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益最大化原则是每个权力主体追求的目标,权力主体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就有可能将手中的权力谋取额外收益,进行违法违纪和违背党的宗旨的腐败行为。腐败的实质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市场化交换。当法制不完善、腐败惩治机制存在一定漏洞时,政府当局严厉的反腐政策在短期之内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腐败政策也因此陷入两难困境。遏制腐败的方式各种各样,而制度反腐败是其中的重要方式,即较高水平的制度化能够防止腐败,以非正式制度创新制约腐败也是一种不错的举措。  相似文献   

2.
张玉  梁鑫 《法制与社会》2013,(28):46-47
权力如何正确运作一直是社会的焦点话题,反腐败制度建设也相应地被提上党的议事日程,这两方面的研究成为理论界的热点。本文着重从法律视角入手简要分析腐败的成因,在此基础上对反腐体系建设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3.
权力的腐败是当今世界一个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权力腐败产生的的根源很多 ,但最关键的原因是制度腐败。官本位体制是产生腐败的制度性根源。反腐败应从腐败产生的源头抓起 ,从制度上、源头上防止权力异化 ,确保人民主权。  相似文献   

4.
邹红玲  张文楚 《行政与法》2002,23(5):45-47,67
腐败犯罪是公共权力异化和权力拜物教的产物,反腐败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在源头上下功夫。本文简要比较了古今中外四种反腐败的经验,提出预防腐败犯罪,应从体制上遏制权力被滥用,强调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反腐根本之策,并探讨了具体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马怀德 《中国监察》2013,(24):44-45
当公权力主体违法行使权力,又缺乏有效监督制约时,就可能产生腐败,腐败的本质就是利用公权力设租寻租,权钱交易。如何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和制约正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点。但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到底有多少权力,权力边界在哪里,是不是社会公众都了解这些权力以及权力行使的规则和程序,这是当下反腐败斗争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反腐败立法工作必须以"权力过分集中"这个"总病根"为原点,以权力结构改革为核心,构建防治腐败的制度铁笼子。一是加强反腐败的战略规划,确立权力结构改革原则。制度建设涉及党和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十分丰富,但核心是权力结构问题,即以权力结构为核心的党和国家制度改革问题。二是提高制度耦合力,形成不敢腐、不  相似文献   

7.
吴秀玲 《行政与法》2001,2(6):39-41
行政权力腐败就是行政权力异化为一种与其所有主体相对立的力量.为了防止行政权力腐败,必须对行政权力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阐述了现代行政程序控权的法律意义,并从控权角度对行政程序基本制度进行了设计."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作者相信,现代行政程序制度的建立将有效地防止行政权力腐败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廉洁高效、依法行政的形象也不断深入人心。作为构建廉洁政府、防治腐败的重要制度手段之一,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被寄予重大希望。为更好地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规范制度和制约权力为核心,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领域,在我国构建系统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确有重大现实与理论之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国家政权,就开始有腐败发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似乎不应有腐败发生,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也是通过在各个权力职位点上的管理者来实现的,因而只要管理者中间出现谋私者,社会主义国家也同样会有腐败发生。可见,从某种意义上说,腐败是公共权力的伴生物。所以反腐败同样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腐败发生的制度经济学机理及制度的固有功能决定了制度防腐是我国反腐败的必由之路。笔者在认真审视我国制度防腐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对构建制度防腐的总体思路进行了宏观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董毅 《行政与法》2013,(4):7-12
腐败是困扰发展中国家的普遍难题。本文从当代比较政治研究的视野出发,认为制度建设是解决腐败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水平、权力结构与资源流动等因素都会对反腐败制度的运行产生影响。反腐败是一个长期过程,任何脱离国情与“毕其功于一役”的制度冒险都是不可取的。民主并非是反腐败的“万灵丹”。  相似文献   

12.
何丹羽 《检察风云》2011,(12):13-14
亚腐败是诱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导致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不正的罪魁。亚腐败的主体一般都是掌握一定权力的人员,他们在权力运行的灰色地带为自己或利益集团谋取利益。这些年来,亚腐败恣意泛滥、屡禁不止,属于久治难愈的痼疾。因此,剖析其特征、危害及其成因,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腐败的泛滥不在于缺少相关制度,而在于现有制度运行的失效,在于法治社会的缺失。对腐败的治理关键在于推进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本文从法治社会与防止腐败关系的角度,通过廉政法治文化建设、权力法治化、民主公开的立法、司法独立等几个方面促进廉政法治社会的形成,完善反腐败的法律机制,达到限制权力防止腐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商红日 《中国监察》2009,(14):41-41
启示一: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途径,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落到实处。这里的制度创新,是指对反腐倡廉制度向实际运行和操作方向作出的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测评化安排,也是非法律制度解决反腐倡廉问题的制度安排,其具体体现在:权力运行被纳入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使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环节等明示出来,便于警醒,也便于监督,有助于权力行使者的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权力腐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腐败犯罪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它既是人类的遗产之一,也是现代文明异化的产物。为了加强反腐败力度,联合国大会于2003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这对我国有关应对腐败犯罪的刑事立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我国的反腐斗争必将通过这项公约在战略上出现从权力反腐向制度反腐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公共权力腐败有其深刻的制度经济学原因,包括正式制度的缺陷、约束机制的缺位、激励机制的欠缺、惩罚力度的疲软正式制度因素,也有意识形态的缺陷、道德代价的下降、传统政治文化"路径依赖"等非正式制度因素。笔者通过运用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公共权力腐败现象,指出应加强制度建设,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从根源上遏制公共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7.
廉政观点     
正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提升反腐败法治化水平法治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反腐败的根本保障。腐败严重危害政治文明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权力的滥用,而反腐败的关键就是用法治的手段有效监督和制约权力,防止利用权  相似文献   

18.
朱镕基总理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腐败现象还比较突出。”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是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的根本要求;而如何完善和健全公务员制度,规范公共权力实际行使者——公务员的行为则是反腐败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反腐败的角度,对健全公务员制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腐败机理与腐败风险防控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利心是产生腐败的根源,价值观和权力运行规范交互作用的情形,决定着腐败发生发展的程度和水平。腐败的发生发展具有规律性,因此是可控的。所以,应该科学构建腐败风险防范控制体系治理腐败,在该体系中应该包括确立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战略和对反腐败工作进行系统化的理论设计,构建腐败风险防范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20.
周实 《经济与法》2003,(7):33-34
腐败是自古以来,在全世界范围都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解决的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人民的疾苦。重则危及政权,所以反腐败已成为历史性、全球性的课题。因为腐败与权力密不可分,没有权力,就没有腐败.腐败就是利用权力以权谋私。但拥有权力只是存在腐败的可能。而不是腐败的必然。如何抑制腐败。从可能转为现实,都是由每个国家所投入成本与注视的程度决定的。本文着重分析权力腐败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