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政策调整的绩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198 5年以来 ,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幅度相当大 ,对日元升值与日本对外贸易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 ,在日元升值期间 ,日本的出口贸易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进口增长却不像预期的那样快。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抵消了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对于正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我国来说 ,应及早采取措施 ,预防可能出现的汇率波动冲击。  相似文献   

2.
2002年世界经济一片灰暗,中国经济却光彩照人地站在舞台中央。当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们同时又听到了前排观众叽叽喳喳的飞短流长。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人民币应该升值的言论在国际上传得沸沸扬扬。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人民币一直处于贬值压力下,然而几年过去后,人民币突然“时来运转”,关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学术界、工商界、金融界共同关心的热点课题。日本“妖魔化”人民币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实际上在一年之前就已有出现。2001年8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了《中国的廉价货币》一文;2001年9月6日,《日本经济新闻》发…  相似文献   

3.
黄涛 《亚非纵横》2010,(6):14-20
中期选举前后,美国政府和国会集中向中国政府施压,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自9月份以来升值幅度达2%以上。10月15日,美国政府再次推迟公布主要贸易国经济和汇率政策情况报告,暂时缓解了中国被列为“汇率操纵国”之忧,但人民币升值压力并未得到缓解。当前人民币无大幅升值基础,且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危害巨大,因而应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还十分复杂的情况下,继续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并采取具体措施缓解当前日益增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推动下,国际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对此,目前既要"堵",又要"疏"。  相似文献   

5.
当前日本经济形势及中日经济关系的新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 2 0 0 2年以来 ,日本经济的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恶化 ,惟独出口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展望 2 0 0 3年度的日本 ,经济增长依旧要靠外需拉动 ,对亚洲经济特别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依赖性不断增强。相应地 ,中日两国的经济磨擦也在从贸易领域发展到金融领域 ,最近日本政府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动向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泡沫经济,其发端被认为是自广场协定签订之后日元的大幅度升值.但是,事实表明日元升值本身并不必然导致泡沫经济的出现.在日美两国围绕汇率、利率及财政支出的外交博弈中,日本的认识偏差、战略失误以及对美国的一味妥协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这是我国在应对与当年日本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时值得研究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汇率问题从来就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 ,也不是纯学术问题 ,至少在国际政治经济学领域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日美等国热衷于鼓动人民币升值不仅是要在近期限制中国出口的增长 ,从长期看还企图拖跨中国经济 ,让中国重蹈日本1990年代以来经济衰退的覆辙。因此 ,我们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从国内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遵循主动、可控、渐进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尤其是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汇率呈现持续升值态势。随着全球经济危机阴霾逐步散去.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回升迹象,但仍面临就业压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人再次拾起人民币升值问题大做文章。然而,人民币升值不是解决哪个国家贸易、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人民币升值及人民币汇率改革也不会选择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推进。  相似文献   

9.
最近,美国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再次高涨。10月11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对“货币汇率被低估”的贸易伙伴征收惩罚性反补贴税,矛头直指中国。这是自2003年以来,美国持续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又一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0.
近期,“人民币升值”成为中外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美国财政部长斯诺的“汇率之旅”把这一问题引向高潮。但随着斯诺的无功而返,人们对于“人民币升值”的热情似乎开始冷却下来。但这并不代表“人民币汇率问题”就此完结了。实际上,以美日为代表的希望人民币升值的一些人决不会就此罢手,而且中国面临着的国内“热钱”的投资压力,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将是我国政府的一项艰苦的工作。侨务工作表面上看和人民币汇率问题没有丝毫联系,可是如果我们深入分析,就会发现作为涉侨经济工作中重要的“引进来、走出去”,其实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也有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在欧洲得到了大力支持,主要原因在于中欧紧密经贸关系对人民币存在客观需求,欧洲在持续经济疲软的情况下欲借人民币寻找新商业机遇,制衡美元霸权、降低外部经济风险.展望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在欧洲仍然前景可期,但具体推进方式上可以考虑从“政府强推”更多转向“市场培育”,同时根据英国脱欧导致的金融格局版图变迁,在不轻视英国金融中心地位的情况下,更加重视与欧元区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后期,日本实施了日元国际化战略但并未获得成功。分析日元国际化未成功的原因无疑对稳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带来一些启示。本文在梳理了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历程之后总结出制约日元国际化成功推进的关键因素,为人民币国际化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日本企业应对日元升值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蕊 《东北亚论坛》2008,17(1):102-106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旬的近30年中,日本经历了4次汇率剧烈波动的冲击,但事实上,日本的贸易顺差却不但没有下降,反而继续增加,其背后的原因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企业为了应对日元升值,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措施,调整产品结构、转向海外生产、海外并购、开展外包业务、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降低成本,以应对日元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汇率变动能否解决中美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与争论的焦点。实证分析表明,人民币汇率的水平变动无法起到调节中美两国贸易收支的作用,但适度增加汇率波动弹性有助于缓解贸易失衡。因此,只有消除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改善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才能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之间的贸易平衡。  相似文献   

15.
短期来看,日元汇率没有因经济受到巨大损失而贬值却转向迅速升值在于投资者形成"保险机构或企业资金的资金回流"的预期,投机力量就借助这个题材不断的推升日元。长期来看,这一轮日元升值并不是因贸易摩擦、美国压迫日本的结果,而是与金融危机过程中动荡的国际货币体系有关。日元在国际货币体系内主要执行价值贮藏的功能,而其贸易结算功能相对较弱。日元快速升值的根本原因是日元在估值上存在升值压力,以及日元发挥避险货币和套利交易的作用。中日两国都面临着美元贬值的巨大风险,可采取相互增持对方货币资产的方法,逐渐减少降低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例,建立区域汇率稳定性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掀起新一轮施压浪潮,汇率问题再次成为中美博弈的一个新焦点,并将长期影响两国关系。但美国内各界立场并不一致,政府、国会和学界主流要求人民币升值,并提出各种施压方案,而另一些学者、经济分析师和离任官员则对此持谨慎态度,有的甚至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17.
美国次贷危机下的日本经济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数年改革,日本经济已走出“谷底”,呈现“新经济”特征。但日本经济隐忧仍不能忽视。依靠外需市场的日本经济无法摆脱美国经济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导致日本资金大量回流本土,进而引发日元升值,将打击出口企业收益。由此看来,如果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并透过全球市场机制波及世界经济,日本经济恐将重新脱离长期复苏轨道。  相似文献   

18.
李婧 《东北亚论坛》2013,(5):35-45,128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下,中国应对美元风险的重要战略。其核心内容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化获得了初步成果,集中表现在贸易结算量的累积和香港人民币存款的上升。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明显的非均衡特征:人民币进口、出口结算不平衡;人民币业务主要以负债业务为主,资产业务非常有限;香港人民币债券的供给大于人民币债券的需求。理论和实践证明,只建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基础上的人民币国际化是不长久的,未来人民币大幅升值的可能性不大,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影响市场主体对人民币的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是成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力量是主要推动力,政府的功能是顺势而为,积极地进行国内金融改革和完善金融市场。人民币国际化涉及微观经济主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当前,全球经济陷入动荡的情况下,中国不能采取全球化模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将危害金融稳定。一个市场,一种货币,人民币更现实的方式是推进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包括贸易、投资、金融方面的多层次合作。中国应该做亚洲合作的积极促进者,加强亚洲交易网络的建设,整合亚洲市场。  相似文献   

19.
2010年的中美关系较2009年相比,可谓明显的“暖转冷”,摩擦、冲突不断。主要表现在美国不顾中国的核心利益,挑战中国南海主权、对人民币升值施压、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等,这些做法理所当然遭到中国的坚决回击。美国对华示强,除了固有的不适应中国崛起的心理因素作怪外,还有着其亚太政策调整、国内对华强硬派得势、中期选举等原因。美国对华强硬并不意味着其“两面下注”的对华战略政策的调整,只是对华防范领域扩大。未来中美关系仍是合作对话、防范遏制与反遏制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20.
日本推行“离美归亚”新战略的背景以及对我国的影响姚顺先80年代中期,日本提出了以自己为“领头雁”,亚洲“四小龙”、东盟为其左右翼的“雁行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以日元升值为契机、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地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