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新经济”与美国经济周期章嘉林美国经济界目前极为流行“新经济”(NewEconomy)一词,意指美国已经出现了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和持续增长并存的新局面。当前的经济增长带有许多与过去不同的特点,有些过时的概念和做法必须予以重新评价。有人甚至大胆地宣称...  相似文献   

2.
西方世界经济经过1973—75年危机后,陷入长期的“滞胀”。由于目前在西方世界经济中出现了某些新情况和新因素,一些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人士指出,西方世界经济的“滞胀”局面将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发生什么变化和这种变化大致何时到来,他们又众说不一。如何恰当地分析当前西方世界经济中的新情况和新因素,并对其前景作出比较切合实际的估计,对于观察今后整个国际形势,关系甚大。当前西方世界经济的特点西方世界经济是在一次新的世界性危机中进入80年代的。美国、英国、加拿大在  相似文献   

3.
美国本次经济复苏缓慢,升停反复,为战后以来从未有过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当前美国的经济既存在一些有利因素,又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特别是结构性失衡的调整远未结束。近期内,其升一阵停一阵的发展格局不易改变。“克林顿经济学”是克林顿政府为振兴美国经济而制定的一种经济战略。它包括短期刺激经济计划和削减预算赤字的长期计划,其目的是通过刺激投资来加速经济增长,进而削减赤字。但采取的措施不够有力,如果没有别的新招,其削减赤字的目标有可能落空。由于存在着一些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失衡,需要进行痛苦的长时期调整,决定了美这次经济复苏阶段不易出现如过去那样的强劲有力的回升。  相似文献   

4.
拉丁美洲经济前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1~ 1999年 ,拉美经济年均增长 3 .2 % ,人均产值年均增长 1.5 % ,依然是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拉美经济 90年代运行的突出特点是两起两落 ,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拉美地区经济 90年代的运行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来看 ,对今后一段时间拉美经济前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 ;经济周期的变动 ;国际环境的变化 ;拉美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 ;在预测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前景时 ,对于拉美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这个因素始终不能忽略。基于上述几方面的因素 ,估计在下个 10年中 ,会有更多的拉美国家达到 6%的年增长率 ,整个地区的平均增长率将高于 90年代 ,很可能是在 4%至 5 %之间。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的两大趋势给东亚提出了两大问题,这与东亚金融危机一起加快了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模式的雏形——“10+3”机制的产生。作为目前东亚地区合作的唯一主渠道,“10+3”机制适合东亚的特点,推动了东亚合作的进程,为地区一体化确立了框架;并具有复杂性、多层次性、松散性、高起点性等特征;为加快东亚经济一体化,应采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机制、加强东北亚合作和增强东亚地区互信等措施。“10+3”机制是区域合作新框架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大幅调整小布什时期的能源环境政策,形成以“绿色”和“节能”为特点的新能源政策。奥巴马政府的能源环境政策深受新自由制度主义影响,追求制度霸权,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能源环境政策”,其理论上的局限性和制度性不合理,除受美国内多重因素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欧盟、日本以及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诉求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在短期内形成制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东亚地区的政治、安全、经济形势发展呈现新的特点,东亚合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并存,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11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东亚研究中心主办了题为“东亚合作论坛2015:东亚形势新变化与东亚合作前景”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印度等国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东亚地区形势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东亚安全新秩序的构建与安全困境的破解”、“东亚经济新秩序的构建与区域合作的未来”三大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秘鲁经济转型中的“经济外交”张怀林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的结束,世界由两极“军事争夺”转向多极“经济竞争”,“经济外交”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为适应这种潮流的发展和其本身经济转轨的需要,秘鲁实行以“经济外交”为主轴的“新...  相似文献   

9.
西欧经济经历8年持续增长之后,于1990年年中开始发生变化。先是部分国家出现经济衰退,到1992年下半年逐渐蔓延至全西欧。目前,大多数国家的经济衰退仍在继续发展,它对西欧的一体化进程、各国政局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业已产生深远的影响。一、衰退的实质 80年代末期,西欧报刊舆论鉴于西方世界经济“繁荣”持续多年,曾就“西欧经济衰退是否消失了”的问题议论纷纷,一度认为经济周期似乎不灵了。90年代初爆发的西欧经济衰退,恰好是对这种“衰退消失论”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
一、俄能源政策的东向因素(构想要点) 俄罗斯经济在新情况下的发展特点,决定了必须调整以前采取的国家经济政策和能源政策的侧重点。俄罗斯的民族利益要求搞活它与日本、中国、韩国及东北亚其他国家的互利能源合作。这一正式得名为“俄罗斯能源政策的东向因素”的国家能源产业侧重发展方针,明确表述于《2020年前能源战略》之中,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研究了南朝鲜经济的古典周期波动、增长周期波动和增长率周期波动之间的关系。利用南朝鲜国家调查统计局公布的有关数据试作了监测、预测增长率周期波动的先行、一致、迟行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并对中国和南朝鲜增长率周期波动的景气指数各自的特点和相似之处做了比较研究。通过比较可见,两国在经济周期波动上,其绝对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朱振明 《东南亚》2007,(3):32-38
在中越两党、两国确定的发展中越关系的“十六字方针”指引下,中越两国关系顺利稳定发展。中越两国政治互信的增强,促进了两国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以“两廊一圈”构想为中心,中越两国经济贸易合作出现新的发展势头。面对新形势、新机会、新挑战,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两廊一圈”构想的实现,是中越两国共同面对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长达三年之久的日本“平成危机”被日本经济学家认为是战后日本最严重的经济萧条。造成本次萧条沉重、持久的主要原因是“泡沫经济”破灭、民间需求不足、政府措施不力、日元急剧升值等。“平成危机”的突出特点是衰退时间长,根治危机的传统“药方”失灵。由于根除“泡沫经济”影响需要时间,日本经济的内外环境也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因此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1991年4月,素有“东洋奇迹”之称的日本经济进入“平成危机”。三年来,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在内的主要经济指标一跌再跌,持续下降。这种难以遏制的下滑势头在整个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过程中实属罕见。因而可以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国际经济关系政治化的涵义出发介绍了中印两国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两国关系呈现出“政冷经冷”,“政热经热”的特点;两国都从战略高度看待彼此的经济关系;两国经济关系的开展能够协调增进彼此的国家利益。最后提出了两国都应树立在全球、地区合作中实现国家发展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5.
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拉美出现“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外在必要条件 ,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其产生的内在推动力。拉美经委会在总结 90年代拉美一体化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思想 ,以指导拉美一体化继续朝着具有“开放性”的地区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 ,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拉同属WTO成员 ,这就扫清了双边贸易中的许多障碍 ,为中拉贸易创造了互利的外部环境 ,双方存在着扩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有利于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同时 ,对中拉拓展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演变与重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由于日本充当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雁行模式”已经崩溃,因此,“日本在前面拉、中国在后面推”的东亚经济发展的“双头列车”模式也就失灵了。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构建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中国具备了引领东亚经济发展领头者的条件,日本在对外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等方面是东亚经济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且在东亚经济一体化方面离不开中日两国的密切合作。因此,未来东亚经济的发展模式是“中国在前面拉、日本在后面推。”这种模式和传统“双头列车”模式相比,中日在东亚经济中作用的角色发生了换位,故称之为“新双头列车”模式。“新双头列车”模式对中国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相似文献   

17.
中印关系新思维与“再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印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两国“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与外延均显著拓展.新时期中印关系呈现战略关键性提升、强势回归务实理性、“求同”与“化异”并行不悖、新思维与新框架不断涌现等新特点.两国关系将更加趋向“正常”和理性,重心或将从“高政治”向“低政治”下放,参与和影响双边关系的因素将更多元.未来两国政府须务实“攻坚”,坦然面对竞合并存的常态,积极构建更加制度化的多支柱合作关系网,营造客观平衡的舆论环境与研究视角,以助推中印关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二次大战后 ,联合国内外一直存在如何对待人权与主权间关系之争。西方大国发动了两次人权攻势。“人权高于主权”论曲解、混淆和颠倒人权与主权的基本内涵 ,对西方国家和其他国家实行双重标准。经济、科技、军事力量是物质基础 ,群众觉悟、人心向背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干涉主义”有时代的特点。借人权压主权 ,蛊惑人心 ,是当代霸权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东北亚目前“环黄渤海增长三角”、“图们江增长三角”、“中俄蒙沿边合作带”这样的“两带一角”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格局中,“环黄渤海增长三角”的国际经济合作层次和内外开放度较高。辽宁依据地理位置与经济优势,应做出面对“环黄渤海增长三角”取向的战略选择。并根据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不是从贸易交流起步,而是直接跃进为从资金富裕和技术先进国家吸引外资和技术的新特点,应加速进行“硬”、“软”环境的建设和完善,以便在动态中不断提高吸纳资金和技术的能力,经聚拢整合辐射周边,推动东北亚由松散型的经济技术联系趋向实体化  相似文献   

20.
1985年以后玻利维亚经济政策的右转是其内部经济危机、外部经济和政治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与70年代智利激进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不同,玻利维亚“正统”的经济稳定计划吸收了“非正统”稳定计划的合理因素,并在结构调整中避免采取极端自由主义的改革政策,从而使稳定化和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