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系统工程与经济体制改革散论王新民改革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是一个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就内在要求改革必须以社会工程和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导。本文试图就社会系统工程与经济体制改革若干方面进行一些理论思考。一、社会工程、社会系统工程的涵义及分类...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这里,江泽民同志明确地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与经济上提出,实行  相似文献   

3.
一、从法治系统工程学的角度看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 1987年我在《法治系统工程学》(1987年4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中曾写了一章“依法整治不正之风系统工程研究”(见该书第412——420页),现在看来,有些问题已不只是“不正之风”的问题了。去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就党和国家机关在新形势下保持廉洁,反对腐败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说明党中央对这个问题已高度重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足以亡党亡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的教训,足以为我们所鉴戒。法治系统工程学是以系统的观点来考  相似文献   

4.
系统工程是运用系统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全局和整体的观点出发,对各种规模巨大、结构复杂,涉及因素众多的大系统进行最佳设计与决策、最佳控制与管理,以达到最佳效益的一门组织管理技术。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样一个结构层次复杂,范围又特别广,而且还包含人们的心理、意识及价值判断等因素在内的超巨型系统,能否运用系统工程来进行优化管理呢?这是当前在法治系统科学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课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探索性的意见,以期引起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在总结20年改革开放实践发展和理论的基础上所确定的治国方略,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完成党的十五大提的战略任务,大力推进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进程,就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了重要布署.小康社会的标准包括法治标准,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推进过程.“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必然是包括“法治小康”在内的“全面小康”的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逻辑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依法治军”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政党”、“法治社会”、“法治军队”一体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目前中国的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依法治国 ,是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依法治国 ,我们要正视中国目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依法治国之路。把“依法治国”作为一个以宪法为中心的法制系统工程来抓 ,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应抓紧四个环节 ,一是依法行政 ,二是治“官”治“权” ,即对行政权力的约束和监督。  相似文献   

8.
武力 《工会论坛》2004,10(3):50-51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在党政分开、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仍存在着不少弊病。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阻力是 ,理论准备不充分 ,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旧体制影响严重。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民主 ,实行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9.
“法治”既是一个法学概念,更是一个政治学概念。“法治”是法与政治的关系最为集中的体现;“法治”内含政治正义等基本的政治价值;法治是政治权力运行的基本限度;法治是理性的政治、驯服的政治、有序的政治、和谐的政治;法治的实施依赖于宪政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0.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描绘了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部署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具有政治体制改革性质的宏大系统工程,涉及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改一制而触全局,必须有组织有领导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必须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大局眼光做好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1.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不仅将直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也将倒逼政治、文化、社会、法治、生态体制改革:不仅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更是坚定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政治建设旨在根本政治制度的选择与确立、基本政治制度的安排与改善、政治运行体制的形成与改革、权力运作机制的建构与调整等。其理论创新主要有新民主主义政治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政治体制改革理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理论。其实践经验主要是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之路,又要遵循政治建设的一般规律;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律化;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十年来,我国经济系统工程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碰到不少困难。不少精心设计的经济系统工程,在实践中推不开,未能转化为生产力;或者实施不久即随之报废了,收不到应有的效益,且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原因虽然很多,但归根到基本前提要件上则主要是一条,即我们的经济基本上仍是人治型经济、意志型经济,或者说行政管理型经济,而不是法治型经济、规律型经济,或者说系统整体协调发展型经济。为了实现我国经济机制的良性转换,由人治型经济转变为法治型经济,有必要开展经济法治系统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这就为正确处理保持社会稳定与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指明了方向。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消除影响社会稳定的政治弊端。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制度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然要求,改革的对象是具有弊端的那部分体制,而不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目的是…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的三元整合理论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三元整合理论,分析了民主集中制中的“民主”与“集中”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两个基本原则的含义,从组织制度层面解释了共产党在夺取政权时期的成功和执政后的一些失误,将完善民主集中制与政治和行政体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国家的法治建设等方面的任务整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6.
治国是一项规模宏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治国方略的选择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繁荣昌盛。我党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经过集思广益、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两者的结合与统一,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一、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略是对历史上治国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在我国,法治与德治的实践历史悠久,法治与刑罚,德治与礼治是相通的。早在公元前三千年的黄帝、炎帝、蚩尤等部落时期就有创制军法的法治实践。[1] (P4 - 6 ) 我国…  相似文献   

17.
改革、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国家治理相对于传统国家治理具有主体多元化、客体立体化、目标人本化、方式规范化、手段文明化的特征。改革对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推进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进行全方位的深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和社会运行体制改革。在现代国家治理中,法治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法治既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手段,更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目标。为了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必须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指引改革、以法治原则和法律程序规范改革、以法律制度和法律机制制约和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18.
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看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达  周莎 《工会论坛》2009,15(1):15-16
一个国家政治模式的优劣决定着本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而一个国家的政治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且具有历史必然性,是历史的抉择。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模式,总体上来说,应该是一种“人治”的社会模式,而现代中国则更注重“法”的规范和强制作用,力图建立一个“法治”国家。本文从“人治与法治”的角度,通过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从三方面来谈中国政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法治的目标价值与手段价值姜明安“法治”观念的形成及其发展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主要的政治和法律思想流派法家就提出了“垂法而治”①、“缘法而治”②、“以法为本”③、“事断于法”④等“法治”的主张。不过,中国古代法家主张的法治是与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20.
报告第五部分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及共识,同时反映了政治体制改革在当代中国改革中的突出地位,也回应了政治体制改革这一当前国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就报告要点来看,所提政治体制改革的主线,加快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改善制度运行的效率等都具有开创意义.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要不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要问题,给予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