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往何处去,这是一切进步党派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邓演达的“平民政权”思想就是在这个探索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阵线的变化,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颇有意义。一“平民政权”的提出最早见于1927年11月1日,由邓演达起草,以宋庆龄、邓演达、陈友仁三人名义在莫斯科发表的(对中国及世界革命民众直言)中。邓演达在解释“平民政权”的涵义时指出:“构成平民群众的工人与农民,因为他们所受的压迫最为厉害,更因为数量较多而斗争较勇的缘故,必然成为…  相似文献   

2.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革命后期,毛泽东和邓演达这两位革命的领导者,怀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共同研究和探索了当时的重大问题之一——农民运动问题。他们的合作密切而愉快,堪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典范。对这一段积极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毛泽东后来回忆说:大革命时代作农民运动,陈独秀、彭述之不同我合作,倒是邓演达肯同我合作。周恩来在1944年的回忆中也说:邓演达从苏联回来,在讨论土地问题时,他和毛泽东同志的意见一致。  相似文献   

4.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邓演达在中国革命处逆境中奋进的关头深入了解农村情况,了解农民疾苦和要求,从中国革命战略高度认识农民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农民问题的主张,这些关于解决农民问题的主要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从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5月,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已经形成。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阵线的变化,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 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由高峰坠入低谷。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都面临着“中国向哪里去”的抉择。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就是小资产阶级在大变动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答卷。邓演达提出平民革命理论,首先是基于他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他认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单一的封建社会,也不是纯正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度,农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因而农民问题,一直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在革命时期,农民问题最根本的就是土地问题,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即对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和土地改革问题;研究社会主义建设史,也不能不研究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成立八十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贵芳 《发展论坛》2001,(11):39-40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年来,一直把土地问题当作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基本问题。随着革命和建设的不断深入,我们党审时度势,不断变革土地政策,对调动广大农民革命和建设的积极性,促进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一、让农民拥有土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转变而来的。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里,主要是地主阶级拥有土地,广大农民基本上不拥有或很少拥有土地。由于这一特征,广大农民饱受了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经营土地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压抑。由此,极大地阻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划线,在其以前,主要是1925——1927年,为早期思想形成阶段;在其以后,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思想逐渐成熟阶段。本文仅就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思想作些粗浅探讨。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毛泽东早就注意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一些农民问题,对农民运动开始关注;“五卅”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认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农民的儿子,土生土长的毛泽东接受了外来的马克思主义,同时把它与中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这种结合的基础是他对中国的国情和革命斗争实际的深入了解: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却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者,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农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他们身受三重压迫和剥削,迫切要求土地的解放:“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653页)。“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问题。中国农民历来视土地为自己的命根子,中国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毛泽东探索出一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土地制度的变革始终贯穿于中国革命的各个阶段。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就提出了"耕地农有"的斗争目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农民进行了十年的土地革命斗争,在根据地内实行"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当抗日战争来临之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阶级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把土地政策转变为"双减双交"即  相似文献   

11.
宋连胜  李波 《理论学刊》2007,2(4):21-23
邓演达是中国著名的民主党派早期领导人。他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以及社会主义的任务等社会主义思想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邓演达关于中国革命的最终奋斗目标和革命领导权等思想又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因此其倡导的社会主义思想未能融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还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尽管邓演达的社会主义思想存在着很多缺陷,但其仍然代表着当时中国民主党派政治思想理论发展的最高水平,并对中国的革命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湘潮》2016,(7)
正邓演达为黄埔军校招兵买马,但劝不回蒋介石1923年4月的一天,孙中山请邓演达一道来喝早茶。刚从战场上下来的邓演达很疲倦,但仍然端坐如钟。茶和稀粥下肚,便提了许多神,孙中山对邓演达说:"我决定授予你少将参军之职务。"邓演达要说什么,被孙中山扬手制止。接着,孙中山又从包里取过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绝大多数,农民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土地的地主阶级占有制既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基础,也是阻碍经济与社会进步的主要原因。解决农民问题,推动社会的全面现代化,必须变革土地制度。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为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一)从社会公有到耕地农有。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土地政策是“社会公有”,这在“一大”通过的党纲中有明确规定。1922年6月15日发表的《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了“没收军阀官僚的财产,将他们的田地分给贫苦农民”的主张,但随后召开的“二大”却没有提出土地问题。1923年6月,…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当代》2002,(10):29-29
中国著名国情研究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指出。“中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他认为,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当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桂银 《唯实》2001,(1):26-28
土地分户承包经营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对我国的农业生产 ,对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目前土地承包中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来解决。一、目前农村土地制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 .现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有待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规范。《土地管理法》第八条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宅基地和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 ,由…  相似文献   

16.
刘相国 《世纪桥》2012,(21):23-24
邓演达的平民革命思想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革命思想的形成阶段和邓牺牲后的新发展。它的形成与新三民主义一脉相承,是受多种革命思想影响的结果,更随着时代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它的形成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和第三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评介李忠东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不能不研究农民土地问题。由郭德宏著、青岛出版社付梓的《中国近现代农民土地问题研究》一书,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学术专著。...  相似文献   

18.
李钢 《党史文汇》2006,(2):26-29
200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邓演达先生诞辰110周年.作为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邓演达早年追随孙中山先生,深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和器重.他曾先后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湖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长等职.他早期曾与蒋介石合作共事多年,因此也较早地识破了蒋介石的野心与阴谋.当蒋介石公开叛变革命后,邓演达迅速走上了反蒋之路,并于1930年正式成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与蒋介石展开了决死之争.正因为如此,蒋介石下令悬赏缉捕邓演达,并予以囚禁,后威胁利诱不成又将其秘密杀害.蒋的这一行径,激起了当时国民党内外的公愤.  相似文献   

19.
胡鞍钢指出,我国需要进行第三次“解放农民”的制度革命,以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场制度革命的核心,是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我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3,而城乡之间存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农民革命论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连仁 《理论学刊》2003,2(6):16-18
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的农民革命论 ,长期以来人们看法不一。本文把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后认为 ,毛泽东提出的农民是无产阶级革命动力、中国革命实质是农民革命等观点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是对马克思主义农民问题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