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迁中的地区环境治理——以东盟环境合作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应对环境问题的各种制度安排经历了重大的发展和演变,其标志性的事件包括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以及2002年的约翰内斯堡地球峰会。在关注全球环境治理的同时,人们不能忽视的现实就是,一个地区内的生态环境变化更能影响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环境治理这一概念本身就侧重生态区域的理念,人类虽日益意识到全球性环境难题,但所见证和参与的大多数环境行动大都是地方化的。  相似文献   

2.
范纯 《亚非纵横》2009,(5):40-4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印度逐步形成由环境政策、环境立法、环境司法、环境执法等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印度环境立法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环境司法具有一定的正义性,公益诉讼在维护环境正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面对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第二代环境问题,印度环保法律机制已经开始转型,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遵循市场机制原理,重新配置权利和义务。但也应当看到,印度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蒙古国资源丰富,但是目前面临着环境资源与环境产权、空气污染、草原畜牧业资源的利用、森林的保护与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布局与利用等环境问题。蒙古国政府采取了颁布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成立国家环保监督检查机构、建立国家级保护区、争取发达国家环保资助项目、与周边国家建立合理开发资源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把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内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关系到蒙古国人民的长远利益,也会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人类对地球资源枯竭性的消耗和环境破坏让自身付出了代价,但是,经济还必须继续发展,因此,绿色革命的大幕拉开了!以环境、资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主体特征的绿色经济将史无前例地成为人类更长久的轨道和未来。著名的罗马俱乐部,早在1972年就公开发表了里程碑式的报告《增长的极限》,指出当时的普遍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综观世界经济的几次变革的动力和规律,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增长的极限将推动人类必须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企业经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日本企业以“生态企业”为经营目标,通过加强“环境经营”,开辟新的事业领域,并借以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中的环境合作:减震器还是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滨 《亚非纵横》2008,(2):7-11,18
本文从中日关系角度考察中日环境合作的演变及其作用。从环保角度看,过去30年的中日环境合作成效显著,但在中日关系大框架下的地位并不突出,处于技术层面,外溢效益不明显。环境合作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减震器的作用,减弱中日关系紧张和对立带来的震荡,使之处于可控的范围。当前中日环境合作面临难得的重大机遇。如果双方能抓住机遇,中日环境合作可望成为中日关系的主要领域和新的战略纽带,对双边关系的发展发挥显著的推动作用,实现从中日关系的减震器到引擎的重大跨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国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热点地区。伴随着GMS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GMS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气候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森林面积锐减等。这些环境问题日益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GMS国家之间国际冲突和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GMS国家面临的共同环境问题,提出"环境类区域性公共产品"的概念,并认为GMS国家联合提供环境类区域性公共产品将成为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8.
范纯 《亚非纵横》2010,(5):51-58
二战后,韩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为应对环境问题,韩国构筑了由中央为主导的环境行政管理体制,确立了比较完善的环境法律体系,建立起环境纷争调整制度,律师团体也积极推动开展环境诉讼,最终形成了环境保护法律机制。迄今,韩国在该机制作用下,环境形势出现改观,向“低碳绿色经济增长”的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方向发展,为此,韩国总统李明博受到联合国的表彰。但是,韩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机制仍有改善的空间和余地,尤其环境诉讼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境意识的高涨,日本企业越来越重视环境经营市场。它们从6 个领域,以提供有益于减轻环境负荷的商品和服务、能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的技术与系统为中心,积极地开展环境经营,形成颇具规模的环境经营市场。建立健全环境管理法规和体制、强调环保政策传播效应、重视环境管理审核与标志、大中小企业并进以及注意运用经济性管理手段,是其促进环境经营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十月革命以来,俄罗斯环境政策分为形成、发展、改革、修补四个阶段,至今环境政策处于由计划体制下的环境管理向市场体制下的环境治理迈进的过程中。期间,环境行政体制调整出现反复,政府与环境NGO关系由对抗、紧张向合作、缓和方向发展,环境政策统合能力不断增强,环境政策内容与时俱进,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明确,节能政策措施具体,生态文明取得进步。虽然还存在环境政策决定过程透明度低、环境政策出台后的可操作性差等弊端,总体上,汇聚着向市场化环境治理靠拢的各种结构性条件。  相似文献   

11.
范纯 《亚非纵横》2008,(2):32-38
多年来,东南亚各国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断完善环境法律制度和环境行政管理,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众多环境管理手段,但法律执行效果不佳。各国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治理环境问题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环境执法建设。多数国家正为构筑循环型经济社会,提高政府、经济界的社会环境管理能力而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18日朝鲜颁布了《开城工业区税金规定》和《开城工业区劳动规定》,规定的内容引入了市场经济机制,以法律条文形式保障了投资企业经营所需要的环境,体现了社会福利制度等,为开城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朝鲜经济特区要成功,政府所面临的和亟待解决的课题很多,最重要的是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进行彻底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了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周边国家应积极协助朝鲜获得经济特区的成功,从而使朝鲜成功地走向改革开放之路。  相似文献   

13.
马骏 《海内与海外》2010,(12):15-19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潜力,对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枯燥的学术命题,但却有着十分现实和重要的政策含义,对这个问题的政策反应最终也会影响到每个企业和家庭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具体来说,如果中国的GDP增长潜力只是7%,  相似文献   

14.
尼日利亚2011年大选尘埃落定,现任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谋求连任成功,实现了政权顺利过渡,其投资环境进入一个相对稳定和利好的时期。新形势下,中国企业投资尼日利亚既迎来良好机遇,又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总体上来说机遇大于挑战,所谓“风高浪险,水深有鱼”。中国企业宜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趁机新增或扩大对尼日利亚投资,以尽早站稳脚跟,扩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南非环境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非环境史研究是修正派史学发展、相关学科渗透和客观现实要求的产物。在20世纪90年代,南非环境史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国家公园的建立、环境保护主义的形成、人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环境变迁、自然灾害和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论基础薄弱、种族偏见和缺乏宏观整体研究。随着南非社会的进步和史学的发展,南非环境史研究将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环境问题在客观上对俄罗斯国家形成了威胁,主观上俄罗斯已经把环境问题确认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已成为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环境立法、改革环境管理体制、实施生态鉴定制度等一系列措施,俄罗斯有效地减少了国内环境问题造成的安全威胁;对于外部因素造成的环境威胁,俄罗斯通过国际环境安全机制,积极推动和参与国际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稳定的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短缺的进口大国。俄罗斯丰富的能源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俄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仍存在着许多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国与俄能源合作开发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环境政治中,南非正试图扮演领导角色,为此开展了一系列环境外交,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是南非国内脆弱的生态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紧迫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等限制了其环境外交的政策运作空间。南非必须妥善处理好实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与追求全球环境政治领导国地位这对矛盾,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环境外交才会走得更远。  相似文献   

19.
<正>国际战略安全形势处于冷战结束以来最动荡不定的时期。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大国博弈空前激烈。经济全球化势头受阻,甚至严重逆转。地区局势特别是欧洲再陷战乱,欧亚大陆危机四伏。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及环境安全等交织叠加,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全球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更显突出,世界又一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20.
《西伯利亚研究》2014,(2):96-96
1月2日 俄总理梅德韦杰夫签署政府令,宣布将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设立远东发展部分部,该市将成为该部继哈巴罗夫斯克和莫斯科之后的第三个办公地点。这将有利于远东联邦区各联邦主体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打造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调动地方业界投资积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