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印度教民族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印度民族独立斗争,其核心诉求是建立“印度教统治的国家”,与世俗主义并列为印度两大社会政治思潮.自2014年执政以来,印度人民党(印人党)采取一系列政策,推动印度教民族主义强势崛起为印度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潮虽然主要着眼国内,但亦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印度的对外政策,持续影响印度与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已成为观察印度外交的重要视角和不可或缺因素.未来该思潮将保持崛起势头,“国民志愿团”等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的影响将持续拓展,但也面临世俗主义、多元主义等传统思潮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 80年代末 ,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泛滥 ,在许多地区和国家引发了一系列冲突、纷争甚至战火 ,给国家和地区的安全与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和令世人不安的重大问题。本文试就民族分离主义思潮及其历史根源、现实背景和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一民族分离主义思潮 ,是产生于 2 0世纪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一种反社会思想 ,主张非主体民族脱离多民族国家单独建立本民族独立国家或与跨居多国的同一民族联合建立主权国家。它脱胎于近代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族、国家一体论” ,目前所依据的理…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 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 原因, 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 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 来看, 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 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主义既是一种思潮, 也是一场运动。冷战结束后, 此起彼伏的第三次民族主义浪 潮席卷全球, 成为影响当今国际形势安全与稳定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兴起的 原因, 从国际体系层次来看, 是冷战格局的解体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负面影响;从国家层次 来看, 是有关国家民族政策的失误、历史遗留问题的后遗症和外部势力介入造成的不良后果;个人 层次的原因是以个人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发生了不利于国家稳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日本与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普遍存在岛礁主权争端,这三大岛礁主权问题的产生、发展贯穿于近代以来日本国家发展战略的全过程,而民族主义则是岛礁主权争端产生、演变的重要推动力。在日本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虽然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但领土扩张始终是其追求的重点。鉴于日本民族主义诉求与其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相吻合,所以岛礁主权争端的烈度将与日本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
社会思潮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拉丁美洲民族主义思潮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代,这种思潮已形成一股强大力量,在发展民族经济、捍卫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非阿拉伯国家的资源民族主义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民族主义是资源丰裕型国家从“廉价资源时代”向“高价资源时代”转变的产物。北非阿拉伯国家兴起的资源民族主义浪潮,不仅增大了国际能源安全风险,也给加快“走出去”的中国能源企业带来巨大压力。本文从国际能源安全关系的角度,分析资源民族主义的表现、根源及其影响,并为中国与北非阿拉伯国家建立和谐、稳定的能源合作体系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早期伊朗民族主义是在什叶派伊斯兰文化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宗教-民族主义,具有自身的特色.由于伊朗与伊斯兰教什叶派的特殊亲缘关系,伊朗反封建、反殖民的民族主义一直与伊斯兰教什叶派自成一体,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自近代以来伊朗民族主义思潮与运动发端之际,伊斯兰教什叶派就构成了影响伊朗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伊朗民族主义在发端年代与伊斯兰教什叶派所形成的这种特殊联系,决定了伊朗民族主义运动难以摆脱伊斯兰教的束缚与羁绊,正是伊斯兰革命这一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标志性事件得以在伊朗取得成功的历史积淀所在.  相似文献   

9.
日本社会思潮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思潮是特定社会在特定时期内形成的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其根源于国际环境和国内社会形势的变化,反映特定人们的利益和要求,并对国家的内外政策和社会的未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冷战后日本社会思潮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战后和平民主主义思潮退潮,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和蔓延。受国际环境、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变化:从冷战结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第一阶段;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为第二  相似文献   

10.
冷战结束后,日本政坛泛起一股“新国家主义”思潮,其目的是谋求日本在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地位。在这股暗流的涌动下日本鹰派政治家们采取了一系列步骤,其主要表现为:加强以军事同盟为主的日美关系、修改和平宪法进一步强调集体自卫权、美化甚至否定日本侵略亚洲国家的历史、向青少年灌输极端民族主义色彩浓厚的皇国史观、大规模扩充军事力量并鼓吹拥有核武器等,令人堪忧。这股暗流必将对亚太地区的政治局势的走向以及我国的国家安全产生不确定因素,颇值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东政治发展始终伴随着民族主义的嬗变。在中东早期宪政改革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族主义与当代中东政治发展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角度看,当代中东民族主义并没有衰落,而只是处于转型阶段。当代中东政治发展只能超越历史上的民族主义,而不能超越民族主义的历史。其面临的困境不能简单的归结为中东民族主义的制约,更不能以超越民族主义作为解决的途径。民族主义与中东政治发展的关系更多的体现为相互扬弃,两者统一于中东国家自身政治发展道路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它在俄国历史上历经三次世纪之交的社会转型的冲击。20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俄罗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民族主义”问题再次凸显。因此,复活传统民族主义,重构民族精神以填补意识形态空白,增强民族认同成为俄罗斯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民族主义的悄然兴起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中日两国也互相担忧对方的民族主义思潮,这已成为影响两国国民相互理解与信赖的因素之一。如何准确把握对方的社会思潮,消除消极因素和误解,是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前日本社会思潮与"新民族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文化发展之国 ,其国民于一时期中 ,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 ,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 ,于是相呼应汹涌 ,如潮然。”① 社会思潮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国内生活及对外关系中突出矛盾的集中反映 ,是蠡测国民情绪与思想动态的风向标。对此基本要素做深入考察 ,既为客观把握日本当前形势所必不可少 ,也是准确判断其未来走向的重要基础。一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日本社会思潮出现很大变化 ,和平主义高潮的回落与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构成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一 )和平主义曾是高昂的主旋律。和平民主主义是战后 50年来日本社会思潮中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比较史学的方法 ,首次探讨了现代民族主义运动史上两位著名人物甘地与凯末尔政治思想的异同 ,并追溯其根源 ,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东方民族主义思潮多样性和统一性相结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民族主义是一个复杂的政治现象,具有自己的历史惯性和鲜明特点.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强烈的民族主义倾向在普京执政期间成为俄罗斯的主流社会政治思潮,它表现为温和的民族主义、激进的民族主义和极端的民族主义等三种形态.其中普京所引导的国家民族主义是温和民族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当代俄罗斯民族主义的主流;而以帝国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激进民族主义和以种族排斥为主要内容的极端民族主义虽然处于边缘的位置,但是对俄罗斯社会的影响非常巨大.俄罗斯的民族主义在转型期间虽然具有整合国家和社会的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容易染上攻击性、保守性和工具性等负面特点,对国家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民族主义是俄罗斯在历史嬗变中形成的独特思想文化.西化改革失败后,俄罗斯国力和国际地位日趋衰弱,以追求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国家民族主义迅速兴起,它压倒包括自由主义在内的各种意识形态,成为当代俄罗斯最具影响力的政治思潮.当代俄罗斯国家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文化,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家民族主义对普京执政以来的俄罗斯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国际关系议题已无法避开民族主义及其政治正当性问题.在现代国家历史之前,民族表现为"历史自然民族",具有一切民族要素,但与国家仅具有极松散的关系;在现代国家时代,民族表现为"现代政治民族",并等同于"人民",成为现代国家正当性的唯一根据.民族主义合法性根据在于现代国家原则即同一而平等的公民之间的公共契约;现代国家要避免民族主义对政权合法性的挑战,或要把民族主义纳入爱国的行列,就要成功建立"公民宗教"或说"国民教育".这是对付极端分子分离主义运动的根本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体”是战前日本的民族主义的重要保证和推动力量,因此亦可称之为“国体民族主义”。与“国体”的结合,体现了日本民族主义的独特性。本文即以日本极端民族主义的典型体现——1935年的“国体明征运动”为例,指出“国体”意识形态作为共同体的一种防御机制,其作用不在于是什么,而是在于它的绝对价值特征可以用来确保民族认同、统合民众。于是每当体制有动摇之虞时就出现国体论的高潮,在这个意义上,“国体”与民族主义的结合是结构性的。  相似文献   

20.
“大塞尔维亚主义”是指塞尔维亚人长期追求建立一个以其为中心的巴尔干大国的民族主义,它在塞尔维亚饱受大国统治与瓜分和在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并不断与其他民族主义产生碰撞,成为塞尔维亚民族与其他民族矛盾与仇恨的意识根源,也是前南解体和爆发战争的重要原因。“大塞尔维亚主义”几经兴衰,目前处在低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