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红梅 《求索》2011,(4):215-217
日据时期,带有现代摩登化、国际化、殖民地化特色的大连都市文化不仅激发了日本诗人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灵感和想象,也孕育了日本的现代主义诗歌的发生。诗人们从摩登景象和现代气息中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来源和创作素材,也通过殖民地都市的文化体验,形成了不同的殖民认识。他们的创作赋予了日本现代主义诗歌现代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2.
保安的情怀     
戴璐 《中国保安》2014,(1):74-74
晨露洒满我的额. 日光晒黑吾脸庞. 雨水冲刷大檐帽, 大雪披盖作衣裳。  相似文献   

3.
李仕华 《求索》2013,(12):150-15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以女性诗歌创作的转向为重点,此时,“女性”与“都市”两元素在女性作家笔下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与恣肆的书写.构筑成一道另类的文学创作景观。此后的女性诗歌创作逐渐由女性主义的性别书写转移到对都市文化语境中女性命运的思考,这使得女性主义文学突破了原有审美价值的桎梏,而获得了新的人文意境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孙勇才 《求索》2008,(12):120-122
余英时既反对极力维持传统文化,也反对全面拥抱西方文化,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现代化应该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发展和表现。余英时认定中国文化是“内向超越”的价值系统,其基本特征是“止”、“定”、“静”、“安”。通过与西方文化“外在超越”价值系统对人类最为关注的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问题的态度的比较,余英时既指出了中国“内向超越”文化的局限性,也揭示了中国文化所蕴藏的合理成分及其现代意义。余英时提出文化重建必须以文化“自性”为前提、以文化传统为根本、以融合中西为起点、以严守学术为保证并且做“退而织网”的功夫。余英时在海外所做的工作是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如何转化和运用传统精神资源以促进中国的现代化。余英时的文化情怀正是他的中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夏莉娜 《中国人大》2010,(21):44-47
盛夏时节,带着对西藏的向往,带着采访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向巴平措的任务,记者再一次扑进了神奇、美丽的西藏的怀抱。  相似文献   

6.
李冰 《思想工作》2006,(2):33-33
“你/若曾是江南采莲的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朵......”席慕容,这是个与多少人的青春记忆无法切割的名字。如今这个有着蒙古族名字的女诗人来到了北京。虽然隔着那道浅浅的海峡,这位台湾女诗人的文字还是在上世纪80年代无声地吹拂了过来,就像她在那个海岛上每年都能敏感地嗅到来自故乡--内蒙古高原上的风一样。1981年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首次在内地出版。第一次回到草原那天是个周日,中华世纪坛大屏幕厅早早就座无虚席。一袭黑色衣裙的她出场了,挺拔的身材,略高的颧骨,有些细长的眼睛,原来她有着一张蒙古族人的脸,那是一张与她…  相似文献   

7.
北京的秋天,秋高气爽。在清晨阳光的沐浴下,我来到一位曾为党的隐蔽工作奋斗了大半生的老战士——吴佩申同志的家。叩开吴老家的门,75岁的吴老热情地把我迎进客厅。彼此简短的几句寒暄,使我感到吴老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长者。吴老生活俭朴,家庭陈设非常简单。说明来意后,我们的话题很快便转入了正题。吴老回忆道:“抗战开始时,我正在读中学,并参加了第二战区的抗日斗争。在斗争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救国救民的。于是,我怀着满腔的热血,追寻革命的道路,找到了八路军驻二战区办事处。时间是1942年。当时正值抗…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沈从文对湘西底层人民的理解、关怀和温爱 ,挖掘出沈从文作品中深藏的苦痛、辛酸和悲悯之心 ,探讨了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9.
《上海支部生活》2012,(10):26-27
中秋前夕,上飞院的“微电影”门票被抢一空。原来,大伙都想瞧一瞧身边同事在微电影里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0.
殷志钢  赵晔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7):F0003-F0003
火红的党旗、火红的季节、火红的樱桃、火红的笑脸。6月20日下午,我校在旅顺营城子镇农业精品园举行了庆祝建党八十五周年诗歌朗诵会。副校长田志军、王鼎恩、车民以及全校教职工参加了朗诵会。  相似文献   

11.
十月的情怀     
杨永平 《前进》2008,(10):56-56
有一种力量滋润我们成长,有一种力量鼓动我们远行,有一种力量承载我们腾飞,有一种力量成就我们辉煌。这种力量的源头是一艘红舫船。船上十二个人操着12种方言,吟诵着马克思主义诗篇,采撷着工人运动的浪花,用人民群众渴望自由幸福的星星之火,在多灾多难的华夏大地上,  相似文献   

12.
沉寂的夜     
夜,静谧而深邃,凝重而高远。仿佛坠入时空的隧道,回到远古浩渺洪荒的沉寂,听得见旋转苍穹里一粒粒星光神秘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市人大代表、白鹤发电厂厂长、党委书记朱毅走到窗前,看了看厂区的景色: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翠蝉幽鸣、造型独特的亭台楼榭与蓝天白云相互交映。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新时代中国青年胸怀世界,面向未来,与世界青年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力争科学认识世界历史发展之趋势、人类社会演进之大势、理性分析世界的差异性并尊重世界的多样性、透彻理解世界的实践性,方能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世界情怀,承担起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志向决定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将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开创美好未来、实现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贡献智慧力量、展现青春担当。  相似文献   

15.
李雪 《前沿》2007,(9):236-238
池莉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平民化的视角描写现实,在对小市民日常生活原生态记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崇高的消解,通过对世俗人生的精神危机的解读,带给读者正视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16.
谢明伟 《人民公安》2009,(17):31-33
有人见软的不行就威胁张洪斌说:“你断老子的财路,老子杀你全家!”张洪斌冷冷一笑,说:“枪林弹雨我都没虚过,还怕你的威胁?笑话!你要犯罪我就打击,决不手软!”  相似文献   

17.
孙爱霞 《理论月刊》2010,(9):124-126
郑孝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他因就职于伪满而被冠以汉奸骂名,亦因较高的诗歌成就而被视为同光体"闽派"的代表。观其晚清时期诗作,郑孝胥对维新变法、庚子国变、光绪驾崩等家国大事均有所记录,这些诗作蕴含着强烈的家国悲怀,反映出晚清士大夫对时事的关注,折射出他们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8.
落日的情怀     
年初随福建省文化代表团出访菲律宾,我们一行7人应邀乘坐侨领陈祖昌先生的私人游艇,在马尼拉湾的碧波上悠游,我想起了“没有见过马尼拉湾的落日就不算到过菲律宾”的名言,两眼只顾痴痴地望着那个通往外海的凹口,想象着落日一寸一寸地坠人海中的辉煌。那是一种何等庄严而又肃穆的情景呢?  相似文献   

19.
袁纯清简介男,汉族,1952年3月生,湖南汉寿人。1971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10月参加工作。在职博士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陕西省代省长。  相似文献   

20.
溯源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情怀,家庭教育的熏陶、传统典籍的陶冶、初心使命的指引、时代之问的激发,涵养了习近平总书记深沉和厚重的文化情怀。其中展现出的,是厚重底蕴、牢固根基、鲜明方向和时代特色,让我们感受到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领袖对父母的孝敬亲情,对人民的服务化导,对国家的热爱忠诚,对天下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