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宏明 《西亚非洲》2002,1(5):48-53
塞内加尔学者迪奥普系非洲历史哲学的奠基人。他的学术观点被称为非洲中心主义,其要旨是人类历史和文明起源于非洲,古埃及文明的主体是黑人,黑人-埃及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进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1998年自然灾害在全球肆虐,对人类社会的打击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拉美是重灾区之一。1997年和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1998年8~9月间的乔治飓风,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而对拉美社会和经济破坏性最大的灾害是发生在1998年10月末的米奇飓风,给中美洲造成严重的破坏。米奇飓风与中国长江洪水和孟加拉国洪水被并列为20世纪3次大的自然灾害。200年一遇的特大飓风中美洲地处众多热带风暴交汇处,每年6~10月,持续的炎热高温使海水蒸发,空气中湿度增大,在中美洲近海的大西洋上空形成热带气…  相似文献   

3.
自然灾害对人类和平与发展构成重大挑战,却长期受国际关系研究的忽视.自然灾害并不只是纯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还与经济社会体制相关,由此将灾害治理纳入可持续发展框架成为共识.目前,国际灾害治理已取得一定进展,主要体现在多边主义机制框架发展迅速、水平和垂直两个维度的协同性持续增加、对市场机制利用不断扩大、城市日益成为灾害治理重心,但也有明显不足,表现在其未成为国际体系核心议程、制度建设落后、国际政治工具属性凸显等.未来,国际灾害治理关键在于实现从一时的情景治理向长期的体制治理转变,要求技术治理体制化、行动框架深化以及治理资源更多地向城市和地方倾斜;同时,联合国治理架构在发展中国家遭受灾害时应承担更多责任.  相似文献   

4.
印度是世界上发生各类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历年来持续发生的洪灾、旱灾、飓风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特别是每年发生的洪涝灾害给印度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应对自然灾害,加强灾害管理,印度政府在国家、邦、县和乡(村)级均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管理机制,从而有效地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从近年来印度对各类灾害的预防、救援及管理的经验来看,印度的灾害管理机制较为完善,经验较为丰富,防灾减灾的效果显著。印度的灾害预防、管理和危机应对的策略颇具特色,成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5.
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里氏9级地震引发了强大的海啸。这次海啸是几十年来地球上所发生的最大一起自然灾害,使印度洋周边国家遭受巨大损失,人员伤亡达30多万,经济损失难以估量,而海啸带给人们的精神伤害更是很难在短期内痊愈。此次灾难再一次表明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性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性。但它也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应该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世界各国必须走和谐发展之路。一、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物质世界,事物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任何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与环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幅员辽阔,地处世界自然灾害三大频发地带之一的太平洋沿岸,历史上多次遭受地震、飓风、龙卷风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同时,作为经济与技术发展迅速、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的人为灾难与技术事故也时有发生。回溯历史,在处理各种自然、人为与技术突发事件的过程中,美国不断地调整应急管理的理念,完善应急管理的体制。  相似文献   

7.
泰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2004年印度洋海啸发生后,泰国政府从完善和制定与防灾减灾相关的法律入手,从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加大投入,在灾害管理体制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效。本文拟在考察泰国构建灾害管理体制以及完善减灾救灾相关法律的同时,对泰国政府应对2011年特大洪水灾害的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灾害危机是现代风险社会的普遍反映.卡斯佩松指出.风险和灾害存在着一种"社会放大"的可能性,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就会与心理的、社会的、制度的和文化的过程产生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会强化人们的风险感知并直接影响其行为,进而造成新的次级社会或经济后果.这些后果远远超过了灾害对人类健康或环境的直接伤害,导致更重要的间接影响①.灾害因其发生的突然性、性质的负面性、后果的严重性、前景的不明性使灾害的应对和治理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4):115-133
墨西哥每年经历90多次里氏4.0级以上地震,特别是1985年的强震灾难推动了新一代国家民事保护体系的构建,包括将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提升为国家战略。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墨西哥1985年大地震与灾害风险管理体制机制的演进。随着民事保护概念的更新,国家民事保护体系现代化的提出,墨西哥灾害风险管理逐渐朝着法制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在积极提高预防意识的同时更加强调综合风险管理。墨西哥民事保护体系具有常态化、规律性的波动和动员的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等特点。墨西哥自然灾害基金会是与之配套的制度安排,它通过一系列机制的运行在灾害应急和灾后重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面向国际资本市场转移灾害风险的巨灾债券是重要的创新融资工具,其经验得到了世界银行的肯定和推广。鉴于墨西哥民事保护体制机制面临的重重挑战,如何将风险管理的反应体系发展为一个更具可操作性的预防体系,并实现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丰富和扩展的综合风险管理的现代化目标,仍然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防灾减灾国际合作不仅是各国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保障。然而,相关合作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沿线国家的自然灾害呈现多发趋势,许多国家的承灾能力差,单凭一国之力难以应对巨灾冲击,另一方面沿线国家灾害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国际合作基础薄弱。推进"一带一路"防灾减灾国际合作,应针对沿线国家自然灾害特征和灾害管理现状,合理搭建合作机制,发挥引导作用,吸引更多国家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也就是大家俗说的"马年"。马,原产于亚洲中部,它是人类较早驯化成功的一种动物。具有温顺、勇敢、善知人意的习性,是人类的亲密伙伴。在中华大地上最先繁衍、生息的是原始三趾马,经过漫长的沧桑变化,三趾马才演进为真正奇蹄兽。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开始驯养野马、野牛等野生动物,晚期形成了六畜,即:马、牛、羊、鸡、狗、猪。奴隶社会以后,随着阉割技术的发明,使  相似文献   

12.
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是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的过渡阶段。研究安德罗波夫及其执政时期的历史,对于了解戈尔巴乔夫如何走上权力巅峰、苏联的干部政策有哪些弊端十分必要。茹科夫院士认为,安德罗波夫执政时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这些矛盾反映出面临重大社会变革时苏联社会的复杂状况,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问题上矛盾尤其突出。苏共干部政策中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问题值得人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3.
拉丁美洲的文学与社会——何塞·格拉*在拉美所举行的第二届拉美文化周学术讲座上的发言(摘要)人是一种高度社会性的存在。从本质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与社会之间跨越时间的共生物。人的社会使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人们在履行这种历史使命或历史宿命的各种...  相似文献   

14.
马年说马     
今年是农历壬午年,俗称马年。有关马的传说、掌故和趣话很多,马年说马,这是当然的惯例,说来颇为有趣。马的传说与演变马,在我国家畜中位居六畜之首,它那魁梧的身躯、奔驰千里的英姿,一直受人们所赞颂。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岁月里,马不同寻常地得到人类崇高的礼遇。据研究龙神文化学者认为,华夏民族共同崇拜的神龙图腾,是由马的头、鹿的角、蛇的身、鸡的爪等组成的。神龙之首,就是马的头。由此可见,马在古代人们意识中的显著地位和其重要性。从动物的发展史看,马最早是野生的动物。世界上曾经生活过350多种野马,经过时代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的防灾体制与防灾赈灾工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频仍的岛国。加之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人为突发性事件,给日本的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为了把"天灾人祸"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加强灾害管理,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较有特色、也较为成功的应对突发灾害的快速反应机制。实践证明,日本的这种有效的管理机制在应对天灾人祸等突发性事件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杰文 《西亚非洲》2012,(2):143-154
伊本·赫勒敦于1332年生于突尼斯,1406年卒于埃及,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史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被哈默誉为"阿拉伯世界的孟德斯鸠"。伊本·赫勒敦对社会历史研究的主要贡献是突破了以泰伯里(Tabari,838-923)为代表的阿拉伯史学家将历史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历史事件忠实叙述的史学研究传统,认为历史研究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描述,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历史时代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的水灾既是天灾又是人祸酿成的。天灾难以完全避免,人祸却加深加重了天灾,而其要害是未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招致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要减少灾害变害为利,就需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的家乡在山东潍北平原。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 一跨进腊月的门槛,家乡的集市就热闹了起来,每一个摊位前都被乡亲们围得水泄不通。人们兴高采烈地采购着各种年货,车铃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在凛冽的寒风中荡漾。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生产的主要工具,人类的各种活动都与语言有关。语言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要是没有语言,我们无法想象人类会是什么样的社会。为了生存和共同生活,人们必须说同一种“标准”语言.倘若你听不懂或不会说某种“标准”语言,你就无法生活在这个社会圈子里。古希腊人称不会说希腊语的人为“结巴者”(stammerers),把他们视为野蛮人。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由教育部公布的汉语新词中,“炫富”上了榜,更有人道:“这是一个炫富的时代。”19世纪以来,人类历史进入到一个商品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金钱已然成为人们的上帝和人生梦想的最高点。金钱真是人生的至上的“炫”点吗?或许是,环望周围的世界,许多神话般的梦幻都在金钱的闪闪炫光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