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3 毫秒
1.
祁彪 《民主与法制》2014,(31):15-17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三三制”民主政权到十八大首次提出并确认“协商民主”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概念,“协商民主”经历“萌芽、形成和确立”三个阶段,而人民政协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载体,也已经走过了65个春秋。  相似文献   

2.
《世纪行》2013,(12):19-22,27-29
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的特点 “协商”这种决策方式古已有之,大凡君臣共议、充分论辩后取得共识,都是协商的表现。然而,协商与民主结合,并且成为一种政治制度,则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以后才确立,数十年来,我们行之有效。却很少整理它的特点,直到近20年与西方选举民主发生碰撞,在反复比较中,才发掘出协商民主的要义和它的好处。也由于政治学...  相似文献   

4.
何谓民主?民主一词源于希腊字“demos”,意为人民。“协商民主”正是民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协商民主”一词,是由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学界开始关注的新领域,并在罗尔斯、哈贝马斯等著名政治哲学家的推动下,协商民主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承认,成为当代中西方民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在中国,协商民主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党内协商民主的含义、价值及其彰显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东平 《长白学刊》2008,(6):117-120
党内协商民主作为党内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能够化解党内选举民主面临的必然困境;促进党的决策的科学化与合法化;限制“一把手”的自由裁量权,防止党委权力过度膨胀;培育党员的民主协商意识,防止党员的政治冷漠;促进党内和谐、带动社会和谐发展。发展党内协商民主,须加强党内协商民主的理论创新研究;推进党内协商民主制度的继承与革新;找准党内协商民主的突破口;实现基层党内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优势互补;培养党员的民主素质,培育党内协商民主文化;规范党内协商民主的程序。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要求。高校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和体现到高校协商民主工作中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唐春光  孙士宏  吉丽君 《传承》2013,(11):50-5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积极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要求。高校作为基层协商民主的重要阵地,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时期,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和体现到高校协商民主工作中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郑国元 《世纪行》2013,(11):37-37,48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和发展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课题。襄州区政协在坚持全会总体协商、常委会专题协商、专委会对口协商的基础上,整合各个层次的协商资源,集中优势开展专题协商议政.推动多层次协商向深层次协商、高层次协商转型升级,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占良 《乡音》2014,(9):19-20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就“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出了全而规划和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比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拓展协商民主形式”,“增加协商密度,提高协商成效”。但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同志对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创新、消极被动、等待观望现象。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纠正认识上的几个误区。一、协商主体具有多元性,政协也可主导协商协商是指某一事物的相关双方或多方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对于协商所要指向的事物这一客体而言,所有参与协商的各方都是主体。协商客体的多样性、多变性,决定了协商主体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协商所指向的事物不同而经常变化的。同一个单位,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进一步从国家政治体制的高度肯定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没中的地位和作用。从长远来看,协商民主是人民政协发展的方向与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党的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这为统一战线完善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实践指明了方向。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协商民主中要重视发挥无党派人士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中央和省委政协工作会议以来,淮安市淮阴区政协认真落实会议精神,按照“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动政协协商和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等部署安排,积极用好协商民主“看家本领”,把开展协商作为主要工作,把“搭台”作为主要工作方式,持续打好协商民主“组合拳”。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正处于矛盾多发期,对执政党来讲,通过协商解决一些存在的社会矛盾是较好的方式。因为协商民主讲究秩序,大家可以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比起摇旋呐喊当然要好得多。在这个时期里,有些人想利用所谓的“大民主”来解决问题,“文革”中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等,  相似文献   

15.
新乡贤作为新时代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主体,通过参与乡村公共事务、公益慈善事业、基层建言献策等方式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时代意蕴,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助乡兴促共富的重要力量。温州新乡贤工作遵循“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通过“选举+协商”模式彰显出“乡贤型”村干部的鲜明特色,与乡村软治理强调多元治理主体协同共治相契合,形成丰富的新乡贤助力共同富裕的地方实践经验。由于新乡贤“局外人”身份标签,乡贤组织与村“两委”的职能定位模糊,在共富路上新乡贤作用发挥渠道有限。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拓展社会资本—长效保障机制”模式,化解新乡贤群体的身份界定和体制认同难题,为新乡贤深度参与基层协商民主提供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2006年《中共中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意见》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这两种民主形式就是我们常说的选举(票决)民主和协商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相结合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17.
1份指导意见,3份针对不同层面开展协商民主的规程,2份基层协商平台建设实施意见.构成“1+5”,搭建起浙江余姚市开展基层协商民主的“三化”体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将“协商民主”这一概念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举措中,让基层的协商民主定位清晰,任务明确。  相似文献   

18.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意见》)把“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即协商式民主)规范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有效性的重要依据。因此,从治理视角看,西方协商民主对于自由主义民主是一种治理超越。西方协商民主力图通过对民主理念的改造来弥补自由主义民主的缺陷,帮助自由主义民主摆脱现实治理困境和合法性危机。然而西方协商民主终究走不出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制度框架,使其许多理论上的美好愿景难以真正转化为实践上的治理效能。与西方协商民主不同,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和民主实践,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民主。它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已经有实践探索,革命胜利后又以协商的方式建国,而后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政党协商到政治协商,再到社会协商,最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实现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对于西方协商民主又是一种治理超越,它在广泛参与、民主决策、多元共治、权力监督和主体培育等方面开辟了当代国家治理新境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要发挥统一战线在协商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