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的人格     
王月光 《世纪桥》2007,(8):100-101
孔子生活于社会转型期,他的人格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他主观努力的结果。他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原则性强,灵活性不足,行为谨慎,日常生活一丝不苟,是孔子人格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古代的中国人把音乐抬高到了整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成就理想人格,使人自我完善,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礼治是偏于理性、外在  相似文献   

3.
"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已广为流传,其内涵主要是对贵族或执政者的专称,而较少涉及人格内容的道德意蕴。到了春秋末期,通过孔子从不同侧面的反复解说和阐发,"君子"一词才被赋予许多优秀道德的内涵,成为一种理想人格模式的称谓。  相似文献   

4.
在孔孟儒学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孔子是我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人学思想的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探讨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格修养和人的理想的思想家。而自认为"私淑孔子"的孟子,则极大地丰富了孔子的"仁"(即人)学,将孔子的人学思想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潜心构建了儒家人学思想体系。孔子所处的时代,正值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之中。巨大的社会变革,促使思想家们深刻思考人类自身的问题。当时所存在的"礼崩乐坏"、"民散久矣"、"天下无道"的严峻事实,使"从周好礼"的孔子感到极大的困惑。他没有认识到这些现象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反映,而把"周礼"失去约束力的问题归之于人,因而他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者,他关于共产党人伦理价值观的全面阐述,对于共产党人理想人格的设计和造就,对于共产党人道德风范的确立和弘扬,对于共产党人科学伦理价值观的定位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 一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阐述的共产党人伦理价值观的基本原则问题。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中,毛泽东谈到无产阶级文艺的方向时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同时,他还明确指出问题的中心“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如果说这里讲的为群众的问题还主要是对文艺家的希望,那么《为人民服务》一文则是对共产党人的共同  相似文献   

6.
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信念、信仰、理想等思想观念的总和,是人们心中用于衡量事物轻重、权衡得失的天平和尺子。通过对当代学生价值观的特点及影响价值观形成的因素的探析,加强对青年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潘平格人生哲学的宗旨是"求仁",他对孔子的"仁"作了新解,由"泛爱众"推广到了爱天地万物。提出了"浑然天地万物一体即是仁"、致知格物、笃志力行为主要内容的"求仁"学说,是当时独树一帜的经世实学思想。他认为人们只有而且应当通过在人伦日用中的主观努力来实现自己这种"求仁"的本性,从而创造出人人饱暖、家家团聚的和谐的理想社会。同时,他对宋明理学中最关键的概念"格物"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提出"物"是身家国天下,"格"是功及百姓,"格物"是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一事。因此,他提出了"笃志力行"的道德实践论。在他看来,不仅孔子、孟子,就是一般老百姓也可以成为圣人。这种圣凡等价的价值取向,是对中国封建社会关于人的等级价值观的否定。  相似文献   

8.
古代的中国人把音乐抬高到了整个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地位。孔子曾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沦语·泰伯》),他认为音乐成就理想人格,使人自我完善,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是因为中国人认识到礼治是偏于理性、外在和他律的。礼主要用于使人知道人之间秩序的等级,所谓“礼者别宜”即是说礼是用于区别尊卑贵贱、长幼男女的。  相似文献   

9.
张军 《新视野》2012,(3):95-100
隐逸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采取的一种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世原则,内在地体现着其价值主体意识的增强,独立人格意识的萌醒,以及对自我确定的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孔子主张"隐逸以志其道",将隐逸看作"安仁"、"守仁"的价值目标实现方式,或者说是实现其人格价值理想的一种手段。这种隐逸观所阐发出来的对于人的基本价值、人格理想以及人格价值实践的自觉性、自由意识的理解,既丰富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念体系的内涵,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价值理论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一、主体性人格的涵义 人格指人的思想政治品质之尊严和价值,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人格中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倾向性要素,知、情、意、信、行等心理过程,能力、性格、气质、自我意识、良心、主体性等因素,对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德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这些可贵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君子”是孔子用来培养学生和律人律己的标准人格。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塑造,以修德为基础,以立志为核心,以笃行为目的。孔子的君子人格理论,对于新时期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修德是君子人格塑造的基础 孔子论君子,多指居家处国和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高尚德行的人。他认为“德”是评价一个人的主要标准。修德的具体内容就是“仁”。“仁”,一是指“仁者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雍也、卫灵公》)这是从人际关系和行为方法上论仁,因爱亲人而爱人,因己之立达而使人立达,因不欲施暴于己而不施暴于人,因维护本族本国安宁而不侵犯他族他国。仁的另一层含义是指“克己复礼为仁”,即不断克服自己日益增长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理想人格的内涵,随着他的思想从早期信奉意力主义到后期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转变而更新、丰富和完善。鲁迅后期站在历史唯物论的高度,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对早期意力主义的人格理想作了扬弃,重新阐释了他的新型人格理想。这对于建构我国现代理想人格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一、主体性人格的涵义 人格指人的思想政治品质之尊严和价值,是思想品德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人格中的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倾向性要素,知、情、意、信、行等心理过程,能力、性格、气质、自我意识、良心、主体性等因素,对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德育过程一定要成为使人产生这些可贵品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辛世俊 《新视野》2000,(1):52-53
从哲学上讲 ,人格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 ,即人在主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尊严、品质、价值等品格 ,人格形象是在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和提高的。一个人的“做人”的过程 ,就是不断展现自己的人格形象的过程。邓小平十分重视中国人的人格形象 ,树立良好的人格形象是他的人格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一、要树立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人格形象在邓小平的人格形象理论中 ,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突出的地位。邓小平认为 ,理想与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 ,是人的内在动力和源泉 ,决定着人生及其事业的成败。他反复强调 ,共产主义理想是我…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对孔子思想进行科学地分析和批判地继承,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遗产的积极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孔子关注的重心是人的伦理道德完善。孔子说:“君子道者三,我无一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所提出的“仁”、“智”、“勇”成为儒家君子思想的三要素,《中庸》谓之“智、仁、勇三达德”。而“仁”、“智”、“勇”三者乃是常人可行的,并不玄远。在《论语》中,孔子曾反复地讲到“仁”。“仁”的含义是复杂的,多层次的,但都有一个特定的基本内涵,即“仁者,爱人”。在孔子看来,“修己”与“爱人”可谓一个金币的两面:在己言修,推人及爱;修己方知爱人,爱人先须修己。修己应做到忠、信、义、诚、刚、木、讷,待人应做到恭(庄矜)、宽(宽厚)、信(诚实),敏(勤敏)、惠(慈惠)。可见孔子的君子理想,在当时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和理想人格追求。  相似文献   

16.
试论朋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既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获得专业技能的重要人生阶段,也是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与人格等诸方面趋于成熟与稳定的重要阶段.而在所有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因素中,朋辈群体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笔者即试图从朋辈群体的特性及其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方式等方面,以我校的问卷调查结果为支撑来探讨朋辈群体对大学生价值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孙晓梅  孙太红  贾利芳 《求实》2003,(Z1):86-88
孔子提出的“仁”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仁爱思想作为一种情感粘合剂,凝聚着整个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它是全体社会成员所遵循的最高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孔子试图以仁来重塑一种理想人格,希望用理想人格来践行仁,进而构成统一规范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 一、孔子之仁的实质 孔子一生多次谈“仁”,在一部《论语》中“仁”字便出现109次之多。仁的含义自古有多种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现代学者则力图予以新的阐释与归纳。其实,如果审慎地加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便不难发现,孔子论仁虽数以百计,但主要内涵则是为达到上下尊卑长幼有序的社会关系的协调和平衡所遵循的最高政治原则、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张岱年说:“仁的观念,所涵甚广,而本者甚约;境界极高,而平实简易,是一个宏大而切近的生活准则。”(《张岱年文集》)第二卷)它是孔子道德伦理观念的基础,包括除圣之外的一切德目,并且超凡入圣,也必须通过这条路。仁是建筑在亲子血缘基础上的,首先能使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友爱,这种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扩展开去,  相似文献   

18.
君子立志以修身为起点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  相似文献   

19.
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健康人格教育,强化自我塑造,培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教师的神圣使命。“真诚”是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条件“真诚”是健康人格的基石,是一个人德、智、体、美等内在素质的结合点。当前“真诚”的品格已被淡化了,  相似文献   

20.
理想是人生发展过程中的动力和方向标,也体现了一个人的整体的心理面貌。本文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对当代青少年的理想状况及特点进行了分析。为了对青少年理想进行正确引导,作者认为应加强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针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帮助他们构建科学的理想体系,还应注重增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并鼓励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导价值取向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