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核心提示:职务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反感抗拒、犹豫反复和如实供述,可将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看作心理学中的态度转变,那么审讯人员需要做的就是用合适有效的影响技巧来促使嫌疑人的态度向下一个阶段转变.也就是将心理学中态度转变的技巧运用到职务侦查的审讯中。  相似文献   

2.
程宏 《中国检察官》2011,(12):61-63
在职务犯罪审讯中有目的性地使用模糊语言,充分发挥模糊语言在职务犯罪审讯中的优势有利于造成被审讯者产生认识错觉,使被讯问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被动局面,最终有利于击垮被审讯者的心理防线,使其如实供述犯罪行为。但模糊语言讯问仅适用于预审阶段,正式讯问笔录必须尽量详实。在使用模糊语言讯问时,须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切忌外延过于宽泛,避免诱供之嫌。  相似文献   

3.
建立审讯主体形象人的形象也属于人体语言范畴,审讯主体形象是指对审讯人员的外貌、服饰、气质、知识、水平等综合因素的评价,这种评价产生于犯罪嫌疑人在审讯过程中对审讯人员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将在整个审讯过程中对犯罪嫌疑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一名合格的审讯人员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自己的形象。一是外貌整洁,服饰大方合体,言谈举止大度得体,让对方感觉到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职业警察,一个有能力、合格的审讯员。二是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充满自信心,要有必胜的信念,让对方明白你完全能够驾驭的心理活动,控制整个审讯过程,你代表着法律,执行着法律,能够影响案件的处理,决定着他的前途、命运,能改变他的一切。三是在整个审讯过程中要让对方知道,你虽然是一名职业警察,但你对待他是公正的,无任何偏见。虽然他是犯罪嫌疑人,但你在人格上尊重他,你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堂堂正正、普普通通的人。  相似文献   

4.
“纳什均衡”属于非合作性博奕,对于职务犯罪审讯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检察人员在职务犯罪审讯中,应当依靠敏锐的意识、逻辑分析、情势把握,及时、准确地找到本案中的“纳什均衡”点,顺利取得审讯进程的飞跃。  相似文献   

5.
行贿人的心理动态,是指在职务犯罪侦查活动中,行贿人随着审讯活动的开展,对侦查人员、审讯环境、审讯事项所作出心理反应的过程。在职务犯罪案件的侦查中,行贿人的口供是确定受贿人、查清行贿人与受贿人之间经济往来的关键。在对行贿人的审讯活动中,如何突破行贿人,获取其有利口供是案件开展的重要基础;而掌握行贿人的心理动态,进而取得行贿人的信任,促使其配合侦查人员工作是审讯活动开展的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将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中纪委十八届七次会议提出,经过全党四年多的努力,"腐败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2017年初,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热播国内外,以季昌明、侯亮平、陆亦可等为代表的检察官形象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为我们呈现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审讯场景.如检察官与银行行长欧阳菁的较量、与汉东油气集团总经理刘新建的正面交锋、与大风服装厂厂长蔡成功的来回审讯,都堪称经典.戏剧源于现实,戏剧中检察官与贪官、商人惊心动魄且真刀真枪的较量,也引发了现实中行业内外对职务犯罪审讯的关注.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本文结合《人民的名义》电视剧,对职务犯罪审讯过程中的谋略与技巧展开分析.我们的审讯也都是镜头下的审讯,需要严格执行"录审分离"、"录看分离"等政策,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翻供、变证.面对被审人员的顽抗、挑衅,审讯人员不但要文明、规范,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关键的口供.  相似文献   

7.
审讯是检察机关办理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案件在预审阶段依法讯问犯罪嫌疑人的一项重要侦查活动。研究和准确掌握贪污、贿赂罪案犯罪嫌疑人在审讯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以及产生这些心理现象和心理变化的因素,并适时运用科学、巧妙的审讯方法和策略,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是搞好审讯工作、促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服法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九步审讯法是建立在心理学上的审讯方法,在国外的犯罪侦查实践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通过九步审讯法获得的自愿真实的供述对于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审讯工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九步审讯法契合了职务犯罪初查精细化、获取言词证据时限性的要求,也符合刑事司法文明化的要求,应当予以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核心提示:审讯前制作好周密的审讯计划,在审讯过程中充分运用审讯策略,适时调整审讯计划,是突破职务犯罪案件的重要方式。审讯模式的选择是制定审讯计划的基础。在制定审讯计划前应详细参研初查信息、嫌疑人的家庭情况、个人经历及性格特征等才能制定出高效率的审讯计划。  相似文献   

10.
核心提示:实践中,普遍认为职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分为对抗、试探、交待等三个阶段。但笔者通过十多年对上千名谈话对象的突审,发现除了通常的三个阶段外,尚有二次试探、封口等阶段,如果能认清嫌疑人在审讯中试图伪装的各种假象,有针对性的运用好谋略,那将会增强办案人员的信心,并能及时扩大战果,使案值和案件数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贪污受贿、玩忽职守等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不仅是一种高职能的犯罪,而且由于作案时有职务之便,犯罪分子很少留下有力证据,致使实践中常常出现因嫌疑人不认罪而难以定案的情况。因此,审讯工作的成败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职务犯罪侦查的成败。加强职务犯罪审讯方法的研究,在当前职务犯罪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审讯是一种面对面的心理较量,一切审讯活动应围绕犯罪嫌疑人的心理进行,因为人的行为是受心理支配的,如果我们在心理上战胜了犯罪嫌疑人,同时又为其供述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那么,犯罪嫌疑人如实作供…  相似文献   

12.
李敬华 《法制与社会》2012,(27):171-172
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的成功办理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侦查员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突破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3.
审讯谋略,是一门高深的智学,它集智慧与策略,意志与毅力,勇气与胆略于一体。审讯运术得法,可以使一条不起眼的线索掀起黑盖,由小案变大案,由个案变窝案、串案,这在检察机关受理的贪污、贿赂犯罪乃至整个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体现得尤为突出。笔者以为,在运用审讯谋略,迅速突破案件的过程中,除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运用与时俱进的侦查思维方式外,同时要在“情、理、威、气、静”五字上下功夫。一、以情感人,瓦解审讯对象的心理防线1.亲情感化。审讯人员在审讯时要用情于心,通过掌握被审讯对象的子女、配偶、父母等亲友的情况,来激起审讯对象对他…  相似文献   

14.
审讯要素论     
审讯要素是审讯行为的基本构成要件,是审讯活动得以存在和进行的最基本的因素,在审讯理论研究中处于基础地位。审讯要素不等于审讯活动要素。审讯活动作为审讯人员与被审人员面对面地强制交流以揭示事实真相的一种认识活动,由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和审讯过程这三个基本要素有机构成。审讯活动要素与审讯要素分处不同层次。前者主要解决审讯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中几个相互作用的基本组成部分,后者则是审讯主体、审讯客体在审讯过程中是如何相互交流、沟通和影响的,它是审讯活动构成要素的基础。只有深入研究审讯最基本的因素——审讯要素,才能对审讯活动给予科学阐述。在审讯活动中,审讯人员的审讯行为无疑是一个整体,然而我们可以将其细分为三个层次,即审讯目的、审讯谋略和审讯要素。审讯目的是最高层次,它是具体案件审讯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审讯是职务犯罪侦查中的重要环节,案件办理的成功与否与审讯工作的开展息息相关.一次成功的审讯牵涉的因素非常多,其中解读犯罪嫌疑人的身体语言对突破审讯对象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司法实践中身体语言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分析身体语言的定义入手,进而阐释身体语言的正确运用在审讯中的重要性及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案件本身高隐蔽性的特点,使得审讯在职侦工作中占得不可争辩的重要地位,修订后刑诉法对审讯的规定越来越严格,对言词证据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职侦审讯工作需要越来越趋于专业化、细致化、系统化,既要做到"快"还要做到"好"。审讯的实质其实可以从心理学压力角度进行解读,并由此角度探讨职侦审讯及其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核心提示:博弈论是以博弈为研究对象的理论。职务犯罪审讯符合博弈论对博弈参加人、博弈规则及博弈结果等方面的要求,各种特征与博弈基本要素的吻合程度相当高,这成为博弈论应用于审讯活动的可行性基础。本文通过运用支付矩阵的研究方法,构建了职务犯罪审讯中的几种博弈模型,并得到了相应的均衡解,即各参与人相对稳定的行动选择,以此证明审讯中的某些固有规律,最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侦查人员获取口供的博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在司法理念与司法实务方面均体现出了巨大的变化。特别为从制度上防止刑讯逼供行为的发生,新刑诉法增加了拘留、逮捕后及时送看守所羁押,在看守所内进行讯问和讯问过程的录音录像规定。这就对检察机关查办职务犯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多年来一直在基层检察机关从事查办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对看守所查办职务犯罪审讯场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深有感触。本文就新刑诉法实施下的看守所职务犯罪审讯场所建设表达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里,职务犯罪的形式越来越趋于隐蔽。本人结合办案实际,将自侦案件的讯问工作分为四个阶段,并结合犯罪嫌疑人在每个阶段事实活动变化情况,剖析内在原因,提出应对策略,以便于在审讯实践中达到有的放矢、步步为营的效果。第一阶段:兵刃初接,窥探虚实此阶段,犯罪嫌疑人往往是突然处于被控制的地  相似文献   

20.
正[核心提示]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大多会经历三个阶段的态度转变,即反感抗拒阶段,犹豫反复阶段,如实供述阶段。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有供述的主动性,但也有趋利避害的本性,在审讯前期一般处于犹豫反复阶段。因此,在审讯过程中审讯员要重视心理层面的分析把握和技巧的运用。对某类犯罪嫌疑人审讯过程的研究总结,是提高侦查人员审讯能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