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随着以"三鹿奶粉事件"为典型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实行的分段式监管模式的问题突显,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试着从明晰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含义入手,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为基点提出一定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犯罪所侵害的法益是食品安全,而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的质量安全。我国《刑法》对食品安全犯罪的立法规定经历了三个阶段:单行刑法、1997年《刑法》和《刑法修正案(八)》,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织造了严密法网,遏制了食品安全犯罪的势头。《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对于规制食品安全犯罪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来看,《刑法》和《食品安全法》在保护对象和规制环节上存在不一致的地方,食品安全行政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的界限也不明确。《刑法》应当与《食品安全法》实现有效地对接,从而构建起食品安全的坚固防线。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立法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愉晴 《河北法学》2005,23(7):103-105
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十分关注的焦点。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不容乐观。国内现行的《食品卫生法》已不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亟需尽快制定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及其配套法规。对《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工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普遍性,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及相关国际组织的重视。但是,在既有的人权法和国际法文本中均找不到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权这样的表述,食品安全权及其保障只在一些国际组织的扩大解释文件及国际软法中存在,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种状况必须改变。在国内法层面,我国《宪法》中不存在保护民众食品安全权的相关表述,《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中的健康权表述也没有明确提及这种健康权是否包括食品安全权。《食品安全法》虽已经存在并在继续完善中,但是其中也没有提出以保障食品安全权作为其立法宗旨。因为食品安全问题涉及民生、社会稳定,甚至国家安全,宪法和法律必须加以明确。未来有必要对《食品安全法》进行全面整修,以保障民众的食品安全权为根本宗旨,整合食品安全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从而有效威慑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同时为食品安全权被侵害者提供更多更充分的私权保护及更为直接的法律救济路径。  相似文献   

5.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法律规范之间不够协调等问题,需要尽快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修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现行法规。《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是合理的选择,但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措施较为严密,但应当注重科学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食品安全风险,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责任,在企业内部设置食品安全监督员,是一种有效的措施。虽然我国2009年制定的《食品安全法》引入了食品安全员制度,但规定得过于原则。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法》修订在即,最近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规定了食品安全员资格,但是,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员的任职资格、责任等领域仍然需要进一步规定。日本、韩国的食品安全监督员制度比较成熟,可资借鉴;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制度背景和运作模式,有助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中的食品安全员制度。  相似文献   

7.
游伟 《检察风云》2010,(5):62-63
食品安全,人命关天。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后,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一度被公众寄予厚望,被认为将在信息公开和安全监督方面为系统有序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保障。然而,仅仅过了一年,毒奶粉又死灰复燃,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一事件呢?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是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安全法》第25条对其作了原则规定。笔者从法解释学、规制经济的视角出发,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性质、适用范围、制定的激励及备案制度等方面进行法条的解读与评论,旨在理清《食品安全法》与《标准化法》存在的隐匿冲突。为了防止这种隐匿的冲突转化为公开的矛盾和制度碰撞,笔者建议国务院在制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时对此予以补救。  相似文献   

9.
宋维 《法制与社会》2011,(27):261-261
随着食品行业的日益发展,我国也顺应时代发展于2009年颁布了能够反映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法》。本文基于《食品安全法》的条件下,主要从两个方面谈《食品安全法》的进一步完善,文章首先阐述了《食品安全法》存在的问题,随后联系现实需求分析对《食品安全法》的完善,希望从目前《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过程中,提出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志涛 《法制与社会》2010,(22):273-273
我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对食品安全各个方面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较之《食品卫生法》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食品安全法》具有很强的经济法属性,经济法的理念、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及其内容的经济性等都在《食品安全法》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于洁 《中国律师》2012,(10):51-52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颁布与实施,为重塑消费者信心创造了一个良好开端,在立法上也不乏突破之处,但是在某些方面仍需进一步考量,并通过各方配合以更好地完善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一、我国《食品安全法》的突破与亮点1、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安全法》在总则中通过法律的级别给了分段管理一个明确的身份和职权范围,除原有的农业行政、卫生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外,国务院设立了新的机构——食品安全委员会。该委员会于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研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莉  曾国真 《河北法学》2012,30(7):139-142
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我国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但却没能有效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从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现状起笔,分析日前国内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不足,并从道德建设、行政处罚制度、民事赔偿制度、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平衡城乡执法力度等角度努力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面对日益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刑罚是有效的工具之一,加强刑法对食品安全的保护不仅是法制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国际趋势的需要。鉴于《刑法》与《食品安全法》的关系,刑法在介入食品安全的保护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应当以《食品安全法》规定的违法行为的范畴为基本的限制。《刑法》在保护食品安全方面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与《食品安全法》形成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4.
林璐 《法制与社会》2011,(1):161-162
《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已经开始施行,其对于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指出大连市应当尽快制定食品地方性法规,建设食品安全法规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为《食品安全法》)已取代《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民众急盼用严刑峻法惩治食品安全事故的民意,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做出积极的法律修改。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6月1日施行以来,对完善食品监管体系、编织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网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然而,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不同地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加之《食品安全法》本身也没有把食品安全的问题全部覆盖,因此如何制定具有地方特色、能够切实解决食品安全监管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已成为目前各地方立法部门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者是食品链中最大的群体。《食品安全法》的立法之本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安全,但是《食品安全法》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食品安全概念的狭隘,某些法条难以实施,与其它法律之间互相矛盾等。本文分析了《食品安全法》关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欠缺之处,并提出了修改建议。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能的调整改变了以前分段管理的模式,《食品安全法》要做相应的修改。希望在《食品安全法》的修订过程中可以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增加该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北京市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对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随着《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的修订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北京市食品安全立法中的诸多难点问题引发社会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任晓燕 《法制与社会》2010,(33):278-278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问题食品"的品种涉及了百姓餐桌的各种门类。《食品安全法》已经出台,为什么食品还是不能安全?原因究竟出在哪里?怎样解决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简要的考察与思考,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20.
《法学杂志》2012,33(9)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得到各方面的关注。北京市2007年出台的《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对确保全市食品安全状况总体平稳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颁布实施。北京市食品安全工作面临新的挑战。新的挑战需要新的制度设计。随着《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的修订纳入市人大常委会2012年立法计划,北京市食品安全立法中的诸多难点问题引发社会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