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凤志 《东北亚论坛》2002,(2):88-91,94
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进程始于近代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扮演了推动者的作用。全球化的发展透视出一个以经济为中心 ,逐步向政治、文化等领域扩散的发展态势。西方国家在推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 ,利用其资本、技术、信息和组织的优势 ,一直谋求把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西方文化推向全球 ,构建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当代国际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在西方诞生以来,宗教一直是被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所长期忽视、边缘化甚至放逐的研究对象,然而,在当今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宗教日益成为跨地区和跨国界现象。自冷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或多或少均有宗教的背景和动因,因此不重视宗教就无法理解国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构建中国国际关系学体系应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和平与发展具有恒久性、普利 性、人本性的特征, 以此作为中国国际关系学的主题, 能够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要求, 能够反 映国际关系演化发展的历史规律, 能够明确评析各种国际关系现象的价值标准, 能够形成中国国际 关系学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4.
信息全球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信息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这已成为时代的特征 ,同样它也影响到国际关系的发展 ,为国际关系注入了新的内容 ,使信息霸权成为威胁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的新形式 ,因而加强信息技术已成为各国国际战略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任何一国所希望创建的国际关系体系,其形成都有赖于现实三重国际新秩序的发展.在和平、发展、合作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目标追求.体现在现实的国际关系上,中国要从全球、地区、国家三个利益层面构建自身的国际关系体系.在全球利益层面,突出并适应安全与合作这一主题,寻求国际格局中有利于合作的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倡导建立多元文明平等、共处、合作、发展的全球秩序;在区域利益层面,着眼于地区利益关系的协调,达成地区内多个大国共同崛起的相互认同,尝试构建由地区潜力型大国或地区组织自愿推动的区域合作体系和相互依赖机制;在国家主权关系层面,重点警惕"新帝国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各方面对民族性的侵蚀,重视维护国际利益的民族性和多元性,丰富和创新以国家主权利益为支点的爱国主义,确立维护和平、保障安全、有利发展的崛起战略.  相似文献   

6.
民族宗教问题是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稳定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冷战后民 族宗教问题尖锐化的问题是有其历史背景, 并且可以根据民族与宗教的不同结合形式将之划分为 不同的类型。若想有效地解决民族宗教尖锐化这一问题, 不仅需要各民族、各宗教之间的相互宽容 与理解, 也需要相关国家甚至整个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界呈现出一片繁荣复杂的过渡局面。多元化、西方化、孤立主义、意识形态化、学术交流单向性构成了该阶段俄罗斯国际关系学研究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信息革命主要是指由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带来的经济和社会变革,这种变革正在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着重大影响。首先,信息技术以其对一国经济、军事实力的深刻影响而成为制约国家综合国力的新的重要因素。其次,由于少数发达国家凭借信息技术优势窃取战略情报,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以及信息武器的出现,信息安全已成为各个国家谋求综合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信息革命引起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造就了新的权势集团和庞大的中产阶级阶层,这种变化必然会对这些国家的外交政策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冷战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特征:大国之间的竞争成为良性竞争, 不会由 于竞争而导致全面对抗;全球性问题突出带来了大国之间的多边合作。全球化加速发展为中国和平 崛起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 而中国的和平崛起将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的和平崛起 必须建立在中国在未来发展中妥善顺利解决全球化给中国带来各种深层次问题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去年,俄罗斯正式启动了计划已久的远东发展计划,奏响了东进序曲。俄罗斯的战略目的是要借历史成功经验,乘中国经济发展东风,提升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争取在亚太和整个国际事务中更多的话语权,这将对当代国际秩序的重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俄罗斯的历史经验、现实抉择和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当代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是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讨论全球关系体系转型的迫切问题具有深刻意义。这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庞大话题体现为古老文明与现实的有机统一,全球化过程就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历史必将提供经过修正的全球化的平衡。从世界发展的趋势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全球化正在为全体和个人增加巨大潜力。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建立积极的国际议事日程,通过实施这项议程也许能够实际形成可控制的、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对世界秩序的界定并无统一标准。“雷蒙一希尔世界秩序观”曾对西方学界产生过较大影响。1965年,法国同际政治学权威雷蒙·阿隆提出“秩序”的五个可供选择的定义:(1)现实的任何有规则的安排;(2)各组成部分的有序关系;(3)生存的最低条件;(4)共存的最低条件;  相似文献   

14.
对什么是"国际关系理论",人们存在着诸多争议,这些争议有些来源于对"国际关系"这一学科本身的定义,有些则来源于对什么是"理论"的分歧,本文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阐述对"国际关系理论"这一概念本身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后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拉克战争后 ,中东国际关系的地缘性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 6点 :伊拉克成为美国在中东的“支柱国家” ;沙特、埃及和土耳其等国与美国处于一种“无所适从国家”的关系 ;伊朗、叙利亚是美国的“潜在敌意国家” ;法、德与美国盟友反目 ;俄罗斯和美国矛盾重重 ;“多强”合作的趋势加强。中东地区大国同美国的关系将进行新一轮的分化与组合 ,世界强国针对美国的单边主义进一步加强合作将是一种长期的发展趋势。伊拉克战争后的中东国际关系生动地展现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利益理论、合作理论和权力 (实力 )理论。未来的中东国际关系将是这样一幅图景 :国家利益为主轴 ,国家实力为决定因素 ,冲突与合作共生、霸权与反霸权、均势与反均势共存、多角色多层次博弈。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没有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反思,认为机构中稳定的职业国际关系学者的匮乏,研究中科学与实证精神的忽视,问题意识的缺失,是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发展的障碍所在。文章最后建议,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应该坚持人文与科学两条研究方向,赋予国际关系研究以更多的政治哲学与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发展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同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在不断适应全球化时代国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世界为研究中心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大规模引进介绍国外理论和新兴流派到探讨"中国理论、中国学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的建立,从服务于国家外交的对策分析和研究报告到超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对外战略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仅仅关注和平、安全、主权等"高政治"议题过渡到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权等"低政治"议题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尽管中国国际关系学还有着学科发展诸多问题与缺失,但是,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今天,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将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18.
马孆 《亚太论坛》2001,(1):47-48
国际关系学会(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是在国际关系领域里从事研究与教学人员的一个全球性组织,现有2000多名会员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其总部设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大学。学会除了出版《国际关系研究》期刊外,每年还举行年会,就国际关系研究与教学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2001年2月21日-24日,国际关系学会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42届年会。笔者获斯坦利基金会的资助,参加了这次年会,现将年会有关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掌握着国际关系研究的话语霸权,塑造了国际关系研究的基本范式并从学理层面论证其霸权合法性。冷战结束以后,出于理论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政治现实的挑战,国际关系研究逐渐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在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研究议题、理论流派等方面与美国展开了积极的话语权竞争,成就了“欧洲视角”,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国的话语霸权。近年来,随着国际政治格局的调整与地缘政治重心的东移,国际关系研究的亚洲意识也逐渐觉醒,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自主性建设已初见成效,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有所提升。但中国国际关系研究在话语权建设上存在诸多不足,应进一步强化学科内涵建设,推动理论创新;寻找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突破口,挖掘新的研究支点;拓展话语平台,为外交话语体系提供学术支撑。只有制定正确的话语权战略并付诸实施,才能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国际关系研究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博弈论自被引入中国以来,30余年间,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显示出不同学者对博弈论的研究和运用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博弈论的理解和解读也并不相同。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中国国际关系学界博弈论研究的发展轨迹。鉴于博弈论广泛的应用价值与重要的学术地位,展望未来,博弈论的研究前景广阔,研究领域将进一步拓展,理论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