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也谈华文教育的学科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近年来,世界“汉语热”在不断升温,海外汉语教学和华文教育蓬勃发展,国内对外汉语教学成为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来自海外的汉语学习者的语言背景相当复杂,这使得他们无论是在对汉语及汉文化的接受程度、认可程度方面,还是在汉语学习的特点上,都明显地分化出非华裔和华裔两大阵营。非华裔学生中甚至还分化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阵营;华裔学生中则有以东南亚为代表的聚集华裔与以欧美国家为代表的散居华裔的差别。事实证明,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来…  相似文献   

2.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深化,其教学模式理应不断探索、推陈出新.但从当前实践的情况来看,不少教学理念和原则仍停留在陈旧桎梏之中,教学效果无法全力释放.因此,本文旨在以作者自身在泰国的汉语教学为例,对教学过程中的母语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汉语拼音方案的功能几个方面略作思考,期待能为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稍作贡献.  相似文献   

3.
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汉字是越南通用的文字。汉字汉语在越南流行了二千多年。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汉字汉语对越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对字喃和越文、越语有何关系和影响?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不妥之处,敬希指正。笔者在搜集资料过程中,得到梁志明和高红印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特以致谢。  相似文献   

4.
汉字汉语在越南流行了二千多年。直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汉字一直是越南通用的文字。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汉字汉语是怎样传入越南的?它对越南文字的发生和发展,对字喃和越文、越语有何关系和影响?现就这方面的问题从下面三个方面进行初步探索。在搜集本文资料过程中,得到梁志明和高红印同志热情的帮助和支持,特以致谢。  相似文献   

5.
汉语汉字对越南语言文字影响至深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历史上,汉语汉字承载着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东传朝鲜、日本,南被越南,对域外三国语言文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至今三国语言中仍保留了大量的汉语词汇,有的学者称之为汉借语(Sino-xenic)或汉语的“域外方言”(包括汉朝语、汉日语和汉越语).三国都曾经以汉字为原料,创造了本民族的“汉字式文字”(日本的假名、朝鲜的吏读、越南的字喃),这些“汉字式文字”,有的至今仍在使用,有的已经泯灭,成为古文字.三国之中,受汉语汉字影响之最深者,当首推越南,据统计,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约占其词汇总数的60%,在某些领域,这一比例甚至高达70-80%.更为重要的是,愈是在正式的场合,越语中的汉语借词愈受垂青;越语语音和语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越南现在虽已改用拉丁化拼音文字——国语字,貌似与汉字无关,实则“貌”离而“神”合,其音、义仍未能摆脱汉字窠臼.可以说汉语汉字已经成为越南语言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越南语言文字无法摆脱汉语汉字的  相似文献   

6.
正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创造,是华夏文化延续、传承的基因,它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现存的成熟文字始于殷墟甲骨文。从东汉《说文解字》收9千余字,至清代《康熙字典》,所收汉字已达4万多个,再到近代《汉语大字典》中,收录汉字已逾5万6千多个。由此可见,汉字对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一部汉字文化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的文明发展史。汉字是世界上从未间断、使  相似文献   

7.
国际化语境下,汉语母语者仍以取象思维创造和使用着汉语新词。表现为:有的自造 洋泾浜英语词,再全词改用汉字;有的先意译英语前缀为汉语类前缀,再谐音取象、比喻取象,把带 前缀的外来词变为纯粹的汉语词;有的先将英语词意译为汉语语素,并使其成为类后缀,再调动汉 字汉语取象系统,以比喻取象,创造出一系列类似结构的汉语词;还有大量涌现的字母词,其中虽 只有少部分是“字母+ 汉字”式,但却表现出汉语母语者顽强的取象思维。  相似文献   

8.
初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运用情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用该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口头交际能力(听说)和书面交际能力(读写)。其中,文字是和书面交际能力直接相关的。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是获得  相似文献   

9.
汉字与汉文化在东亚的传播与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卫新 《东北亚论坛》2007,16(1):128-封三
汉字在其对外传播过程中对东亚特别是朝鲜、日本产生过重要影响。汉文化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以强大的辐射力影响了东亚国家的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地区,你要想见到汉字,讲汉语,最好先找到唐人街,但在泰国,大部分宾馆与酒楼,都能见到汉字。我注意到,有些泰国报纸上的招聘启事,特别注明:懂华语者优先录用。华语热正在泰国升温。目前泰国的华文报纸,我见到的就有《亚洲日报》、《中华日报》、《新中原报》、《世界日报》、《新返日报》、《曼谷时报》等,但发行量都不乐观。据供职于泰国报纸的几位作家朋友告知:在泰国办华文报纸能收支持平就上上大吉了,~般是亏本的,只因对华文的热爱,多年来贴钱支撑办下去。由于办华文报纸几乎成了公益事业,因而华文报纸的稿费也比…  相似文献   

11.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经过长期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大量的汉语词汇传到越南,被越南人吸收、融化、形成汉越词汇库,与越南民族文化联系密切。越南语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接受各国外语词汇,特别是汉语的一部分词汇已经被越化。大约60%的越语外来词汇有汉语的根源,其中25%的汉语词汇已经完全越化。在越南语中存在着大量的汉越词,汉越词汇变化发展涉及面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由中国小说演化而来的越南喃字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文学随着越南文字的演变,经历了汉语文学、哺字文学和拉丁化越语文学三个阶段。所谓响字文学,就是越人用前字写成的文学作品。吃字是一种在汉字的基础上,运用形声、会意、假借等方式形成的越南民族语言的文字。它是一种复合体的方块字,每一个字都由一个或者几个表音和表意的汉字组成。如汉语中的“年”字,南字写成“年”(越语拉丁化后为nm),左边的“南”字表音,右边的“年”字表意。又如汉语的‘淹集”,前率则写成“”,上部的“助”字表音,下部的“市”字表意(越语拉丁化后为。h。)。还有些措音字,只借用汉字的音,而不…  相似文献   

13.
“又”是汉语中的一个常用副词,同时也是日语中的一个汉字,读作“”。尽管如此,两者在意思及用法上并不等同。“”是汉语“又”的基本译法,但由于汉语“又”具有更多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所以在日语中也有其他各种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14.
汉字在越南的兴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受到越南历史发展进程和政治环境的深刻影响,可划分为各具特色的若干历史阶段。"千年郡县时期"1,越族接受汉文化和汉字;封建自主时期,越族主动接受它们,并充分吸收和本土化,形成颇具特色的越南文化和字喃;法国殖民者统治越南后,通过法令废除汉字,转而推广使用拉丁国语字。20世纪40年代"八月革命"后,越南正式通过法令确立拉丁国语字作为全国通用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际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法方面,缺少将东南亚地区国家的汉语教学放入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研究东南亚地区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加大推广及扩大影响力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安全中的重要要素是汉字安全。汉字安全是指:汉字系统这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处于没有危险的,即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在中国国家文化中不失去其主导地位;保持合理的纯洁性;不给人民带来不便和害处;中国人使用汉字的权利不受外部强权的威胁和侵害。目前,汉字在中国媒体以及社会生活各领域中的应用方面存有潜在危机,人们对汉字安全问题的认识存有误区,不重视汉字应用的合理性、纯洁性和规范性,出现了汉字系统的混乱和疾患,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便和害处,汉字安全的危机由此萌生。中国大众传媒过度使用英文字母缩略词对汉字安全构成外源性的冲击。海峡两岸以及港澳地区汉字字形不统一、中国人书写汉字能力下降以及不雅汉字的滥用,形成对汉字安全的内源性冲击。正视汉字安全的潜在危机,积极应对,维护祖国汉字体系的安全、完整和稳定,对于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和定力,提升文化软实力,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课程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文从笔者现代汉语教学的经验出发,选取东南亚留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情况作为研究对象,从教学现状、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策略等角度对东南亚留学生的现代汉语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现代越南语中的汉语借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与日本、朝鲜等国并称为“汉文化圈”国家之一的越南,汉语对其语言的影响是较为深刻的。在越南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汉语汉字一直处于正统的地位,并被广泛使用于教学、科举、公文、外交、公务以及文学创作等方面。因此可以说汉语对越南语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最为显著的是现代越南语里仍存在着大量源于汉语的汉越词。这些词语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使用范围广泛,几乎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文学、医学、教育等所有领域,是越南词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越南语中汉语借词众多的主要原因越南语里面的汉语借词数量极多,据…  相似文献   

19.
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是一个以中国为家,华夏为号,炎黄为旗,阴阳为道,执中为德,龙凤为图,汉字为记的伟大民族。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有人问您,为什么要叫中国呀?假如你答不上来,或者,说得牛头不对马嘴,那就太跌份了。  汉字是负载着科学知识和文化观念的全息标志,是中华文化的根。可是,自古以来,我们教学汉字,只教这个汉字怎么写,怎么读,如何造句就了事,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如此。如果,要问一句,这个汉字为什么要这么写,为什么要这么读呢?很多人就答不上来了,因为,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说是文而不化。其原因,出在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