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历史经验表明,与阿根廷和墨西哥相比,巴西经济改革从来都不是激进改革的典范,20世纪90年代卡多佐政府的改革也不例外,其实行的谨慎资本项目开放是巴西渐进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具体体现为在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确立后,在面临开放之初大规模资本流入导致的货币升值、金融脆弱性剧增等问题的情况下,货币当局实施了金融交易税、外资贷款期限和外资投资范围的直接管制等措施,来限制国际资本的过度流入.然而.由于巴西过高的国内外利差、发达的金融衍生市场形成的诸多规避资本管制渠道,这些管制措施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1991~1998年智利资本管制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以来 ,国内外学者、决策者和媒体都对如何管理极具波动性的短期资本流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智利 1 991~ 1 998年间实施的资本管制政策被一些人认为是管理短期资本流动的成功典范。智利的资本管制政策是否真正有效 ?智利的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有何启示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 ,本文首先讨论智利资本管制政策的出台背景 ,然后介绍主要的管制措施并重点评价管制政策的有效性 ,最后对智利经验的适用性提出初步见解。一 管制政策出台的背景2 0世纪 3 0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 ,智利一改资本账户相对开放的政…  相似文献   

3.
资本项目开放是20世纪90年代初哥伦比亚经济稳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放进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开放,第二阶段是放松对短期资本和外资信贷的管制.在资本项目开放初期,国际资本大量流入,使哥伦比亚经济面临真实汇率升值、金融体系对外脆弱性加重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多重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哥伦比亚货币当局借鉴智利的成功经验,于1993一1998年实行了无息准备金制度和显性托宾税等一系列资本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控制资本流入规模和短期资本长期化的政策目标,但同时也增加了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4.
资本账户开放直接关系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安全, 需要一系列相关经济条件 或配套政策措施与之适应、配合:(1)保持健康的财政及货币状况, 实行弹性的汇率机制, 保持可维 持的国际收支结构;(2)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国内的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 消 除国内金融体系的扭曲, 大力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 确保金融体系稳健、高效运行;(3)对国内企业 进行系统改革与重组,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建立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金融危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金融开放李天德近10年以来,伴随工业发达国家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开始加快走向金融自由化的道路,从放松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到完全放开经常项目下的支付限制,进而逐步放开对资本项目的管制,最终实现完全的对外金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的阿根廷为美国所赞扬的金融自由化的"典型"。但这样一个被国际社会称为"新自由主义改革的成功样板"的国家曾爆发过多次严重的金融危机,一度波及拉美各国。阿根廷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政治方面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且都于20世纪70年代积极开展了金融改革。本文选择阿根廷作为研究对象,梳理阿根廷在金融开放进程中采取的各种自由化改革政策与措施,研究其遭遇的多次金融危机及其成因,总结其经验与教训,为中国在经济新常态下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战略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把握好依靠国际资本发展国内经济的尺度;构建外债风险向系统性金融风险转化的预警与监控体系;采用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以提高经济体系应对危机的"弹性";谨慎开放资本项目,安排好开放顺序;合理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式增长转型。  相似文献   

7.
1月20日,央行的2015年跨境人民币会议强调,要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实施,对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等各项金融改革。我国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正是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同时将促进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丝路基金作为一个巨大的杠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400亿美元丝路基金不应做固态资金池,而只应是先期启动资金。要充分利用开发性金融特点来运作,除丝路基金外,可以考虑采用PPP模式来  相似文献   

8.
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东盟国家顺应当时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相继实行以取消银行利率限制、开放金融市场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但由于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速度过快,实施相关措施操之过急,加上国内宏观经济不稳定,从而导致金融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并最终成为引发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东盟国家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一、金融自由化的基本条件金融深化理论是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欠发达、金融市场"抑制"而提出的,它主张的金融自由化对增进发展中国家现有金融市场的效率,促进金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资本外逃问题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在转轨过程中出现国内资本大量流向国外的现象。而资本外逃反过来又使俄缺乏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本资源 ,使经济发展雪上加霜 ,各项经济改革步履维艰 ,偿还外债的能力大大减弱 ,并直接影响到俄罗斯政治经济的稳定。那么造成俄资本外逃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资本外逃将对俄经济发展产生哪些负面影响 ?如何摆脱资本外逃的困扰 ?一、俄罗斯资本外逃的现状资本外逃是为了逃避一国异常的风险或管制 ,这就导致资本外逃必然是隐蔽而难以监测的。加之发展中国家对外经济活动统计数据的质量低下 ,要精确掌握一国的资本外逃规模就更是困难。本文借鉴…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初期以后,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的金融发展理论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改革和深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国家的金融改革都未能取得预期成效,反而导致了经济和金融秩序的混乱,有些国家不得不重新实施原已放弃的金融管制措施。相比之下,东盟国家的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绩颇为显著,实现了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的互相促进。本文拟对东盟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作一简要的分析和论述。一、东盟国家原有金融制度的特声、东盟国家在二战后相继获得独立,各国…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纷纷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了80年代,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卷入了这一改革浪潮之中。这当中,有许多国家从中受益,经济金融系统得到改善、金融效率得到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优化,但也有一些国家遭受挫折,出现了经济倒退和金融危机。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对于帮助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的创建,有效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中后期 ,墨西哥金融危机、东亚金融危机、俄罗斯债务危机以及巴西金融动荡相继发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有必要采取资本管制措施来限制资本流动不稳定带来的影响。1 从历史上看 ,拉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类型的资本管制政策 ,其中智利 1990年代资本管制政策被认为是比较成功的。本文首先讨论 1990年代巴西 ( 1993~ 1997)、智利 ( 1991~ 1998)和哥伦比亚 ( 1993~ 1998) 3国对短期资本流入实施管制的情况 ,2 接着考察在金融危机期间 ( 1994~19 96)委内瑞拉是如何对资本流出实行管制的 ,最后讨论阿根廷 ( 1991)和秘…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三元悖论”为基础,从资本账户开放、汇率形成与管理、货币政策独立性三个方面对比了中印两国的汇率制度改革,为我国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银行金融事业发展,通过诸多银行金融政策,加强对国有化商业银行发展的干预。1990年代经济改革进程中,政府逐渐减少对银行金融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印度银行金融业发展,但是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印度银行金融改革既积累了某些有益经验,也留下了诸多重要教训,从而为发展中国家银行金融改革提供了某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新古典经济学在尝试回答"为何资本无法从富国流向穷国"的问题时,发现发展中国家的中低端市场定位及其低廉的劳动力薪酬是其难以摆脱经济发展约束条件的重要原因。乘着印度"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开放"政策遥相呼应的时机,借助中印两国相互设立的工业园区,主动塑造面向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设施公私合作机制,将大大改善两国贸易结合度下降的现状,合力破解资本逆流的难题,使两国民众共享经济相依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新书推介     
《金融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江时学著27万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定价:26.00元拉美为什么经常发生经济危机?就内因而言,拉美国家在实施金融自由化、开放资本项目、管理汇率制度以及利用外资等方面有许多失误和偏差。国际金融体系中的缺陷以及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等这些重要的“外因”与拉美国家的失误结合在一起,使拉美地区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的打击。作者力图从金融全球化的视角出发,探讨拉美国家在应对金融全球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与东南亚外汇储备迅速扩张引人注目,东南亚将美元作为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和本币钉住的对象。1998年以后,东南亚经常账户由逆差开始转为顺差,导致其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发展成为典型“官方债权国”。泰国的储备资产扩张更多地依托资本和金融账户,新加坡的外汇储备增长则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公积金计划的实施来降低货币当局的购汇压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前拉美国家金融压抑的状况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国家是比较早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发展中国家.导致拉美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根本、最深厚的原因在于该地区长期对经济实施干预政策,金融压抑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拉美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前实施金融压抑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受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影响、盛行经济民族主义以及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主要表现为利率限制、高存款准备金率、直接信贷管制等.实施金融压抑政策初期对拉美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弊端逐渐显露,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宏观经济动荡.  相似文献   

19.
日本金融自由化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昊 《东北亚论坛》2002,(4):31-34,93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 ,基本完成于 90年代末。通过分析日本金融自由化的展开过程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经济运行环境的演变是推动金融制度改革及金融自由化的最强大动力 ;渐进式的金融自由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规避金融风险 ;金融自由化作为一种管制制度改革的过程 ,必然存在利益格局重建问题 ,所以 ,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斗争不可避免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国际因素是推动经济体制变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20.
朱启荣  王玉平 《东北亚论坛》2020,(1):54-68,127,128
特朗普政府上台后,不断将中国高科技公司与机构列入美方出口管制"实体清单",技术出口管制已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极限施压和战略遏制的重要工具。本文运用GTAP评估了美国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经济影响,模拟分析中国采取各种对策的效果,研究表明:第一,美国不断加强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中美两国GDP、居民消费支出和资本回流净收益率、社会福利、进出口贸易遭受的负面影响也不断加大。第二,采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方式来应对美国技术出口管制,中国不但能够获得更多的宏观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中国出口所遭受的负面影响与扩大中国进口,但可能对美国宏观经济和进出口贸易产生较大不利影响。第三,美方加强对中国技术出口管制,对中美两国生产部门产出影响较小;中国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助于提高美国总产出水平,更有助于提高中国的总产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