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长沙,美丽的岳麓山下,湖南师范大学一幢普通的教师宿舍里。 每天清晨起来,80高龄的离休教授伍大希,总是先恭恭敬敬地向墙上挂着的闻一多先生的画像鞠上一躬,然后点燃一支烟,一边抽一边凝望着先生,默默地向先生诉说……这位青年时代就紧随闻一多先生从事民主运动、深得先生赏识的弟子,在先生牺牲后被国民党逮捕入狱的“政治要犯”,50多年来走过重重死劫,今天仍然继续为先生所向往的事业在全身心地追求和奋斗……站在先生面前,回眸自己走过的风风雨雨,老教授心潮难平,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2.
正毛梦溪新近出版的诗词集《幸好与你遇见》对我们来说至多是一本"歌词集";而现在,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我们进一步解释诗歌发展兴衰与形式关系的重要契机。这一介于传统歌词与现代诗之间的文本形式,显然较易引起争议:在诗与歌的分化传统下,诗本身对于这一兼容形式无疑是反对的;而在主张诗的通俗化或"亲民化"一方看来,这一形式又恰恰属于"诗的正统"范畴。但是,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看,这位在中  相似文献   

3.
倾诉     
诉说,是人类的一种本能需求。人需要将自己的见闻、感触,告诉给别人,甚至告诉给没有知觉的静物世界,告诉给与人类没有沟通或者甚少沟通的动植物,这叫宣泄。但是,诉说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诉说或闲聊,是语言的活动;形诸于文字,便进入了文学的创作。可以通过故事写成小说,可以通过事件和情景写成散文,这些都是在进行叙述。说得生动、具体,或者奇特和有趣就行。惟独写成诗,是一种别类的情感抒发,是一种特别的诉说。古人说“诗有别才”,正是这个意思。李奇生将他的诗集命名为《倾诉》,正是要借助诗歌的形式,来完成他的情感诉说。在诗集里《赤情…  相似文献   

4.
朱小平 《海内与海外》2012,(9):12-14,32
1925年3月,诗人闻一多在美国纽约留学期间创作组诗《七子之歌》,将被西方列强掠夺的七处"失地"喻为远离母亲的七个孩子——澳门、香港、台湾(含琉球、钓鱼列岛)、威海卫、广州湾(广东湛江)、九龙、大连,拟人化哭诉"七子"受尽欺凌、渴望回归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七子之歌·台湾》中有如下沉痛之句:"琉球是我的群弟……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戒诗     
正有戒烟者,有戒酒者,当然更有戒毒者,都因沉湎其中,深受其害,而苦于不能自拔,才有戒之一说。然而,戒诗,则似是闻所未闻。诗是天籁,诗是灵感,诗是真情的流露和思想的升华,诗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音乐,为什么要戒呢?岂非太荒唐突梯了么?在一部中国文学史中,独独有这样一个例外,那就是宋代的苏轼。这位大诗人,就因为吃了他自己写的诗的苦头,他的家人,他的弟弟苏辙,他的老前辈文彦博,都奉劝他戒诗,不要再为诗惹无妄之灾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  相似文献   

7.
小川环树的宋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川环树是日本最重要的宋诗研究者之一,他在宋诗文献整理、宋诗人的构成、宋诗的题材取向、宋诗的艺术特色、宋诗的流变、苏轼诗个案研究及对我国宋诗研究成果的推介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就,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引导了日本学界的宋诗研究,对我国的宋诗研究颇具参照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Ⅰ在我的认识里,诗是非常纯粹的文学表现形式,诗人都有一种浪漫的情怀。在嘈杂的今天,还能坚持写诗的人,我十分敬佩。无人强迫你写诗,都是源于你对诗的热爱,使你在写诗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收获喜悦,不是荣誉和金钱可以衡量。我觉得方羡洲就是这样一位诗人。方羡洲首先是一位企业家,其次才是诗人。他从农村走向城市,经过多年的打拼,终于可以安身立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凡识得几个汉字的人,无不知道唐代崔颢那首题名《黄鹤楼》的诗。也许全诗记不下来,但打头的这两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总是能挂在嘴边的。正因为这首写黄鹤楼的诗,实在太家喻户晓,太脍炙人口,结果,反宾为主,主次颠倒,倒不是这首诗,因楼而名,而成了这座楼,因诗而存。想到这里,也很为文人手中的那支笔,能起到这大作用而感到骄傲。说实在的,在中国  相似文献   

10.
比翼的时光     
这首诗写在邵笠办公桌上,没有题目,也没有显示作者的名字。今天早上他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一个女人,对方的声音有些似曾相识,随后终于想起,眼睛中开始闪烁异样的光芒。现在他又朝那首诗瞅了一眼,点燃一支烟,吸了一口,脸转向挂钟,烟头的火星若隐若暗地燃烧着,时间变得奇异起来。  相似文献   

11.
足球诗话     
晚唐诗人皮日休,字袭美,襄阳人。《全唐诗话》卷之五记载了一件关于他的轶闻:他曾写过一首《龟诗》,龟谐归音,以此嘲讽归氏子弟,开了一个很不合适的玩笑。《龟诗》如下:硬骨残形知几秋,尸骸终是不风流。顽皮死后钻须遍,都为平生不出头。归氏子弟看到这首语多讥讽的诗,自然亦作诗反唇相讥:八片尖科砌作球,火中了水中揉。一团闲气如常在,惹踢招拳亦未休。此诗也抓住姓皮做文章,讥笑用皮作成足球,只堪供人不断地足踢拳打。当然,诗的作者未想介绍当时的足球,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可贵的足球资料。从前足球是实心的,到了唐代才发…  相似文献   

12.
序言夕阳落入马尼拉湾,大海和天空被染得通红。今天乘晚凉的人群又聚集在黎刹公园观赏日落。如果把今天容纳了全国总人口四千三百万人中约百分之二十的大马尼拉市譬喻成一把摺扇的话,那么,黎刹公园或者座落在椰树摇曳的海岸边的罗哈斯大街旁的文  相似文献   

13.
丰绍棠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撰文说,齐白石当年自称:诗第一,字第二,印第三,画第四。此说影响殊远,几成定论。陈子展对此说却不以为然,也不顾及白石老人的面子,直言相陈:齐先生的画比他的字、诗、印的水平都要高,是占第一位的,他之所以把画排在最后,是有意以画来提高其诗、其字、其印。陈子展先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白石老人怒不可遏,指责陈子展瞧不起他。不过,待风波过后,纯真如孩童的白石老人精选了上等田黄刻印赠送给陈子  相似文献   

14.
“我的诗将在绿草下成长 ,我也将成长。”这是何塞·马蒂生前对自己的预言。1 0 0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看到 ,何塞·马蒂的诗篇不仅已然生机勃勃地在他祖国的绿茵下成长 ,而且在整个西班牙美洲文坛辽阔的草原上生长和蔓延 ,成为拉美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 ;而马蒂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问世,孔子的“诗可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到《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到唐代诗歌创作的鼎盛,宋词元曲的发展,丰富了我国文学的宝库,而人们读诗、咏诗、写诗似乎又成了不可缺少的文化内涵。虽然“五四”提倡新文化运动,自由体风靡一时,但近十几年来书写古体诗词巍然成风,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不少古人在越南享有盛名 ,白居易便是其中之一 ,越南的普通民众有相当多的人能背诵他的诗篇 ,而那首有名的《琵琶行》更是备受重视 ,它影响了越南文坛的许多著名诗人 ,他们竟相模仿《琵琶行》写诗 ,至于在诗中引用其中的词汇或几句诗更是极为常见的事。越南古代即有不少诗人翻译《琵琶行》 ,其中以诗人潘辉咏的译著最为有名 ,几百年来被视为越南文学翻译杰作 ,他也因此跻身越南诗坛名家之列。他用越南特有的双七六八体诗歌形式翻译 ,双七六八体诗歌的形式为前两句为七字 ,接着一句为六字 ,再接一句为八字 ,如此循环往复。其译本与白居…  相似文献   

17.
点半起床,8点出门,9点到公司。成淼淼的生活向来很有规律。不过,今天她晚了5分钟出门。清早对着镜子上妆画眉的时候,成淼淼发现左眉梢处有些微微疼痛。这显然是个不好的预兆,成淼淼几乎可以肯定那里不久便会茁壮成长出一颗青春痘。青春痘已经好几年不来侵犯自己的脸庞,所以对于这一发现成淼淼觉得很奇怪,对着镜子发愣了5分钟。当看到时钟显示8点已过,成淼淼如惊弓之鸟般朝外急奔,惟恐全勤奖不翼而飞。而事实上,成淼淼照样准时到公司,准时打卡,这使得成淼淼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起来。当然,还因为今天是周五。周五对上班族来说…  相似文献   

18.
在但丁故居     
“万物行动之源———上帝,把荣耀渗透于全宇宙,在各地发光,或多或少,因地而异。”这是但丁《神曲·天堂篇》的开头三句。没有想到,这三行诗竟成了我们访问但丁故居的序曲。我们是12月2日到佛罗伦萨的。在赴佛市途中,为消除团员疲劳,有人提议轮流表演节目。那时,我满脑子都是与这城市连在一起的两位最伟大人物的形象,一位是米开朗基罗,一位就是但丁。我在1962年大学学习期间,曾神秘地拜读他的《神曲》三部曲。40年后的今天,其它的诗句都被时光之水冲得一塌糊涂了,惟有《天堂篇》的第一歌《但丁与贝娅特丽丝同登天堂》的开头,却光闪闪醒目如…  相似文献   

19.
正我读汪曾祺散文,极喜欢他写父亲的那篇"多年父子成兄弟",父子对坐,可以浅酌,可以吸烟,看画写字,何其温馨隽永?汪曾祺先生是大家,小说、散文皆精——有一种大家气象,行云流水,挥洒自如,深蕴醍醐。我觉得汪老有名士气,文如其人,散文即冲淡。他也写旧体诗、画画。因为闲时爱涂鸦旧诗,所以也很注意汪老写的诗。汪老的诗有一种韵味,耐咀  相似文献   

20.
靳国君 《新青年》2023,(12):58-61
<正>二十、忧思萦怀陆游对“嘲咏风月”的罪名嗤之以鼻。十年前,他自号“放翁”,这回他索性将小轩命名为“风月轩”,言下之意,这是“嘲咏风月”之室,台评诸公如之奈何?他在诗中写道:“扁舟又向镜中行,小草清诗取次成。放逐尚非余子比,清风明月入台评。”他深知所谓“嘲咏风月”是借口,其实是投降派容不得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