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政治经济学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最新流派之一。它区别于汉斯·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现实主义理论,更注重经济现实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用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性来解释当今世界的竞争现实与趋势,强调冲突与合作。是当今西方新现实主义的主要理论。本文对这一流派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2.
亚洲12月2日李鹏总理致电贝娜齐尔·布托,祝贺她就任巴基斯坦总理。军委主席邓小平会见以樱内义雄为团长的1988年度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访华团时说,目前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期。国际政治领域由对抗转为对话,由紧张转向缓和,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因此应该提出一个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理论。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和地区性霸权  相似文献   

3.
国际政治行为是国际行为主体在特定国际利益基础上,围绕着国际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国际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参与、国际政治斗争,国际治理等。中国对东南亚诸国的国际政治行为呈现如下特征:总体政治行为以体制内参与为主,少有大的冲突;国际政治参与的通道初步建立,但制度与机制体系尚需完善;区域治理已初见成效,但范围与深度仍需拓展;政治行为主体正趋向多元化;行为动机的建构主义特征增强;国际政治行为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以国际法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  相似文献   

4.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2023,(4):36-63+136
世界大变局背景下大国博弈加剧,国际政治在权力政治的道德困境与道德政治的权力困境中越陷越深。国际政治陷入思维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长期以来混淆了前现代国际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本质差异,即前者是权力政治,后者是权利政治。权利政治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是推动国际政治发生现代性转变的强劲动力,这在国际关系史和政治思想史中得到充分证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标志,17世纪是国际政治从前现代转向现代的历史分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将现代性价值观和权利观注入国际政治,围绕国家主权构建起一个现代国际法体系,确立了现代国家主权的合法性、权力边界和主权间平等关系,塑造了一个基于契约关系的国际权利政治社会。权利政治被注入国际政治后,权力的滥用和野蛮生长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国际政治生态逐步从野蛮走向文明。同时,权利政治也使国际政治变得更加复杂,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上升,国际冲突越来越多地表现为权利冲突,权利冲突可能转化为权力冲突,权利包装下亦可能隐藏新型强权政治。权利政治为超越当前国际政治的思维困境提供了出路,也体现了当代国际政治学科的理论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5.
女性主义是唯一以性别作为理解世界政治的核心的理论。然而 ,以经典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国际关系理论传统却忽视或否认国际关系中的性别问题。本文通过女性主义视角对权力政治加以重新评价 ,以反映性别与国际关系的关联性。第一部分主要借助汉斯·摩根索的著作来描述权力政治概念 ,揭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是构建在对政治人、国家和国际体系的男权主义表述上 ;第二部分则依靠性别对经典现实主义加以解构 ,主要从女性主义角度重新定义权力政治概念 ,并且通过对权力的多种来源、多层含义和广泛人性的表述 ,挑战现实主义理论范式 ;结论部分谈到女性主义将性别作为分析范畴引入国际关系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战后, 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的民主化引发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动, 信息化更 使得国际矛盾以更加尖锐的形式表现出来, 对国际人道法带来一系列的挑战。特别是9·11事件之 后, 恐怖袭击、不对称战争、新式武器、雇佣军现象、域外拘留等现象对国际人道法构成极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 国际政治的新现实也为国际人道法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作为促进国际人道 法发展和完善的主要力量,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应对新的挑战。国际人道法必将 更加成熟和完善, 为人类带来更大的福音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12日,加拿大自由党领袖、前财政部长保罗·马丁(Paul Martin)正式接替让·克雷蒂安,成为加拿大第21任总理。马丁承诺上台后将对加拿大的外交政策进行彻底改革,确立新型安全观,全面提升军事力量,强调“人权外交”,加强对外干预力度,领导重建国际体制,强化加美安全合作,重点发展加中关系。  相似文献   

8.
肯尼思.沃尔兹在对摩根索的权力政治理论进行修正的同时,从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出发将国家间的安全困境归结为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本质,首先提出了界定政治结构的三个标准:秩序原则、单位特征和权力分配。由于系统结构随着系统单元能力分配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体系的分布结构同体系的稳定性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沃尔兹权力理论具有物质性和适度性两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国际秩序变革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和安全状况出现新的特征和问题。在体系演进的不同阶段,国际货币体系变革的核心逻辑不同。在运行之初和体系修正时期,制度变迁是核心逻辑,而在霸权护持和体系重构时期,权力政治是核心逻辑。由此,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解释需要综合考虑权力逻辑和制度逻辑在国际货币体系不同阶段的相互作用和共同影响。从制度逻辑而言,国际货币体系长期存在的诸多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甚至有更加恶化的趋势,主要包括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困局、全球宏观经济失衡与调整不力、汇率波动与失调持续加剧、全球货币治理组织低效等,国际货币制度变迁的“均衡困境”持续存在。同时,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步入霸权护持期,权力博弈和大国竞争更加显著,国际货币体系变革又陷入新困境,即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国美国无意或无力修正体系的根本性问题和解决其结构性矛盾,转而运用多种方略维护美元霸权,但这些霸权方略的反噬效应,使国际货币体系变得更加不稳定和不安全。国际货币制度变迁和权力政治博弈逻辑下的新旧困境交叠,维护国际与国家货币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由此也为相关研究带来一个新的研究议程。  相似文献   

10.
菲律宾政治带有浓厚的精英家族特色,精英家族政治的起源可追溯到前殖民时期,历经西班牙殖民时期、民族独立革命时期、美国殖民时期、两党民主时期和马科斯独裁时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权力由地方向中央延伸并最终垄断国家政治权力;另一方面,精英家族政治所依赖的经济基础从较单一的农业向多样化的工商业发展。可以判断,长期存在的精英家族政治是菲律宾依然相当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书由24位拉美学专家、学者集体撰写。主编为 F·维亚尔达和哈维·F·克兰教授。1990年的第3版对原书作了充分地修改和增补。书中反映近5年拉美政治经济发展情况,探讨了拉美民主化的方向,债务危机、政治不稳定和国际毒品贸  相似文献   

12.
古巴共产党的前身及其独特的建党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巴共产党是在 195 9年革命胜利后由古巴人民社会党、七·二六运动和三·一三革命指导委员会 3个革命组织合并而成的。古巴共产党建党历程的独特性可概括为“先掌权 ,后建党”。  相似文献   

13.
国家理论是近代欧洲政治思想的重要线索。处在16 世纪历史拐点的法国政治思想家 让·博丹,以主权理论为内核,对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国家权力有效运行的制度性安排进行了卓有远 见的论证和阐述,引发了近代欧洲对国家理论的系统论述,开启了国家理论的近代之门。  相似文献   

14.
一、泰国现代政治发展历程概述泰国现代政治的发展应追溯到1932年由泰国民党发动的6·24资产阶级性质革命。这次革命采用了政变形式,在政变成功以后成立了以披耶·帕凤中校为首的临时军政府,签署了泰国临时宪法,确认建立君主立宪制,结束了泰国持续约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制,泰国政治从此进入全新的现代发展阶段。二战期间,泰国在銮·披汶政权统治下,对内实行军人独裁政治,鼓吹大泰族主义,并将国名由暹罗改为泰国,对外投靠日本,妄图借助日本军国主义在东南亚扩张势力。鼓吹“日本第一,泰国第二”。从而构成了泰国政治发展中…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 ,1 953年 7月 2 6日开始了古巴历史的决定性阶段。这一天 ,以菲德尔·卡斯特罗·鲁斯博士为首的一批革命青年 ,以革命的行动打响了我国为争取民族的最终独立、摆脱美国新殖民主义的统治的最后阶段。这一天 ,在古巴出现了政治先锋队、政治领袖和政治纲领 ,从而引导革命走向胜利并最终确立了只有武装斗争的道路才是夺取胜利的必由之路。正如人们所知 ,这次行动以军事上的失败和遭屠杀而告终。但是 ,由于这批青年的革命行动和牺牲精神 ,古巴百年来为争取最终独立的斗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于 1 959年 1月 1日迎来了解放的胜利。这一英雄…  相似文献   

16.
余丽 《国际安全研究》2013,(1):105-127,159
互联网开拓了国际政治新空间。互联网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其内在运行逻辑的外在表现。互联网以自身特有的内在规定性或是引导或是否定行为体的行为,迫使行为体服从其内在的法则以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作者首先以层次分析法梳理互联网影响国际政治之路径,即个人、国家与国际体系。其次,阐释互联网作用于国际政治之运转核心,即国家利益、权力与安全,说明没有绝对的互联网自由,国家利益与国家安全至上。最后,揭示互联网助推国际结构变迁之作用,即催化、同步和建构作用。互联网作为信息媒介,可促使某些社会因素推动国际政治中的变革;作为先进技术,可促使国际政治自身的进展与时代发展不断相互确认;伴随微博和社交网站出现的人人互动的交际方式,使国际社会向世界社会进化的条件在互联网世界中有所形成。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国家联盟(League of Arab States,简称阿盟)成立于1945年3月22日,是当代国际社会中最早出现的区域性组织之一,总部设在埃及首都开罗。目前,阿盟已发展成为拥有22个成员国的地区性组织。现任秘书长是埃及人艾哈迈德·伊斯马特·阿卜杜拉·马吉德博士,1991年5月15日当选,1996年3月14日连任,任期5年。 阿盟成立的背景 首先,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唤起了中东地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觉醒。二战后,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它以亚洲东部为发端,逐渐席卷整个亚洲,并带动了非洲和拉丁美洲,一大批民族国家相继宣布独立。  相似文献   

18.
本书由美国海军高校政治学教授波普·阿特金斯主编、美国WESTVIEW出版社出版。它着重分析未来十年内南美洲诸国国际政治关系的发展趋势,书中回顾了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展望未来90年代该地区国际关系状况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90年代南美地区将随着国际关系的新变化而进入新的转折时期。  相似文献   

19.
一次偶然的机会,经中国学者推荐,我有幸研读了由潘德礼先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部分研究人员共同撰写的《俄罗斯十年:政治·经济·外交》1一书。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俄罗斯社会转轨进程的学术专著。正如该书主编潘德礼先生在前言中所指出的那样:“以中国(包括越南)和俄罗斯(包括独联体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20几个原社会主义国家,构成了20世纪末世界性社会转轨浪潮中的两大社会实体群。在这两大社会实体群中,中国和俄罗斯因人口、领土面积、资源情况和国际影响等因素而成为两个最大的社会转轨实验场,因而也最具有可比性和…  相似文献   

20.
一1910年以后,世界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墨西哥1917年革命、十月革命、西班牙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都对当代拉美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与革命引起诗人们对世界、对人生、对前途和对社会的重新思考和认识。诗人们要求打破一切旧传统,创造崭新的诗歌形式。到三十年代初,诗人们已经摈弃前期的那种过分雕琢和堆砌的唯美主义倾向,注重用朴实无华的形式抒发内心感受和描绘自然风光与社会现实。在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的作品为后现代主义诗歌,其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巴尔多梅罗·费尔南德斯·莫雷诺(1886—1950)和墨西哥的拉蒙·洛佩斯·贝拉尔德(1888—1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