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展望探讨两国关系未来,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力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2.
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 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 年是 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 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 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 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 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 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 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 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 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的中日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两国有20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有近百年战争创伤的历史。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双边关系经历了70年代侧重强调友好和80年代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之间的问题和摩擦日益突出,两国关系进入了友好合作与种种摩擦并存的新时期。值此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认真思考新时期中日关系的新特点,以及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等问题,更加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平正芳是日本著名政治家,他从少年时代起即对中国怀有友好感情,步入政界后敢于正视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并以政治家所特有的敏锐眼光为时代潮流而动,谱写了当代中日关系的友好诗篇。从其为两国关系解冻到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从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到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大平与当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息息相关,功绩卓越。大平以不懈追求中日友好的精神风范,向世人展示了人类对和平与友谊的无尽向往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冷战结束以来中日关系的现状和影响中日双边关系的一些长期性因素,认为中日双边关系处于史无前例的“两强并立”的新现实中。中日关系从整体上看是危机不断增大,相互防范逐步成为中日关系的主流。如果日本的发展与对中国的遏制相联,对中国的遏制与和美国结盟与纵容台独势力相联,则中日之间的对立不可避免。为防止在对抗中两败俱伤,中日双方应该接受新现实,培养共同利益,在一个整合的东亚范围内,促进中日两国关系的良笥发展,在合作中实现职日两国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建交25年来,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发展,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但近年来在两国以友好合作为主流的关系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噪音,出现了政治关系紧张、经济关系扩大的不对称现象。这是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所致。但一国的国际战略和政策,不可能以某一集团利益为转移,而是以国家的基本利益为基础,以国与国之间的战略需求为根据。中日两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相互战略需求,“中国威胁论”将不攻自破,从长远来看,两国关系虽还可能出现某些摩擦和挫折,但和平、友好、合作将成为主流,发展中日间的经济、文化关系的总趋势不会逆转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声明》发表,两国关系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中日关系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双方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寻求双赢的气度,努力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的交汇点。两国在努力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同时,各个具体领域的交流合作则是检验两国关系在不同侧面阶段性发展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8.
麻生内阁执政期内在中日关系上延续了友好发展态势: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各级政府交流频繁;经济互惠关系继续发展、众多领域合作加强;社会各界联系增多、国民相互了解加深。中日关系发展良好的原因有:中日两国的重要性超出人们的想象,重视中国市场成为日本朝野各界的共识,抵御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需要中日加强合作。中日关系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一些问题,例如:钓鱼岛问题、历史认识问题、抹黑中国食品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等。尽管中日关系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友好发展是主流,未来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的近 30年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新世纪两国的进一步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既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这为判断、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 ,新世纪初期两国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日四份政治文件代表着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脉络,两国从结束敌对状态、建立邦交关系发展到战略互惠关系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从第四份政治文件的签署到现在已有十多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美国从“亚太再平衡”到“印太战略”的调整、日本追求战略性外交的努力等,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格局、国家能力和心态早已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以新古典现实主义为基础,根据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现状构建了新的理论模型,从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上来解析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得出当今国际社会已经具备了升级中日两国关系的新的时代契机和因素。中日关系的深化、合作领域的拓展、合作程度的加深将是中日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对东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的稳定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关系发展的障碍辽宁师范大学马平自从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总的来说是好的,尤其在经济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形成了扎实的基础。但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中日关系中的几个主要障碍性因素被突出起来,致使“一直以经济为中心发展的中日关系目前却...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两国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民间联系以及东亚局势的演变,也使两国关系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因素,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多次成功互访.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日两国尊重并超越历史,相互肯定长处,增信释疑,对于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是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不懈努力的成果。 2 5年来 ,在条约的推动和保障下 ,中日关系步入广泛的发展时期。两国需要顺应时势 ,不断深化友好与合作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日本政局与外交新变化和中日相互作用新趋势的推动下,中日关系面临实现进一步发展的新转机。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平衡美亚和重视日中关系的政策取向,为中日关系带来了“福田机遇”期。中日双方应珍惜这一机遇,共同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更高层次的战略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初显曙光的时候,通过比较研究汲取德法和解的经验,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人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借鉴法德在欧洲和解的智慧、创造出东亚地区中日和平与合作的奇迹。在战后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和平友好与法德和解在亚欧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法德关系经历并超越了相互憎恨的历史,走向了真正和解。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石,两者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开创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欧洲合作新局面。与德法和解带动欧洲国家整合的硕果相比,中日和平友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中日关系超越"战争历史"问题、国家地位身份认同问题、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和政治互信问题等方面也都落后于法德和解的发展,法德和解取得了创建欧盟的硕果,中日则刚刚取得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中日矛盾的深层症结就在于没有战略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而导致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和在战略上相互猜疑。法德和解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必须构建中日战略合作的共识,在中日关系中制定并推行"和平、合作与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中日走出历史问题争论和民间对立情绪困境的出路在于中日政治家们是否有智慧搭建两国战略合作和战略互惠的目标与框架。中日需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共同事业,推动地区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并深化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中日两国有2000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同时也有近百年战争创伤的历史。1972年两国建交以后,经历了单纯强调友好和经济合作迅速发展等不同发展阶段。9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日关系进入一个友好合作与种种摩擦并存的新时期。新时期中日关系究竟有哪些特点,世纪之交的中日关系应该如何向稳定、健康的方向发展等问题,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日关系正沿着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通过不断密切决策层对话,加强官民各界交流,扩大经贸、科技合作,中日两国将迎来一个政治上互信、经济上紧密合作的21世纪中日友好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始终与东亚区域合作紧密相关,两国在地区战略上的协调或冲突始终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一个关键因素。20世纪70、80年代中日关系在互利性地区战略结构内取得了高速发展;冷战结束以后日本追求“政治大国”战略,使历史问题对中日双边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但由于地区合作中主要是美亚矛盾,中日两国矛盾不太突出;随着中国的崛起,中日在东亚区域合作的战略选择上分歧增加。建立地区合作与战略协调是建立持久稳定的中日关系的必要保障,然而,美国重返亚太则使中日在地区层面的合作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中日关系是东亚地区合作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然而长期以来两国关系龃龉不断,近来双边关系有所缓和,但仍在许多问题上争论不休,总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常言道,“旁观者清”,听听周边国家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对我们处理中日双边关系不无裨益。本问卷调查就4个方面,即中日两国际外形象、中日关系中历史问题、中日经贸关系、中日政治关系,列出了相关的40个题目来了解泰国人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55体制”结束以后,日本政局进入战后最长的动荡时期,此间的突出特点是内阁更迭频繁,新一代政治家走上日本政坛的前台。桥本内阁的诞生标志着新老交替的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各党派之间争斗的终结,今后日本政坛的权力之争将更加激烈。桥本内阁将把恢复日本经济增长作为内政问题中心;对外政策强调日本外交的自主性,在继续维护日美同盟关系的同时,也重视与亚太国家发展关系。由于发展中日关系的有利条件仍然多于不利因素,因此对华政策不致出现重大调整,但因中日关系内外条件的变化,今后两国关系将在合作与摩擦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