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有关贪官“迷信”的话题很是引人关注。据报载,原湖南省娄底市委副书记、纪委副书记罗子光“迷信”数字,他的前任的“坐骑”的车牌号码最后两位数是“17”,而他则强行霸占了单位里尾数为“66”的车牌号码。应该说,很多贪官都有一些个人“癖好”,但我们对于贪官的如上言行,不能简单地以迷信视之。对于迷信活动的本质,是人们在对自身命运感到无奈时的一种心理要求。贪官的如上举动,有多少人会相信是贪官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另一个被认为是“迷信”的贪官丛福奎,当别人送钱给他时,他总是不要,他要人把钱作为善款捐给女大师,人们说到他时…  相似文献   

2.
司马文 《先锋队》2014,(3):36-38
把儿子当“草船”,引来一枝枝行贿之箭,上演了一出“贪腐父子兵”的闹剧,结果是赔了儿子又折兵。俗语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此话用在官场仕途上,同样适用。在官场上,有些官员攀登半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登上了人生的顶峰。然而,他们会登山却不会下山,在仕途接近谢幕的时候,被贪腐绊倒,栽倒在“下山”的途中。江苏省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平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在“下山”途中,  相似文献   

3.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任林举 《党课》2014,(2):108-110
长白山区有一种小鼠,名花栗鼠。身上白褐相间的条状花纹,看起来很漂亮,常常让人误以为是鸟儿。当它们小巧的身体在树上往返跳跃的时候,真的就如一只鸟儿,从这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迅捷而从容。  相似文献   

5.
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是这次“三讲”教育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可是,当领导机关在向群众征求意见时,一些人总是说“没意见”。真的没意见吗?笔者不以为然。在这里,笔者对这些所谓的“没意见”倒有一些意见,心里感到不吐不快。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死人,另一种是不干工作的人。”每个人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既然这样,当我们向群众征求意见的时候,群众为什么会说“没意见”呢?这不由使我想起了历史上《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当…  相似文献   

6.
改造我们的“官场”宋武写下这个题目后,心里又有些顾忌。可能有人要问,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有没有“官场”?能不能叫“官场”?查了查辞源之类的工具书,“官”是由来已久的。但叫法不一。古代时,人们习惯于把各种掌权的人,当然是由皇室或政府任命的人,统称为“官...  相似文献   

7.
飞鹰 《党课》2010,(8):77-77
2010年“两会”召开前,温家宝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有句话:“当一个人为多数人所信任的时候,他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他已经是‘公共财产’,属于人民了。”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党员干部的最终目标和方向,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8.
寻找星星     
慧泽 《党建文汇》2001,(9):41-41
“每天淘汰你自己”,这是我时时刻刻告诫自己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70年代的时候。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21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娱乐,用来提升自我。”但当历史真的迈入21世纪时,人们却惊讶地发现,相当多的人每周工作时间在无限延伸,甚至超过了72小时,  相似文献   

9.
褚朝新 《廉政瞭望》2014,(22):45-45
最近,贪腐新闻太多,目力所及,少有写出新意的文章。审丑疲劳,让老百姓对官场贪腐“习以为常”。现在,贪官家里藏2亿元现金还能让人觉得惊悚,再过一阵子,恐怕类似消息也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了。 看多了,其实也能看出一些门道。比如,诸多贪腐新闻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落马贪官大多在某个领域或某个地域内是个“能吏”,很容易让人恍惚生出“官越能干越容易坏”的感概来。  相似文献   

10.
3月28日晚,广东省纪委发布消息称,茂名市政协原主席冯立梅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此前,茂名官场早已传出冯立梅涉罗荫国案,但在向专案组交代后被从轻处理未予追究。此番重查冯案,或又将掀起茂名官场新一轮“地震”。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从何时起,旧时官场盛行的拜认“干爹干妈”,如今又流行起来。而且,似乎有一种愈演愈烈之势。仔细分析一下,那些热衷于拜认“官场干爹”的,无非是三类人。一类是一些想寻找官场保护的地痞流氓或黑社会成员;另一类是削尖脑袋爬官的“官迷”们;第三类当属那些并没有很专一的目  相似文献   

12.
看了《中国青年报》的一则报道,忽生感慨:在我们大家都十分留意保护自然生态的时候,好像也不该忽略了“社会生态”,尤其是须格外关注“官场生态”。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1,(7):126-127
总是能够听到或看到党政机关改进工作作风的消息,总是能够从媒体听到或看到干部到基层调研、干部到乡镇“抓点”的经验和体会,这些消息和调研的经验体会,会让人心头一喜、眼前一亮:领导机关的干部真的“下去了”。  相似文献   

14.
上期回顾     
《廉政瞭望》2013,(9):3-3
在这个既骂官、又羡官,更崇官的国度,假“钦差”不乏生存的土壤。假官员的承诺是假的,上级官员对资源、权力的垄断是真的;假官员的“政绩”是假的,百姓对官员实干、官场清正的渴求是真的。  相似文献   

15.
古保祥 《当代党员》2012,(10):80-80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16.
松下幸之助说:“当你领导1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前面干;当你领导100个人的时候,你要站在中间协调;当你领导1000个人的时候,你就要站在后面观察。”  相似文献   

17.
官场潜规则是政治运行的顽痼疾:是官员堕落的催化剂;是官场腐败的保护网。官场潜规则的存在和盛行已经严重侵蚀了党的执政能力,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必须根除官场潜规则。作者在分析官场潜规则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根除官场潜规则的对策。“破网”、“亮权”、“治软”、“建制”的建议对根除官场潜规则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劳骥 《前线》2011,(8):57-57
少时听过“连升三级”的相声,名家刘宝瑞的代表作。段子说的是:目不识丁的张好古,凭家里有钱,借奸佞魏忠贤势力中进士、当翰林,又由糊涂皇帝朱由检给他“连升三级”。故事生动有趣地揭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19.
王涛 《党课》2011,(16):64-66
人活在世上,总会为一些东西所累。尤其在官场上,许多人承受着许多有形和无形的压力,身心疲惫,不堪重负,怎一个“累”字了得。本人天生就不是当官的料,“官运”最亨达的时候也就是当过班长,后来参加工作就没有再当官,但我在机关工作十多年,整天与官为伍,通过耳闻目睹,感触颇深,总体感到当官有“三累”。  相似文献   

20.
正如人们从官场小说中所看到的那样,在那些见诸文件的称呼之外,官员之间还有另一套“称呼”的学问,有许多难以言传的细微讲究。新中国成立以来,官场上的称呼最开始是称同志,但是,这样的传统并没有坚持多久,一些干部更喜欢以称职务代替名字。有专家表示:“这么多人在这个官场称谓上‘钻研’,说到底,是虚荣心在作怪,是官本位思想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