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张慧瑜 《南风窗》2014,(24):88-90
<正>以《北平无战事》为代表的新国共影视剧,实现了从国民党内部视角重述国共内战历史的"新境界"。人们以民国为镜,可以顺畅地完成对当下中国一些问题的反思和批判。讲述1948年国共谍战的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播出不久即引发热议。与一般国共暗战的故事不同,这部剧的亮点在于呈现了国民党内部的反腐斗争,尤其是把之前国共剧中很少出现的蒋经国及其领导的"铁血救国会"塑造为打击国民党贪腐和全心全意拯救"党  相似文献   

2.
日前,本刊记者采访到了《工会博览》杂志第二次复刊时曾任美术编辑的李滨声先生,听他讲述了当时的工作经历以及他与当年《北京工人》杂志的一段难忘故事。  相似文献   

3.
赵柔柔 《南风窗》2014,(6):89-91
<正>美国中产阶级在金融危机当中已然逐日积累的危机感,令占据着价值最高点的"自由"变得虚幻而脆弱。从这个角度来说,《为奴十二载》讲述的黑奴故事却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代人的境遇对接。在刚刚揭晓的第86届奥斯卡获奖名单中,因拍摄技术、视觉特效优势一度成为2013年银幕热点的《地心引力》将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剪辑等7项大奖收入囊中。不过,在"最佳影片"的争夺上,它却不敌英国导演史蒂夫·麦奎因执导的《为奴十二载》,输掉了这个分量最重的奖项。对此结果,许多影  相似文献   

4.
张慧瑜 《南风窗》2014,(4):89-91
<正>近些年中国的新谍战剧也经常被用来讲述国共关系,因为谍战故事恰好提供了一种既能展现国共暗战,又能避免直接处理国共正面冲突的叙事类型。不仅如此,这些新的无名英雄还发挥着更大的文化功能,他们成为重建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新体制关系的想象中介。最近,一部不温不火的谍战剧《渗透》慢慢"渗透"进人们的茶余饭后,这部非典型谍战剧再次展现了电视剧的"与时俱进"。大众文化的魅力在于总能往类型的骨架中塞进新鲜的血肉,以实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渗透》不经意间触及了当下最敏感的社会话题。如果说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腐风暴成为新一届领导人整饬吏治、树立执政威信的  相似文献   

5.
从《海角七号》到《1895》,一现实,一历史,"相反相成"地表现了当下台湾的"政治正确":以"草根"为底的"爱台湾"意识;以"多元"、"宽容"的历史观重新评价殖民历史与对日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据马克思的女婿保尔·拉法格回忆,马克思将他的《资本论》比作巴尔扎克的小说《不为人知的杰作》中的画像。巴尔扎克在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伟大的画家花费了许多年终于完成了他情人画像的故事。当这幅画像展示出来的时候,人们所看到的不是一个年轻少女的完美真实的样子,而是"杂乱涂画的色彩",画布被涂了一遍又一遍。只是在画布的一角,"一只可爱的脚,活像真人的脚"显露出来,"就好像用帕罗斯大理石雕塑的维纳斯的半截身子从遭火劫的城市的碎片瓦砾中露  相似文献   

7.
李娜 《南风窗》2008,(1):48-52
台湾北部,新竹县尖石乡的高山上,是泰雅族原住民的家园,也是台湾水蜜桃的原乡。作为重要的农产,水蜜桃维系着族人的生活。2007年6月,一部由台湾财经杂志《商业周刊》委托制作的纪录片《水蜜桃阿嬷》,让泰岗部落的一个自杀遗孤家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并成功激发了面向全台的公益募款。当募款如火如荼时,无党籍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质疑募款的"目的"和"流向",指责《商业周刊》其实是在"消费"原住民的悲惨故事,"掏空社会的爱心"。2007的夏天,咬一口甜蜜多汁的桃子,却品出以"经济自由、政治民主"自傲的当代台湾社会的酸涩和迷茫。  相似文献   

8.
正记不起是第几次看《长大》。从大学走到现在,起起落落的不同经历中,这本书曾无数次告诉我,就这样长大,就这样走下去。这是个白色世界里的成长回忆录,一群姑娘小伙子们,在二十来岁的金色年华中,演绎着属于他们的青春故事。故事里,有经历了三次高考终于考上理想医学院的"傻大个",有一个大大咧咧自认看清了整个世界的"聪明"女孩,有最最让人敬佩的、只顾救死扶伤的严师……  相似文献   

9.
正电影《决胜时刻》是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一部影片,我怀着对共和国缔造者们的敬畏之心观看了这部影片。该片讲述了"进京赶考""渡江战役""开国大典"等一个个发生在70年前真实的历史事件。平时爱好历史的我,对这些故事了然于胸,但不同以往的是,在这部电影中,我看到了一位位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10.
曹海英 《工会博览》2006,(20):31-31
2006年1月,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小说《青瓷》面世后,很快赢得了众多读者的青睐。《青瓷》生动地再现了当代中国商人对“关系”的顶礼膜拜和娴熟运用。有读者评价:“读这本小说时常会听到碎裂声——人生价值毁灭……”;“这是一部难得的都市小说,作者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文化想像,他通过鲜活的人物、精彩的故事、幽默的语言为我们精心绘制了21世纪初中国生活的《清明上河图》。”短短几个月时间,《青瓷》被印了11次,至今已累计销售10万余册。这无疑使该书成为了今年出版界小说类图书的一道风景。  相似文献   

11.
正《簪中录》这本书的标签是悬疑、古言、推理、爱情,而我更愿意用两个字作为它的关键词,那就是"人性"。先谈谈整本书。我必须强调,这是一本很用心的书,据说作者自14岁起就在构思这部小说,四部共计百万多字,十年磨一剑。尽管作者很年轻,但故事绝  相似文献   

12.
熊培云 《南风窗》2007,(12):90-91
在中小学生中流行许久的"死亡笔记"终遭查缴。5月25日,全国"扫黄打非"办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开展一次为期一周的查缴日本漫画《死亡笔记》等恐怖类非法出版物专项行动。《死亡笔记》,特别是由这本漫画延伸出来的"死亡笔记本"遭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口诛笔伐。在媒体相关报道中,  相似文献   

13.
正版本:上海书画出版社《艺术与文明》一书的作者范景中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大家,也是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最早的中文版译者。在范景中看来,艺术是文明的命脉,虽然我们能凭本能感受艺术之美,却要借助历史和风格的框架来真正理解艺术之美。因此,《艺术与文明》在介绍从远古时期到中世纪欧洲的艺术发展史之外,更希望帮助读者建立起观赏艺术的不同视角,从艺术起源的历史背景出发,来思考其之所以诞生、发展的原因。例如,借巴黎圣母院分析建筑与音乐的共通之处,所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因为他们都体现了"数的和谐",美妙的音乐由黄金比例的音阶构成,美妙的建筑则由黄金比例的结构搭建。  相似文献   

14.
阳敏  姚洋 《南风窗》2007,(15):52-56
1979年4月,《读书》创刊。其后28年,这本小小的杂志不时掀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无论是创刊号上的名文《读书无禁区》,还是10年来讨论诸种中国问题乃至重构世界图景。在它努力为社会发展拓清思想道路的同时,自身也成为了思想与知识界种种纷争的活化石。2007年7月,负责《读书》长达10年之久的汪晖、黄平卸任。一月以来,种种不同渠道的声音和消息四处传播。当本不该是"新闻"的正常内部人事调整不期然成为知识界人人关注的"新闻事件"时,《读书》再一次显示出它在当代中国思想版图上的重要位置。而在本刊记者试图避免纠缠于单位人事纷争与知识界派系纠葛,努力通过多元视角,还原10年以来《读书》与中国思想界流变之关系时,却发现"《读书》事件"之为"新闻",它的价值可能正在钱理群先生提出的问题:"我们所有的知识分子,不管我们原来是什么派,现在都共同面临着体制的扩张和官僚化,这是对我们的自由空间的挑战,我们要共同来面对!"《读书》随着陈原、沈昌文、汪晖3位主编所处的时代变迁而变。无论今后《读书》往何处去,陈原先生"解放思想,开动机器"的办刊宗旨,乃至"切中时弊"的刊文理念,都当是所有曾受益于《读书》的读者最真实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这位公主的名字没有确切的传下来,但是她的封号:升平公主,恐怕很多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相似文献   

16.
《送奶工》     
正版本:读客|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年,布克奖评委宣称《送奶工》这本小说"让我们看到了对METOO深刻、敏锐的分析,也对其从道德上和理智上进行描摹"。这句话的确是《送奶工》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但在这个社会议题之外,《送奶工》还涉及了许多其他社会层面。主人公中间小姐生活的小镇有着让人窒息的封闭感,在这个镇子上不仅一切活动都受到周围人的监视,智识上的停顿也让一个人想在这里表达独特想法的行为变得相当困难。  相似文献   

17.
《南风窗》2016,(19)
正在今年2月的柏林电影节上,唯一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华语片是由杨超导演,勾勒长江作为精神故乡存在的《长江图》。随后,电影获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摄影"银熊奖",并即将于9月8日全国公映,在感受通过艺术手法再现的长江之美前,读者可以先通过文字感受这个故事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梅子 《法制博览》2009,(20):51-51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a bonze)去西方旅游的经历(注:《西游记》英译为Record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这种旅游的实质是一种探险。  相似文献   

19.
朱学渊 《南风窗》2010,(14):90-91
三四千年前,随着北方民族出走,黄河流域发生了语言的转型,与藏缅语同类的汉语取代了今天被归为"阿尔泰语系"的戎狄语言。在这之后,前汉语时代的戎狄传说或历史,被华夏先人用汉语和汉字保留下来了,《尚书》和《诗经》就是它们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动尝试。它经过"体系化""通俗化"的创作,完整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批驳了杜林的庸俗理论,提高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社会主义运动水平,使其从险些分裂走向了团结统一。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将《反杜林论》编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作为通俗读本加以传播。《反杜林论》和《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在多国的翻译和传播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重要贡献,使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