、理、美融合于诗,淋漓尽致地体现出大爱无疆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14.
相忆谭宗尧     
正读谭宗远忆大哥谭宗尧文,数篇下来,已热泪盈眶。手足情深,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有别必怨,有怨必盈,况阴阳两隔。背负苍穹一声叹:谭宗尧以主演话剧《天下第一楼》闻名京华。繁华过后,二十余年如一梦,如今几人能相忆?前些日子,我任责任编辑,审看北京电视台《文化之约》专题节目,其中有十几集介绍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刁光覃、朱琳夫妇,偶见有几个谭宗尧的镜头:话剧演出片段和刁光覃现场给他说戏,只是一带而过,  相似文献   

15.
浓浓的乡情     
最初“认识”凉州,是从唐诗上。王之焕一首《凉州词》,千古传诵:“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翰一首《凉州词》,万代留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是乐府曲名,原是凉州一带的歌曲,骚人墨客常以此调填词做诗。盛唐诗坛中,竟有众多名家高手争相去作《凉州词》,以瑰丽雄奇、苍凉壮阔之笔,描绘出西北边塞的奇情异彩。虽说不只是在写凉州,但亦可见凉州此地确有不凡之处。凉州,现名武威,位于河西走廊东端,是古代横贯亚洲、名噪中外的丝绸之路上的…  相似文献   

16.
雅诗中的13 首叙事诗是诗歌史上第一批文人叙事作品, 它们叙写了周族兴起到强大的历史进程, 在 叙事诗并不发达的古代诗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一、古代文体有散文与韵文之分, 叙 事的工作由散文分担;二、中国诗论主张言志抒情, 不重叙事;三、封建文人不重视。《大雅》中的10 首叙事诗篇幅 短小、缺少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不能称为史诗。中国古代汉民族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一、儒家文化的限制;二、 中国诗论的影响;三、文明早期的汉字不适于记录;四、中国古代宗教观亦是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雅诗中的13 首叙事诗是诗歌史上第一批文人叙事作品, 它们叙写了周族兴起到强大的历史进程, 在 叙事诗并不发达的古代诗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中国叙事诗不发达的原因:一、古代文体有散文与韵文之分, 叙 事的工作由散文分担;二、中国诗论主张言志抒情, 不重叙事;三、封建文人不重视。《大雅》中的10 首叙事诗篇幅 短小、缺少完整的形象和故事情节, 不能称为史诗。中国古代汉民族没有史诗的原因是:一、儒家文化的限制;二、 中国诗论的影响;三、文明早期的汉字不适于记录;四、中国古代宗教观亦是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8.
一清代诗词数量浩繁,作者队伍庞大,流派众多。仅晚清徐世昌辑的《晚晴鋎诗汇》就收录诗人六千一百余家,超过《全唐诗》二千二百余家的两倍。词的方面,据《全清词抄》收录四千余家,比《全宋词》收录的一千三百余家多三倍。读清人诗,有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清初和晚清时期的诗歌有丰  相似文献   

19.
正读段天顺先生的《诗稿》,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一枝一叶总关情。"我在段老领导下工作过,这种感觉就更深。段老16岁即加入,后又长期在北京市水利和民政部门做领导工作,可以说是典型的政府官员。他在繁忙的学习和工作之余,养成了吟习诗词、寄意竹枝的习惯,离休前即出版了《燕水古今谈》、《燕水竹枝词》、《民苑集》、《新竹枝词集》等著作。离休后,又主持北京诗词学会工作近20年,出版了《竹枝斋诗  相似文献   

20.
琼瑶及其部分作品书名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琼瑶这位多产的女作家目前已出版的小说近六十部。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诗、词、歌、赋似乎是情爱独钟。在她的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穿插着一些中国古代的诗文,就连她的笔名以及部分作品的书名也是从中摘取而来,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方面的示例。  琼瑶:琼瑶原名陈*h,琼瑶是其笔名。琼瑶源于《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琼瑶,这里指美玉。其后有人将琼瑶用来比喻月色,如苏轼那首写夜行的《西江月》:“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南宋词人李曾伯也在《青玉案》中写道“马蹄踏碎琼瑶影”用来形象地描述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